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书是以发电厂电气部分为主,着重叙述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主系统的构成、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相应地介绍主要电气设备的原理和性能。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及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等。本书与第四版相比,突出反映了现代电力工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增加了高压直流换流站、600WM和1000WM机组及智能变电站等方面的新技术内容,删除了一些陈旧、不适合当前教学的内容。
本书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赛项的标准,系统地介绍了应用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 2019中文版比赛软件对模型进行模具设计的操作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Inventor基础造型、Inventor模型工程出图、Inventor模具设计、Inventor模具工程出图。书中选用的实例是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真题,章节紧扣模具设计流程,本书以该赛项的评分标准为主线,既包括软件应用与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又融入了塑料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要点。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达到参加“塑料模具工程”赛项的基本要求,具备模具设计比赛的基本能力。
本书就如何设计零件以从增材制造(AM)所能提供的 收益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包括增材制造导论、增材制造工艺、DfAM战略设计注意事项、用于AM零件设计分析和优化的计算工具、零件合并准则、增材制造工夹具设计准则、面向聚合物的增材制造设计、面向金属的增材制造设计、后处理、增材制造的未来等部分。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众多杰出的科技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构成了先民智慧的历史回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卡丹就认为中国人的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整个古代无法与之相比的三大发明”,其后这一说法又因培根和马克思的强调而影响巨大。加上造纸术之后,“四大发明”的提法在20世纪被广为传播。 然而,“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古代先民的伟大科技创造。随着学界对世界文明史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国人对“创新”的热望,人们正在对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新的考量。学界与公众都非常关注中国人成就了哪些发明创造,李约瑟、华觉明等专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甚至还有争议。科技史学者总是希望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下,总结国内外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古代发明创造做出审
本书在保持必需的理论系统性前提下,力求避免本书与理论电工的重复叙述,又删除了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二级学科专业书中的繁琐叙述,使本书作为从电工基础知识向电气专业知识过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七章,主要介绍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气测量技术,并简要介绍了电气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为便于教学,本书还配备了教学PPT课件,供读者参考。
本书以可靠性试验为主线,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产品在研制和生产等各阶段所需用到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对各类可靠性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方案与试验条件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案例对试验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本书共7章,对设计阶段的可靠性仿真,研制和批产阶段的环境应力筛选,适用于研制各阶段的可靠性强化,用于产品定型的可靠性鉴定,面向复杂大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价,面向高可靠、长寿命指标的加速试验与快速评价等多种试验方法均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书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一本专门介绍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校准技术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的著作,尤其是针对波导测量场景进行了相关阐述。全书内容针对性强、给出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特别是书中给出的大量参考文献为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分析仪准确、高效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本书的适用读者包括从事射频/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相关领域设计与开发、计量等相关工作的研发人员、工程师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相信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于提升国内的VNA研究和实践水平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动化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从电饭煲到机器人,从汽车到航天飞机,从蒸汽机到人工智能,自动化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无所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自动化的延伸,正在根本性地改变经济、社会和就业。自动化理论中大量的数学公式,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很难亲近,本书作者用生活中有趣的案例、生动的漫画、诙谐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颠覆以往自动化技术的刻板印象,帮你破解学习和工作中的常见迷思。这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自动化入门书,也是一本拒绝复杂数学公式的理论书。
卫生部规划八年制。凝炼“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体现“三高”、“三严”,在启发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内容框架体系上体现为: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的“三基”,在相应内容处以插入框的形式插入科学史,或科学家与科学结论,或现有内容与科学问题之间的关系,或该领域一些目前学科尚未解决的科研或临床问题,给学生留下分析、判断、探索的空间,以及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题和讨论题,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技术是现代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当中很少有人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本书中,作者提供了20世纪关键工程创新的基础知识和全面阐释;正是这些创新 我们进入了21世纪。作者考察了一系列的工程进展——从胡佛大坝、喷气式飞机到晶体管、微芯片、计算机和互联网,并解释了这些工程创新的产生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发挥影响。每一项工程创新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大坝控制住了洪水;美国 公路系统将整个美国连接在一起;喷气式飞机使得旅行 加快捷;晶体管和微芯片起源于私营部门,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大众市场;电脑和互联网 初是在美国军方的支持下开始研发的,后来在私营部门的努力下逐步大众化。本书揭示出具有超常洞察力的工程师可以推动颠覆式的创新,而一个活跃且积极的社会将会是创新的沃土。
《中央空调系统应用与维修(第3版)》书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了一般性介绍。重点对中央空调的定期维护、故障诊断、故障排除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特别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第9章变频中央空调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中央空调系统应用与维修(第3版)》可满足多层次的中央空调使用、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等人员的需要。只要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空调维修人员,均可轻松通过阅读《中央空调系统应用与维修(第3版)》学会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中央空调系统应用与维修(第3版)》也可供暖通、制冷、工民建等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师生参考。
《有机热载体运动粘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研究》一书为著者针对目前国内重油检测自动化仪器的空白,总结了折管式快速运动粘度仪测量方法的研究成果,从而彻底解决了重油(特别是大粘度重油渣油)运动粘度的测量难题。本书共分为6章,主要介绍有机热载体介质及其运动粘度、有机热载体运动粘度检测方法、有机热载体运动粘度检测装置、有机热载体运动粘度快速测定法(折管法)、运动粘度测试报告及著者近年有机热载体炉相关的学术论文汇编。本书可供电厂、钢厂及润滑油生产、测控的检测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研究有机化学的在校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论述了军事系统研究方法论,描述了装备保障系统的任务过程、功能结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阐述了保障对象维修工作量的分布规律及其确定方法,采用解析方法,建立了装备保障系统的输入、输出与系统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装备保障系统的解析模型、优化模型及计算示例。采用多种视图建模方法,建立了装备保障系统的功能模型、组织模型、信息模型、资源模型及过程模型,为规范装备保障系统功能、设计保障系统结构、调配保障系统资源、分析保障系统信息、优化保障系统流程,实现 、高效的保障提供理论支持。本书可作为装备机关、军事院校、科研单位及部队人员学习装备保障系统建模的书籍,也可作为装备保障系统研究与教学方面的参考书。
本书以西门子S7-300/400 PLC为例,简要说明了S7-300/400 PLC的基本概念及编程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详细介绍了S7-300/400 PLC硬件和面板操作、内部资源、梯形图和指令表指令,以实例形式讲解S7-300/400 PLC的编程及调试,同时也详细地介绍S7-300/400 PLC的通信网络知识。书中各部分内容都是使用实例进行讲解,并辅以大量的图表,通俗易懂,初学者可以快速入门。 本书可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技术人员的入门读物,也可供大中专院校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师生参考,同时还适合作为职业培训学校PLC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