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德国标准VDI 2230-1:2015 Systematic calculation of highly stressed bolted joints: Part 1 Joints with one cylindrical bolt(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 部分单圆柱螺栓连接)进行研读、讨论。探寻了标准中公式的来源及理论依据,与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编制了VDI算法的程序框图和MATLAB子程序;分析了R0~R13计算步骤及其所涉及的参数选取依据、计算公式及相关强度条件等;以工程应用中某单螺栓连接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及强度校核,并针对计算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对该标准使用中常见的困惑、应用误区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处理建议。本书可供从事螺栓连接设计人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著名工业传记作家L.T.C.罗尔特在本书中用十一章的笔墨,简要叙述了机床的进化过程——从最早的时代到今天的全自动动力控制机床。这本书的目的是扩大兴趣和增加技术的历史知识,以打破技术专业化带来的交流障碍。机床的故事始于人类制造出第一台粗糙的车床镗床,并随着陶瓷工具、金属成形机和电子磁带控制机器的发展而持续到20世纪。这一健全、平衡的机床发展和机床制造商的历史为车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连贯的视角,车间技术的发展使所有技术领域的无数进步成为可能。本书的叙述涵盖从个体工匠作坊所中发明的机器,到18世纪机器工具的雏形的发展及其在第一批机器在工厂车间中的使用,到将金属切削提升为一门艺术的亨利·莫德斯雷以及克莱门特、福克斯、罗伯茨、内斯密斯和惠特沃斯等先驱的工作被正确看待,后讨论了美国可互换制造的崛起
《选煤实用技术丛书:选煤厂计算机应用》从计算机技术在选煤领域应用的特点和概况、选煤厂决策支持和管理信息系统、选煤过程模拟与优化、选煤过程控制与检测、选煤厂辅助设计、网络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全面地叙述了选煤领域计算机应用的进展情况。同时还非常简要地介绍了相关的高级语言、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以便读者对所介绍实例的技术背景有所了解。
《实用液压气动回路880例》从液压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收集了常用的液压与气动回路共计880例,目的是给液压气动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实用的回路参考资料。全书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以一图一表的形式,一目了然地介绍了常用液压气动回路的特点、功能、应用范围以及回路选用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列举了液压与气动回路设计和使用维修参考实例。读者在分析回路的过程中,应着重弄清回路图中油路(气路)的走向,主油路(气路)与先导油路(气路)的关系,各元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回路的技术特点。
本书立足于冲压模具的全流程,从基础到设计到制造,全方位讲解了冲压模具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冲压模具制造基础、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所选的模具实例来自生产实践,既注重典型模具结构,又反映富有创新意义的设计,具有的代表性。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经验性的内容以及图样中的重点会用蓝色标注。 书中配有,用手机扫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模具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讨论了转动机械的转子动力学设计问题,包括转子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扩充知识、转子动力学设计的流程、计算分析方法以及有关的准则和标准,并用多个工程实例展示了转子动力学设计的多样性和相应的处理方法。随书还附有作者多年研制和使用的转子动力学计算程序包ROTDYN(练习版)以及计算实例,作为一个实用的设计计算工具,供广大读者练习和使用。本书是一本很实用的、有指导和参考价值的书籍。 本书的设定读者对象为机械、钢铁、能源、石化、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转动机械设计、制造、运行和振动故障排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研究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介绍了如何用算法解决在计算机应用中经常出现的现实问题,二是介绍了计算复杂性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最后讲解了NP-完备性问题及并行算法。本书强调算法设计技术,对每一个问题,首先讨论多个解决方法,然后设计、分析、修改或放弃某一算法,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直到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本书作者希望读者阅读此书,逐步培养形成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章新内容以及许多新的主题,同时对原有章节也做了重新调整。本版次还新增了100多道习题和Java实例,书中的所有程序均以Java伪码形式给出。 内容:1. 算法分析原理 2. 数据抽象与基本数据结构 3. 递归与归纳 4. 分类 5. 选择 6. 动态集合与查找 7. 图与图的遍历 8. 图的优化问题与贪心算法 9. 传递闭包 10. 动态编程 11. 字
航空、航天和机械等工程领域是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的传统工程应用领域,诸如飞行器的轨道与姿态控制、交会对接等是动力学与控制的典型问题,而航天器动力学环境的预示和试验则是振动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近年来,结合空间计划和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外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工作,本书介绍了一些研究和应用成果。此外,结构与机械装置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动力学与振动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和诸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研究相结合,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工程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故障诊断,显著提高了人们对故障的诊断和分析能力。
《信息论导引(第2版)》共分七章,主要讲述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信息的性质、研究范围和有关信号方面的数学预备知识;以香农理论为基础,研究信息度量的方法和信源熵等;信源的匹配编码及编码问题的一般解法;信道的分类、信道容量计算及多用户信道;有关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概念、性质及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分析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卷积码编码;信息加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数据加密标准的基本概念等。 《信息论导引(第2版)》选材恰当、难易程度适中、推理严谨、逻辑性强且文字流畅,适用于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中参考。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为适应现代数字电子技术集成工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双语教学的需要,对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材从内容到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的深入改革,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了双语的表达。《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讨论了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了多种电路结构,充实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并将可测性设计适度引入教材,有的广度和深度。《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取材眼界宽,有的前瞻性,重点强调CMOS逻辑系列,提供大量的设计实例,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练习题。全书叙述概念清楚,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共10章,主要内容有:信息的二进制表达、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存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大规模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信息论导引(第2版)》共分七章,主要讲述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信息的性质、研究范围和有关信号方面的数学预备知识;以香农理论为基础,研究信息度量的方法和信源熵等;信源的匹配编码及编码问题的一般解法;信道的分类、信道容量计算及多用户信道;有关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概念、性质及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分析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和卷积码编码;信息加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数据加密标准的基本概念等。 《信息论导引(第2版)》选材恰当、难易程度适中、推理严谨、逻辑性强且文字流畅,适用于电子学与通信学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中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基本知识、系统构成、设计制造、项目管理和工程应用。篇概论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的分类、组成、主要性能特性及发展。第二~五篇重点介绍了组成在线分析系统的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在线水质分析仪器、样品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第六篇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工程设计、集成制造、项目管理及运行管理。第七篇和第八篇重点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在石油化工、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流程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及典型案例。本书集中了在线分析技术行业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是首次全面介绍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的专业图书,内容覆盖面广,可供从事在线分析监测及应用的科技人员阅读;特别适合从事在线分析应用的设计院所,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流程工
本书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教材。书中吸收了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正确思想和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有:实验中常用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本特性;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通道通用实验仪器的组成原理、主要应用软件使用操作方法;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引入实验项目21个,包括了大部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传统实验项目以及一些新增实验项目。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除可和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用书外,还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实验活动中的参考书。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共6卷52篇,分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机械控制系统设计、机械设计实践六部分。本卷为第6卷机械设计实践。 本卷共7篇,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实践总论、机械方案设计与总体设计、机械动力系统设计、机械实用工业设计、机械试验、机电成套项目工程设计、机械设计典例等内容,目的是告诉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设计实践中如何缜密考虑各个环节,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大典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研究和处理机械设计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和启发的作用,也可供理、工科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是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专家,科学院院士刘仙洲1961年完成的科技史专著。他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在简单机械的各种原动及传动机械方面的发明创造,有些项目早于其他 几百年,甚至一两千年,为人类科学技术史增添了新篇章。刘仙洲既反对民族自卑,又反对夜郎自大,主张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早就是早,晚就是晚。本书的撰著需要作者在我国数千年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中发掘,以精深的机械学造诣考查和复原历史机械,以史学家的视角分析和整理,并以一种清晰明了的方式写作完成。刘仙洲先生以其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深厚的学养完成了这一难题,写成了一部篇幅不大,言语平实而内涵极其丰厚的学科史,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大家小书。
著名工业传记作家L.T.C.罗尔特在本书中用十一章的笔墨,简要叙述了机床的进化过程——从最早的时代到今天的全自动动力控制机床。这本书的目的是扩大兴趣和增加技术的历史知识,以打破技术专业化带来的交流障碍。机床的故事始于人类制造出第一台粗糙的车床镗床,并随着陶瓷工具、金属成形机和电子磁带控制机器的发展而持续到20世纪。这一健全、平衡的机床发展和机床制造商的历史为车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连贯的视角,车间技术的发展使所有技术领域的无数进步成为可能。本书的叙述涵盖从个体工匠作坊所中发明的机器,到18世纪机器工具的雏形的发展及其在第一批机器在工厂车间中的使用,到将金属切削提升为一门艺术的亨利·莫德斯雷以及克莱门特、福克斯、罗伯茨、内斯密斯和惠特沃斯等先驱的工作被正确看待,后讨论了美国可互换制造的崛起
这本《新机械通气手册》更多是从一个呼吸治疗师的角度介绍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治疗手段、诊治理念等。这本书强调精简实用:全书篇幅不大,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更多的是与临床紧密结合、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方法论述,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非常适合年轻医生和呼吸治疗师等群体作为工具书随手翻阅。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制冷、空调与热泵相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制冷与热泵新技术的发展而编写的教材和技术参考书。 全书共分9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制冷与热泵技术的发展史;第2章制冷与热泵原理,重点分析了各种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过程及其改进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第3章制冷剂、载冷剂与润滑油,重点给出了各种制冷剂的性质、特点及环境特性;第4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各种压缩机、换热器及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第7章介绍了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与热泵系统;第8章制冷与热泵系统及应用,较全面地列举了制冷与热泵的分类及主要性能;第9章制冷与热泵的围护结构,简要介绍了建筑物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和冷库设计等相关技术。 本书首先是为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热能与动力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制冷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