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并结合生产运行和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排除设备隐患、稳定机组运行的技术性、管理性措施。机组的检修内容、施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检修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搞好机组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和科学检修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设置管理、检修和生产维护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
《看图学液压维修技能》(第二版)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以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来阐述液压维修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液压元件的外观、工作原理和内容结构等基本知识,各种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拆装方法、修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本书详细描述了多种硅微机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传感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经过电学、机械工程、物理和化学培训的工程师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并胜任此项工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本书从有关硅微机械传感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开始,论述了包括物理定律的按比例缩小、梁和膜变形的力学、传感原理、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等众多技术环节。此外还向读者介绍了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和传感器封装的基本知识,并用压力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和流体传感器的众多例子说明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有关问题。
本书包括工件外圆和长度测量、内孔和中心高测量、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螺纹误差测量、齿轮误差测量、三坐标测量、三维影像测量、零件综合测量 10 个项目内容,每个项目均 附有训练题、各项目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本书概括了公差、配合与零件测量的主要内容,采用我国公差与配合的新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突出技术应用性,注重实训和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和机电类专业教材,并可供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参考。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以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为主,共分11个学习领域。内容包括:学习领域一——液压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领域二——液压油;学习领域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学习领域四——液压泵;学习领域五——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学习领域六——液压控制阀;学习领域七——液压辅助元件;学习领域八——液压基本回路;学习领域九——液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学习领域十——液压伺服系统;学习领域十一——液压新技术简介。
本部分是GB/T 3098的第9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2320:2008《有效力矩型钢螺母机械和工作性能》(英文版),主要修改如下: ——在引用文件中,用我国标准代替国际标准(第2章)。 本部分代替GB/T 3098.9—2002《紧固件机械性能有效力矩型钢六角锁紧螺母》。 本部分与GB/T 3098.9—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全金属锁紧螺母的工作温度范围为-50℃~+150℃(第1章); ——新增名词术语与定义(第3章); ——新增标记代号与定义(第4章); ——新增5、9级螺母工作性能试验数据表(第8章); ——新增附录8; ——调整螺母工作性能试验数据表(第8章); ——调整有效力矩性能试验程序(9.3.4); ——取消了原标准的第4章、第5章部分内容和第7章机械性能数据表,而规定按相应标准执行; ——取消了原标准的第
GB/T 14790《机械振动人体暴露于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工作场所测量实用指南。 本部分为GB/T 1479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0 5349-1:2001《机械振动人体暴露于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对于IS0 5349-1:2001本部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用“本部分”代替“国际标准IS0 5349的本部分”;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小数点符号“,”; ——删除了IS0 5349-1:2001的前言; ——对国际标准的引言进行了修改,并按GB/T 1.1规定把国际标准前言的部分内容纳入到本部分的引言中; ——表题与图题格式按GB/T 1.1规定进行了修改; ——将脚注改为条文中的注; ——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国际标准改为与其等同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对应美国和加拿大标准ANSI Z21.22-1999/CSA 4.4-M99《热水系统安全阀》,采标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与ANSI Z21.22-1999/CSA 4.4-M9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本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 ——ANSI Z21.22—1999/CSA 4.4-M99标准规定了加热水箱用温度阀、温度压力安全阀、单一的压力阀、气阀,而本标准仅规定了温度压力安全阀; ——ANSI Z21.22标准中采用的美制单位在本标准中均转换为公制单位; ——删除ANSI Z21.22—1999/CSA 4.4-M99中蒸汽排量的要求,增加了压力释放排量、温度释放排量; ——本标准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安科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无锡市惠山华宏自动控制
GB/T 13576《锯齿形(3°、30°)螺纹》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牙型; ——第2部分:直径与螺距系列; ——第3部分:基本尺寸; ——第4部分:公差。 本部分为GB/T 13576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3576.3—1992《锯齿形(3°、30°)螺纹基本尺寸》。 本部分与CB/T 13576.3—1992相比,主要技术性变化为:在基本尺寸表内增加了10个第三系列直径(见1992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1)。 本部分由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晓滨。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576.3—1992。
GB/T23891《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瓦块止推轴承》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1部分: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 ——第2部分: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函数; ——第3部分:瓦块止推轴承计算的许用值。 本部分是GB/T23891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2131-2:2001《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瓦块止推轴承第2部分:瓦 块止推轴承的计算函数》。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2131—2:2001。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6)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以国际先进公司标准为目标,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设定基本参数 本标准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观设计为主要特色的系列产品标准。 本标准以方便用户选用为目的,以简明扼要的写法,重点标注与整机配套的衔接尺寸,方便安装、维护。 本标准为方便配套电动机与配套件的选用,规定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选配不同型式的配套件。 本标准的润滑部分为避免重复与冗长,只注明润滑要目,与润滑油选用标准衔接,需要详解者,可查阅润滑选用标准。
本标准是对JB/T6643-1993《滚动轴承 四点接触球轴承 轴向游隙》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6643-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标准中内径尺寸范围,并规定了相应的轴向游隙值(1993年版的表和本版的表1); ——扩大了轴向游隙增加量的范围(1993年版和本版的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工业和信候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
GB/T 24610《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 ——第2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向心球轴承; ——第3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调心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第4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圆柱滚子轴承。 本部分为GB/T 24610的第1部分。
本标准代替GB/T 8464—1998《水暖用内螺纹连接阀门》,部分代替GB/T 15185—1994《铁制和铜制球阀》。与GB/T 8464—1998、GB/T 15185—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结构型式中增加了闸阀、截止阀和球阀典型结构; ——增加了铜合金阀门的压力一温度额定值; ——增加了管螺纹头部的扳口对边尺寸; ——修改了阀体小壁厚的要求; ——阀杆小直径的要求; ——增加了用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的阀门的卫生性能要求; ——修改了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增加了阀门安装性能要求; ——删除了GB/T 15185—1994中的法兰连接球阀的全部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翔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江达扬昇密封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建修有限公司、吉林化工学院带压密封中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广州石化分公司、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武汉石油化工设备检测防护中心、上海子力工业在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荣、王扬异、慈宏光、赵锡芝、赵庆远、胡忆沩、林志民、赵忠祥、王漫江、纪方奇、郭军、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