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系统地介绍胶粘剂的种类及品种、组成及性能,以及在机械、车船制造、电子、建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内容包括:胶粘剂及其粘接技术概述、环氧树脂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聚丙烯酸酯胶粘剂、有机硅胶粘剂、聚酰亚胺及杂环类胶粘剂、杂环类胶粘剂、热熔胶、密封胶。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辐照损伤的理论基础、金属材料经辐照后的微观组织与结构特征,以及辐照所产生的宏观性能变化。主要内容包括辐照损伤事件、原子的位移、损伤级联、点缺陷的形成与扩散、辐照增强扩散和缺陷反应速率理论、辐照诱发偏聚、位错的微观结构、辐照诱发的空洞和气泡、辐照下相的稳定性、离子辐照的独特效应、用离子模拟中子辐照效应、辐照硬化和辐照形变、辐照蠕变和长大、断裂与脆化、腐蚀与应力腐蚀开裂基础和辐照对腐蚀和环境促进开裂的作用。本书汇集了国际上金属材料辐照领域的长期研究成果,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有机结合,对我国核工程领域关于辐照损伤现象的理解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木塑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生态环保特性,在我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其产量和用量均居世界前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制备木塑复合材料产品的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材料性能、增强和表面装饰方法、产品应用、新型制品及相关检验标准。全书以大量数据、丰富的例证和研发经验作为支撑材料,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兼顾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本书面向机械故障诊断及预测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旋转机械在高速运转状态时的特征提取与故障诊断研究需求。同时,本书介绍了迁移学习理论及其在机械大数据中的应用,将机械设备及部件的历史监测大数据迁移到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小数据领域,解决故障诊断中数据和知识稀缺问题。本书介绍了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体系、框架和算法,内容包括绪论、故障机理及分析、多域特征提取、特征压缩、故障诊断方法及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理论和应用。此外,各章节内容均涉及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介绍,并配有工程应用案例,能够为不同层次的读者与研究人员提供入门知识和参考信息。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故障诊断、设备健康管理及维护的工程师使用和参考,也可作为机械类、模式识别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学基本知识、热处理基本原理及工艺、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机械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分析等。 本教材主要面向机械冷加工,兼顾机械热加工。常用工程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主,本教材介绍时注重工程应用,注意内容更新,反映材料领域的新发展,对广东地区使用较多的外国材料也作了介绍。本教材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参考教学学时为48~64学时。
在极地开发的大背景下,本书作者以所在团队10年来在极地服役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并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的一些技术成果,组织编写了《极地环境服役材料与表面防护技术》一书。本书介绍了极地材料服役环境、极地船舶材料(包括低温钢、低温焊料及极地用表面涂层与防护材料)、极地服役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工艺、适用于极地环境的表面耐磨耐腐蚀涂层及防护材料、激光熔覆技术和等离子堆焊技术、极地抗冰涂层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关于极地环境服役材料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体系。
本书是关于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3D打印)的专著。内容包括铝合金丝材的制备技术、工艺流程、装备;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工艺技术、装备;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工艺条件的优化、过程机理的研究、结晶过程的研究;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产品的组成、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分析,铝合金电弧熔丝增材制造零部件的制备等。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钢丝绳内部微动摩擦磨损特性和断裂失效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探析钢丝绳动力学特性及内部钢丝间接触力学行为,研制钢丝绳内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装置,揭示不同接触参数、接触形式、干摩擦、脂润滑、淋水、腐蚀、粉尘等复杂工况下钢丝绳内部微动摩擦特性和磨损机理,对比不同环境工况下不同接触形式钢丝间摩擦学行为,分析复杂工况下钢丝剩余强度及疲劳寿命演变规律,以及揭示钢丝绳内部钢丝断裂失效机理。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可供从事工程摩擦学相关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企业内从事钢丝绳设计、加工、维护、检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可以赋予医疗器械各种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也是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功能创新的关键技术与手段。本书共 7章,介绍了相关背景和市场情况,从理论角度介绍了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及其表征技术,重点阐述了亲水润滑、抗凝和抗菌等各种功能性表面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并选取代表性器械举例说明表面改性技术在医疗器械上的实际应用,是一部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例的教科书。
本书是轴承先进制造的学术著作,以高性能轴承成形制造技术为背景,系统阐述了轴承精密轧制理论、关键技术及其生产应用。全书共分5章,从理论层面研究了轴承径向轧制和径 轴向轧制力学条件、力能参数计算方法、宏微观变形规律和工艺设计规划方法;从技术层面分析了轴承精密冷轧、热轧和径 轴向轧制工艺、设备和生产线及其工程应用,并介绍了我国轴承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械类创新系列规划教材 之一,是根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 十二五 教材编写计划组织编写而成。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将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刀具设计、工业机器人设计、检测系统设计、物流系统设计和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等内容合为一门专业课程,构成了一个新的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着重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反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取材精练,深入浅出,并通过设计范例进一步说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方便读者学习和应用。
本书总结了激光喷丸强化技术在航空合金抗常温和高温疲劳制造方面的应用和近期发展成果。探讨了高能短脉冲激光冲击波加载对6061-T6航空铝合金含裂纹件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不同激光喷丸工艺参数和疲劳载荷条件下典型试样的表面完整性、疲劳裂纹扩展特性及疲劳断口形貌,基于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和金属物理方法,宏观、微观结合,深入细致地描述激光喷丸强化的延寿机理。同时,探讨激光喷丸IN718镍基合金诱导的残余压应力分布、微观组织与位错结构的高温演变规律,及其对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损伤行为和疲劳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高温氧化膜与裂纹萌生、扩展的交互作用,从多方面揭示激光喷丸强化抗高温疲劳延寿的本质原因。
张秀芳、柴书彦主编的《热轧无缝钢管生产实训指导》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斜轧穿孔工具设计,钢管生产操作规程,钢管连轧生产项目训练,热轧无缝钢管虚拟仿真生产实训,金属压力加工实训,热处理、力学性能、金相检测综合实训,轧钢仿真操作实训工作单,轧钢机实物操作。 本书为高职高专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作为钢管生产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教材,以及轧钢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参考书。
非金属材料是机械、建筑、材料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有充分了解,从而具备初步解决在设计制造、运用与维修中涉及非金属材料有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及改善非金属材料性能的途径和方法。本书根据“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立项教材编写要求按照林业系统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宽口径培养方案编写,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金属功能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五部分组成。可作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用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建筑、材料等学科的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 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书重点讲授零(构) 件和器件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的要求, 以及机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必须具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介绍各类工程材料的成分 组织结构与冷 热加工(或合成) 工艺 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并以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零(构) 件或器件的不同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 全书共分12 章, 包括机械零件(或器件) 的失效分析 碳钢 钢的热处理 合金钢 铸铁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高分子材料 陶瓷材料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 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为帮助学生思考 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各章后均附有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力求做到加强基础 突出重点 注重应用和适应面广 本书主要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书是为了适应在线开放课程或慕课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学用书。 《机械工程材料》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本书阐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材料的应用。全书共分6章:材料的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合金的结晶和合金化原理、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本书除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教材外,也可作为机械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或培训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