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是岛屿和海上石油平台供电、海上风电场输电的重要通道,实时获取运行状态,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海底电缆深埋海底,人工巡检方式实现困难,采用 电子式测量手段存在电磁干扰严重、在线检测困难等突出问题,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状态监测 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具有测量距离长、精度高、实时性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10年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理论、 技术和软硬件实现方法。全书共7章,主要包括海底电缆及传统监测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分布 式光纤传感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关键技术、海底电缆状态参量的获取、海底电缆电热与机械故障的建模与试 验、海底电缆故障检测与诊断、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海底电缆状态监测软硬件系
DL/T802《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分为7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总则 一一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一一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一一第4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 一一第5部分:纤维水泥电缆导管 一一第6部分:承插式混凝土预制电缆导管 一一第7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 本部分为DL/T802的第7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线路器材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先进、张鸿、毛秀钢、李大治、王贤灿、陈凝玲。 本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GB/T 22078《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试验方法和要求; ——第2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 本部分为GB/T 22078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三原电缆有限公司、武汉高压研究院、宝胜普睿司曼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安靠超高压电缆附件公司、北京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应启良、魏东、杨黎明、吴春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2037:1999《射频连接器、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缆 互调电平测量》(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 62037:1999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删除IEC 62037:1999的前言; b)按我国书写习惯对标点符号做必要的调整。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上海佳吉通信器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锐臻、葛雄浩、陈志彬、张建平、吴正平。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TR 61245:1993{直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EC/TR 61245:1993重新起草,起草时删除了IEC/TR 61245:1993中的节编号。在附录F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EC/TR 61245:1993章条编号对照的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TR 61245:1993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技术性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E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本技术报告”一词改为“本标准”; b)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 删除IEC/TR 61245:1993的前言; d) 为了便于使用时理解,将IEC/TR 61245:1993的引言作为资料性的附录列入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国红、李泽军、解萍、于敦波、张明、王海涛。
GB/T 22078(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第2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 本部分为GB/T 22078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归口。
高压直流线路用盘形悬式复合伞裙绝缘子的外形类似于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通常为双层伞形,头部与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相同,外伞裙为高温硫化硅橡胶注射成型。其特点是耐污性能明显高于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伞裙的耐陡波击穿性能、耐电弧性能和使用寿命与有机复合绝缘子类似,其他特性与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相同。该种产品是一种新的高压直流线路外绝缘元件型式。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120:1984《绝缘子串元件的球窝连接尺寸》(英文版)并只代替GB/T 4056-1994的球窝连接尺寸部分。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了逗号“,”; ——增加了图和表的编号;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鹏、丁京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056-1983、GB/T 4056-1994。
GB/T 9326《交流500 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试验; ——第2部分:交流500 kV及以下纸绝缘铅套充油电缆; ——第3部分:终端; ——第4部分:接头; ——第5部分:压力供油箱。 本部分是GB/T 9326的第l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141—1:1993 本标准对IEC 60141—1:1993部分内容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D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号与IEC 60141—1:1993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EC 60141—1:1993相比的技术差异是: ——采用GB 311.1 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IEC 60071—1:1993,NEQ)电压等级的规定,删去了66 kV以下和我国不适用的几种电压等级,其电压范围涵盖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
GB/T 501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 ——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8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 ——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 ——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本部分为GB/T 5019的第10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371—3—8:1995((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8篇: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纸》及第1次修正(2007)(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 60371—3
GB/T 5019《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换向器隔板和材料; --第4部分:云母纸; --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云母板; --第6部分:聚酯薄膜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7部分:真空压力浸渍(VPI)用玻璃布及薄膜补强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8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第9部分: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 --第10部分:耐火安全电缆用云母带; --第11部分:塑型云母板。 本部分为GB/T 5019的第8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371-3-6:1992((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第6篇: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及第1次修正(2006)(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 60371-3-6:1992及第1次修正(2006
GB/T 22471《电气绝缘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状元纬绑扎带》共分三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本部分为GB/T22471的第2部分。 本部分参考ISOLA公司、AGE公司、JIS C 2412相关标准制定。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耀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欧亚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南方塑胶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林泉、刘勇、陈永水、郭丽平。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部分是GB/T 9326的第2部分。 本部分与IEC 60141—1:1993《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1部分:交流电压500 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护套充油电缆及其附件》第3版和第1号修改单(1995)及第2号修改单(1998)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本部分暂不包括聚丙烯复合纸绝缘。 本部分代替GB 9326.2—1988《交流330 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 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 本部分与GB 9326.2—1988相比的技术差异是: ——增加了导体的大尺寸规格,取消了非标准规格(见表4); ——增加了500 kV电压等级,电缆的绝缘厚度参照DL/T 5228—2005《水力发电厂交流110 kV~500 kV电力电缆工程设计规范》和我国锦辽线运行的电缆确定(见表5); ——绝缘纸技术要求改为按照QB/T 2692—2005《110 kV—330 kV高压电缆纸》;另对500 kV电缆纸
《电子信息材料》(作者樊慧庆)主要介绍当今电子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新器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从电子信息材料实际出发,引出新材料研发不断带来的机会和需要应对的挑战,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学科未来的方向作了简要展望。全书分为8章,主要内容涉及微电子材料、介电材料、压电材料、传感器材料、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和有机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可作为综合型大学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专业书籍,也可供有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新材料产业及相关领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在介绍了电力电缆结构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电缆头的电场分布和应采取的措施,详细介绍了电缆的选择、设和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对电缆的维护检修、电缆的电气试验及故障测寻等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附录中收编了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电缆运行规程以及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有关电缆线路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电缆施工及试验专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GB/T 4074《绕组线试验方法》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机械性能; ——第4部分:化学性能; ——第5部分:电性能; ——第6部分:热性能; ——第7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 ——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 快速法。 本部分为GB/T 4074的第7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172:1987《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第3.0版(英文版)和第1号修改单(1997年)。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IEC 60172:1987的前言和引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将IEC 60172:1987前言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为1.2。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
本标准代替GB/T 6155—1985《炭素材料真密度测定方法》和GB/T,6156—1985《炭素材料真气孔率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6155--1985的主要差异如下: ——整合后标准名称改为炭素材料真密度真气孔率测定方法; ——将两个标准中相同内容放入同一章节中; ——将试验误差改为精密度。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钢集团吉林炭素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伟、张凤翘、张进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155--1985; ——GB/T 6156—1985。
本标准是对QB/T 3521—1999《500kV变压器匝问绝缘纸》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2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提高了卷筒宽度误差精度; ——提高了抗张强度、横向撕裂度、电导率、工频击穿强度、灰分中的钠含量等指标; ——调整了pH波动范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玖龙浆纸(乐山)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晓红、王建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 32020—1989: ——QB/T 3521—1999。
本书以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电线电缆行业使用较多的各种材料。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构及其使用环境和性能的关系,是一本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书籍。全书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是金属材料,首先介绍了金属和合金的微观结构,然后阐述了金属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以铜铝为主等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第二部分是高分子材料,介绍了高分子的结构和高聚物聚集态结构,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构;阐述了高聚物电性能等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
本书以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电线电缆行业使用较多的各种材料。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构及其使用环境和性能的关系,是一本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书籍。全书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是金属材料,首先介绍了金属和合金的微观结构,然后阐述了金属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以铜铝为主等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第二部分是高分子材料,介绍了高分子的结构和高聚物聚集态结构,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构;阐述了高聚物电性能等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