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紧扣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在第三版基础上做了大幅扩充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展电压范围 从第三版的35kV 及以下扩大到110kV 及以下,并补充部分20kV和660V 的内容。 2.新增内容: (1)增加供配电系统节能内容:包括能源评估,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照明和配电线路节能,再生能源应用及能效管理系统。 (2)增加带选择性的断路器、电弧故障保护电器、静态转换开关电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器、绝缘监测器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等保护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及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 (3)增加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及控制回路要求。 (4)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及接触电压
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近期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本书设置17章,分别为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供配电系统,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变电站二次回路,导体选择,线路敷设,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常用用电设备配电,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接地,电气安全,节能和常用资料。同时,本书还设置了14个附录,供大家学习使用。
本书依据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应掌握的工程管理、电气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并参照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要求的全部内容。全书共分为15章,内容包括: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负荷分级及计算,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短路电流计算,11O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与架空电路的设计,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配电所操作电源,防雷与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电气传动以及建筑智能化。 本书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常备的工具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对参加(供配电)注册电气工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传动自动化等15卷。本书为第4卷,火力发电工程卷.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火力发电厂设计,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同步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电站系统与辅机设备,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式汽轮机组,热电联产机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电气一次专业和厂用一次专业的内容,主要内容有:电气主接线;厂(所)用电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变压器选择、高压电器选择、导体设计、补偿装置、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引出线装置、电工建构筑物总布置、交流事故保安电源和不停电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接地装置、电缆选择与敷设、照明、空气压缩装置等。书中不仅给出了设计常用的技术方案、计算公式、数据资料、图表曲线,还列举了工程实例和算例,可供查用、参考。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电气工程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编纂而成的。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电气工程各领域成就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包括现代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火力发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核能发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电机工程、输变电工程、配电工程、船舶电气工程、交通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传动自动化15卷。 本书为0卷,输变电工程卷。主要内容包括输电系统,变电系统,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电容器和调压器,高压开关设备,绝缘子和避雷器,直流输电设备,特高压输电技术,输变电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输变电系统的电磁环
龚坚刚主编的《中压电力电缆载流量参考手册(共3册)》根据电力系统中压常用电力电缆类型 6/10、8.7/10(8.7/15)、12/20、21/35、26/35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按照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边界条件(环境温度、敷设方式、排列方式、电缆间距)而形成载流量易查通表。其中,敷设方式包括:空气、排管、沟道、土壤和水下等,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手册可作为工具类书籍,适用于电力(石化、建筑)行业的电力电缆线路规划、设计、评审、运维、调度、技术改造等专业的技术工作者,也适用于高校电力系统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电气自动化、工业生产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仪表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和短期培训的,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以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和DL/T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为依据,主要介绍了RCS978主变压器保护、PST1200主变压器保护、PRS778主变压器保护、CSC326主变压器保护和WBH800主变压器保护等内容。其中,RCS978主变压器保护包括试验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实施、装置检查、开入量检查、平衡系数校验、比例差动保护校验、差流速断保护校验、谐波制动保护、零序比例差动、分侧差动、高后备保护采样机开入量检查、复合电压方向过流保护、零序方向过流保护、间隙零序电流/零序过压保护内容。录中还收录了书中涉及到的各种变压器成套保护装置的定值单,方便读者对照查阅。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设计计算》为使电力工程中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的设计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维护而编写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设计计算》依据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和DL/T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对需要进行的基本计算及其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全书共12章,对高压单芯聚乙烯电缆的产品特点以及选型原则进行介绍,对电气试验标准方法进行了基本阐述;也介绍了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原则、电缆线路的防火措施。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设计计算》主要供电力系统和电力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学习使用,特别适用于电力设计部门中从事电力电缆线路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涵盖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中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经典和现代部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根据物理定律等建立控制对象模型、控制对象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非线性系统分析的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等。本书作者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已出版过多本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能量函数分析——网络结构保持模型》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理论基础与专业应用结合的一本专著。电力系统属于高维非线性大系统,依托现代微分动力系统理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能量函数分析——网络结构保持模型》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域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其内容既反映了国际前沿的文献成果也包含著者及其团队多年研究的总结。《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能量函数分析——网络结构保持模型》内容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能量函数的构造以及暂态稳定域的分析,均以网络结构保持模型为主线,使理论分析更为贴近工业实际。(二)依托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理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域的分析从经典模型(微分系统)拓广到结构保持模型(微分—代数系统)。(三)与理论匹配的计算方法有专章描述(侧重于BCU、PEBS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配电网一二次系统及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等相关内容,描述了智能配电网领域的技术挑战的关键技术及应对挑战的 的解决方案;针对智能配电网系统一二次系统的组成、技术、功能、拓扑、商业可行性、验证手段等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介绍了当今智能配电网、微电网、新能源领域的热点及关键技术。 本书共分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配电网概论,配电网一二次融合,智能配电装置,故障指示器,智能配变终端,馈线自动化系统方案,配电网通信技术,配、调一体化主站系统,智能微电网,直流配电网,储能,配电网系统电能质量,交直流配电系统试验平台,微电网工程案例,智能配电网运行维护,智能配电网其他相关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智能电网和智能配电网的研究、建设以及运行维护人员阅读,也可供电网企业、装备
本书包括目前国内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所需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器具,并附有详细的插图。全书共分五篇二十一章,按基础施工、组塔施工和架线施工三大工序详细阐述了各自所用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技术参数、结构原理及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对线路施工机具标准主要内容,设计、制造和使用,试验和检验等方面也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另外对光缆施工机具、索道运输、直升机施工技术也做了介绍。书中还列出了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各施工工序所需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配制表,可供施工现场配置、选购施工机具时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线路施工机具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是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使用、科研、设计、生产制造的实用工具书,对架空
本书是作者在电力系统优化,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方法解决电力系统优化问题研究的多年成果总结。书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然后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优化中经济调度、机组组合、水火电调度、功率流、无功功率调度和可用传输容量等相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大量实际案例和具体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调度问题,包括燃料约束、传输极限约束、斜坡速率约束、排放约束、环境约束等。此外还详细介绍了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求解各类机组组合问题的具体应用。
本书在阐述有机硅氧烷的一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地介绍了硅油、改性硅油及其二次加工品的制备方法、性能与用途等。全书共六章,包括导论、普通硅油、改性硅油、硅油的二次加工制品、纤维用聚有机硅氧烷整理剂、防粘纸用有机硅防粘剂等。本书结合硅油及二次加工品领域国内外的进展,列举了大量的工艺配方与应用实例,涉及新品种多,技术先进,资料翔实,内容具体,实用性强。适合从事有机硅生产、科研和教学的科技人员使用、参考。
数据压缩已经成为信息革命的一门支撑技术,这场革命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数据压缩也变得几乎无处不在。从MP3播放器到智能手机,再到数字电视和数字电影,数据压缩几乎成了所有信息技术的要素。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标志的互联网技术高歌猛进。数据规模大、产生速度快、来源多样等特性,导致数据存储和处理都地复杂。《数据压缩导论(第4版)》作为迄今为止数据压缩领域最全面而深入的著作,多年来一直被业内人士奉为,一版再版。 版本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详细介绍了当代压缩技术的理论基础,并辅以应用示例来解释相关概念(本书配套网站datapression.unl.edu提供相关应用的实现技术和算法); 深度剖析无损和有损压缩、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词典编码技术、基于上下文的压缩算法、标
本书介绍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方案及技术原则、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风力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燃机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包括方案概述、接入系统的一次和接入系统的二次设计,给出了计算、原则和具体的设计要求。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压失稳被认为是造成不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系统负荷增加或发生故障后,某些节点电压可能经历渐进的大幅度下降,系统的完体性受到威胁,负荷的功率需求无法通过发电和输电系统得到满足,最终可能演变为电压崩溃,从而引发一系列事故。从时间尺度上看,电压稳定问题可分为静态电压稳定、暂态电压稳定和长期电压稳定。自2005年起,我们开始涉足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与控制领域,致力于将将先进优化方法和控制理论应用于求解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与控制领域的相关问题。全书共分19章,从内容划分上可归为四部分。
电厂接入系统、地区电力系统发展及跨区域高压输电网的形成,都与输电线路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具有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一些关键性难点更是因工程而异。为使现场施工人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输电线路施工的新工艺、新方法,并迅速掌握其要领,本书作者在总结几十年来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运行检修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适用于现场的输电线路施工参考工具书。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送电施工行业技术先进性、工艺完整性、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引用参考等特点。除了对输电线路施工中遇到较多的力学基础知识、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工器具、设备、线路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对杆塔基础、杆塔以及架线的各种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供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配电线路金具分册(2013年版)》共两篇,分别为总论和金具串标准化设计。总论包括通用设计目的和意义、总体原则、主要内容、设计说明、金具技术要求。金具串标准化设计包括使用说明、导线标准化金具串图、地线标准化金具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