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图》从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员故障录波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录波图的幅值阅读、相位阅读、时间阅读、开关量阅读等方面对典型的故障录波进行了解读分析,对一些疑难案例的录波也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同时,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表述了故障录波分析方面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所址选择,电气部分,配变电装置的布置,并联电容器装置和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规范名称由《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改为《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将规范的适用范围从“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扩大为“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 3.增加了20kV变电所设计的各方面的技术要求; 4.增加了高层民用建筑物内变电所的设计要求和防火要求; 5.增加了“预装式变电站”一节的内容; 6.增加了变电所新型操作电源设计条款; 7.补充了并联电容器装置工程设计条款; 8.补充、完善和修改了变
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电力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第2章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 双碳 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辩证关系,分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第3章结合我国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的现状和潜力,研究电源、电网、负荷的转型路径,展望未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总体格局。第4至6章分别结合电力系统规划构建、运行控制、仿真分析的总体工作流程,分析演变趋势、研究应对措施、提出关键技术需求。
本书是原《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的第二版。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高压电气设备的试验方法。书中所介绍 绝大部分试验项目碟结合目前 的预防性试验要求和标准选材的,除较详细的叙述试验原理、接线和各种试验及操作方法外,还论述了影响试验的因素和实测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共十章,含电网络分析和电网络综合两大部分。一至六章主要内容为网络分析,包括: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网络图论与网络方程,网络函数,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法,线性网络的信号流图分析法。第七至十章主要内容为网络综合,包括:无源网络综合基础,滤波器逼近方法,电抗梯形滤波器综合,有源滤波器综合基础。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可作为电类(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学科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在该学科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全面阐述电力系统分析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和算法,介绍这一领域的最近发展。全书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分别讨论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潮流计算和静态安全分析。第3章介绍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有关问题。第4章阐述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电的原理、模型和潮流控制。第5章介绍发电机组与负荷的数学模型。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大干扰下及小干扰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第8章阐述了电压稳定问题。附录给出了用C++编写的完整的P-Q分解法潮流程序。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电力系统远动与调度自动化(第二版)》内容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通信基础及信息传输规约、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和电网调度自动化。每章末均有习题。本书涵盖了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各个主要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介绍基础知识为主,使读者能够对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有较为完整、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充分结合现场实际,针对性强,案例丰富。所述内容均配有相应的现场照片,所举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普遍性。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一次设备的验收、二次设备及回路的验收、土建工程的验收、接地网的验收、消防验收、预防管理。本书可供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施工、安装、调试、质监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继保专业人员,以及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物流人员参考。
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在并网运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抱着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其研究和发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微电网构成及运行方式复杂,针对传统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些分析与仿真方法不再完全适用,需要发展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方法。本书旨在对微电网分析与仿真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以期推动微电网的科学化发展。本书第1章概述微电网的概念及结构特征;第2章介绍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建模方法;第3章给出微电网的一些典型控制策略;第4章介绍微电网的稳态分析方法;第5章和第6章分别总结微电网的电磁暂态和稳定性仿真理论;第7章介绍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
为了满足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决策以及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和运行的需要,考虑到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新发展并吸取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科研、设计、安装和运行的实际经验,结合葛洲坝 南桥、天生桥 广州、三峡 常州、三峡 广东、贵州 广东、三峡 上海、灵宝背靠背、高岭背靠背等大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特组织编写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第二版)》一书。该书理论结合工程应用、全面系统、实用性较强的,对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套设计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核心技术,本书按照成套设计技术体系,系统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要构成和工程基本情况,共11章,主要包括绪论、柔性直流输电工作原理与主回路设计、柔性直流输电关键设备、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柔性直流换流站电磁兼容、柔性直流输电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柔性直流输电接入系统稳定性、柔性直流输电实时数字仿真技术、柔性直流输电谐波及谐振特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随着城乡供配电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全国供用电量迅速增长、10kV供配电任务越来越重,为保证10kV供配电网络的安全、经济、可靠地运行,现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等标准要求,以及与《10kV配电站工程图集》、《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图集》、《10kV及以下配电装置工程图集》相配套和供配电实际设计经验,组织编写了《10kV配电工程设计手册》一书。 本手册内容有四方面,具
本书系统讲述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工作原理、主电路参数选择与损耗计算,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的控制和故障保护策略,单向点对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线路改造成直流线路的拓扑结构及特性研究,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和机电暂态仿真方法,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MMC阀的设计等。本书适合于从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指从已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需求情况出发,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以未来年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结果为依据,对电力需求作出预先的估计和推测。科学的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和保证。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制订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发电计划、电力市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如此,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要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或预测结果为依据。预测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概念、原理、模型、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全书分为4篇: 第Ⅰ篇为总论,分别介绍了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和理念、数学基础及共性预测方法、负荷分析、负荷预测的多级协调、预测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第Ⅱ篇的核心
对输电线路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提高其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方法,它也是状态检测、状态巡检、状态检修的基础和前提之一。黄新波等编著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第2版)》详细分析各种当前主流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原理、进展状况、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并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在线监测、现场污秽度在线监测、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导线温度在线监测及动态增容技术、图像/视频监控、输电线路覆冰雪在线监测、输电导线舞动在线监测、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输电线路风偏在线监测、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输电导线弧垂在线监测、输电线路雷电定位等关键技术及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工程应用的实例。 本书是推行和实施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的应用型参考书,可作为从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
本《指导书》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其内容主要由职业概况、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鉴定试题库四部分组成,分别对技术等级、工作环境和职业能力特征进行了定性描述;对培训期限、教师、场地设备及培训计划大纲进行了指导性规定。本《指导书》自1999年出版后,对行业内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书在原《指导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编,补充了内容,修正了错误。 试题库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和针对本职业(工种)的工作特点,选编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理论知识(含技能笔试)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还编制有试卷样例和组卷方案。
本书以一种易懂、明晰、有条理的方式论述系统辨识,而且特别注重面向应用的辨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时域与频域、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非参数模型辨识和参数模型辨识,比较深入地讨论了辨识的数值计算和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对多变量系统辨识、非线性系统辨识以及闭环系统辨识等也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全书共分9个部分,24章,各章论述系统、简要,配有习题和数据集,供读者练习,以加强理解。本书可供自动化类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和工程科技人员选用。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在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继电保护专业先进科技成果的引入,其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书从现代继电保护的特点和生产实际出发,以题库的形式分六个部分讲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标准,电流、电压互感器,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线路保护,母线差动保护及断路器失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反事故措施及抗干扰等方面的知识,是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学习和提高技术素质的重要书籍。
无线电能传输是人类的一个梦想。100多年前,伟大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开启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的探索。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了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机理,使中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成为可能,这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的热潮。目前,企业界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热忱远高于学术界,多种技术和产品标准相继制定,手机无线充电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已有产品出现。然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远没有像有线输电技术一样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为此,本书将介绍现阶段最具应用价值的磁感应、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系统地阐述它们的原理、特性和设计方法,以推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起源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第3章介绍
本系列图集是为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 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5]1899 号)和国家能源局《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 2020年)》(国能电力[2015]290号)的贯彻落实,满足 **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急需而编写的。系列图集共分 四套,每套分上、下册。系列图集分别为:《架空线 路与电缆线路工程通用标准图集)(上、下册)(附CAD 光盘)(设计.加工安装.设备材料),《变电配电工 程通用标准图集》(上、下册)(附CAD光盘)(设计.加 工安装。设备材料),《电气二次回路工程通用标准 图集》(上、下册)(附CAD光盘)(设计.加工安装。设 备材料),《现代建筑电气工程通用标准图集》(上、 下册)(附CAD光盘)(设计。施工安装。设备材料)。本 系列图集所有图都刻录在CDROM多媒体光盘中,因而 可操作性强,不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具有实际使用 价值。本系列图集可供
电力系统恢复是电力系统在面对大停电时通过各级调度单位、发电厂与变电站共同协作把电力系统重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操作的总称。《电力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系统恢复理论的*研究进展,力求全面介绍电力系统恢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电力系统恢复中的安全校验与调控、黑启动中的控制决策与现场试验、网架重构阶段的路径寻优与多目标优化、负荷*投入量与投入顺序优化、主从递阶式分区协调恢复技术、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等。 刘玉田、王洪涛、叶华专著的《电力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内容新颖,覆盖面广,系统深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力系统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