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绝缘技术(第三版)/“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重点规划教材》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高电压绝缘技术中的电场分析与测量,气体击穿的理论分析和空气间隙绝缘,气体中的沿面放电和高压绝缘子,绝缘配合,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缆绝缘,高压套管和高压电流互感器绝缘,电力变压器和高压电机绝缘,绝缘试验。该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高电压下的绝缘问题及当代的进展,为进行各类高压电气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 《高电压绝缘技术(第三版)/“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重点规划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各类高压电气设备研究、设计、运行、检测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龚坚刚主编的《高压电力电缆载流量参考手册》数据来源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上海电缆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电线电缆载流量专题研究项目成果。在本手册中,高压电力电缆类型规格考虑了我国输配电线路常用类型规格,并结合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收录了新的常用类型规格:计算边界条件主要根据实际工程使用条件确定:计算方法采用现行IEC 60287、JB/T10181等标准,计算结果形成系列载流量数据表。本手册数据自2010年以来已成为浙江电网规划、设计、运行、调度载流量核定的统一依据。 本手册数据全面、组合灵活,适合于不同季节载流量数据的确定,可满足我国不同地区工况下的应用需求,并为实现线路输送能力的静态、动态和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为加强电力电缆在线监测装置运维管理,确保全部装置安全可靠运行,提升运维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水平,更好地辅助运维检修决策制定,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本书。 本书内容共包括六章,分别为常见缺陷隐患及危害、典型感知技术原理及应用、新型智能感知技术原理及应用、常用感知通信及组网技术、感知数据的平台化应用、缺陷及故障判别典型案例。本书可进一步促进国内高压电力电缆健康诊断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专业运检人员开展设备健康诊断工作提供翔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
本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和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四部分。书中着重介绍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各种过电压的发生与发展机理,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的原理及措施。本书还扼要介绍了过电压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处理随机变量的有关知识。
本书共分8章。着重介绍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内容包括与高电压有关的气体、液体、固体介质的放电过程、 缘特性以及电场结构、大气条件等影响放电的因素;电气设备的 缘试验原理及方法;过电压产生的物理过程及其防护措施;电力弱电防雷保护等内容。本书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领域中的高电压工作者参考。
本书介绍了各种电介质的放电过程、发展机理与绝缘特性; 交、直流高电压以及冲击高电压的产生原理、基本装置及其测量方法,相关绝缘的试验技术; 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的物理过程及其防护措施;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本书内容是经过精选的,既突出基本概念,适当反映高电压技术的新成就,又兼顾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易于阅读,具有实用性。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气类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大专、成人教育和电力部门职工培训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参照国际大电网会议技术报告Cigre33/14.05《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CIGRE PUBLICATION NO 34,1989)及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eqv IEC 60099-4:1999)进行制定。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着重介绍、总结现代电力学科新型绝缘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绝缘材料及其在电气电子工程上的应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绝缘材料的击穿现象,高电压和大电流的产生方法和原理以及测量方法等,在电力传输系统和绝缘配合中的过电压现象,高压测试技术、设备测试和高压实验室的规划。 同时,本书结合和了大量工程实际案例进行论述,,配有丰富的思考题与习题,部分题目给出了参考答案。
本书共分8章。着重介绍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理过程。内容包括与高电压有关的气体、液体、固体介质的放电过程、 缘特性以及电场结构、大气条件等影响放电的因素;电气设备的 缘试验原理及方法;过电压产生的物理过程及其防护措施;电力弱电防雷保护等内容。本书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领域中的高电压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