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帮助读者系统学习西门子SCL编程语言,书中案例的硬件基于西门子S7-1200/1500系列PLC,软件基于博途开发环境。本书分三部分:入门篇、进阶篇和高级篇。入门篇介绍了S7-1200/1500的硬件环境、PLC工作原理及SCL编程的基本概念;进阶篇介绍了SCL编程的复杂数据类型、扩展指令、工艺对象等,包含大量实用案例讲解;高级篇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TCP及UDP通信的控制台程序,并实现与PLC的通信。本书从基础到进阶再到高级,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西门子SCL编程方法和技巧。 书中附有视频讲解,读者扫描即可观看学习。 本书适合电气自动化的编程和调试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环保装备技术丛书:电除尘器》为《环保装备技术丛书》的《电除尘器》分册。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电除尘器概述、电除尘器术语、电除尘器本体结构、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模拟试验、电除尘器电控设备、电除尘器的安装、电除尘器的调试、电除尘器的运行、电除尘器的维护和检修、电除尘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电除尘器安全工作要求、电除尘器性能测试等。 《环保装备技术丛书:电除尘器》适用于电除尘器的设计研究、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除保留了版阐述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系统完整、介绍整定计算方法实用、密切联系运行生产实际、以大机组为主兼顾中小机组等特点外,这次着重补充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二滩水电站、秦山核电厂、三峡水电站等投产运行或设计的经验及资料;根据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及分析,对一些长期没有定论的主设备继电保护问题提出了理论上的科学解释;首次深入地讨论了变压器内部短路的分析方法,为今后的实际计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等。 全书共分十五章及附录,前十一章均讨论发电机、变压器和发电机-变压器组的继电保护问题,后续三章讨论电抗器、电容器和电动机的继电保护问题,最后一章介绍抽水蓄能机组继电保护原理。 本书可作为电力部门设计、运行、制造、科研单位继电保护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和教师参考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指南》依据Q/CSG21105—2010《供电企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按照《南方电网公司10千伏配网带电作业推广应用指导意见》(设备〔2013〕64号)所规定的带电作业项目分类、名称和作业次数统计方法,以及《关于印发 等37项作业指导书的通知》(设备〔2014〕25号)中的要求,并结合配网带电作业人员培训和生产实际编写而成。全书包含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旁路作业法类共37个项目的现场作业指南及视频案例。 本书可作为供电企业配网带电作业人员培训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也可共从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人员、带电作业工器具生产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作为电力职业院校的培训教学参考书。
《采动影响区电力线路设计与运行》以电力线路采动影响区设计与运行为主要内容,结合工程和运维实例,针对电力线路设计及运维等方面编写而成。全书共分7章,分别为:概述、煤田地质基本知识、采动影响区对电力线路的主要危害、采动过程电力线路变化规律、电力线路杆倾斜变形治理、采动影响区电力线路设计、采动影响区电力线路运行维护。
为了保证微网中并联逆变器可靠运行,《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主要研究了微网在离网工作模式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直流环流抑制、突加冲击负荷抑制技术以及在并网模式下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注入分量抑制和多逆变器并网谐振抑制技术问题。
《电力电缆防火技术与案例分析》针对电力电缆及通道,重点介绍了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以及电缆隧道/工井/管沟/竖井、变电站内电缆通道/夹层等通道的防火技术。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外电力电缆防火技术发展概况、电力电缆火灾成因及原理、电力电缆防火技术和措施、电力电缆防火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外电缆起火案例分析。 《电力电缆防火技术与案例分析》内容全面,适用于电力电缆运行检修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供电力电缆、在线监测、防火装置、防火材料等相关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为了保证微网中并联逆变器可靠运行,《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主要研究了微网在离网工作模式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直流环流抑制、突加冲击负荷抑制技术以及在并网模式下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注入分量抑制和多逆变器并网谐振抑制技术问题。
全书共分十章:章简要地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史和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第二章概述了铅酸畜电池生产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质量管理术语、生产特点、工序控制的概念及控制要点、方法等;第三章至第九章论述了板栅、铅粉、和膏、涂板、固化干燥、化成及装配的生产技术和过程控制的有关内容,同时对铅酸蓄电池电化反应的基础理论及有关的工艺配方也进行了基本的阐述;第十章主要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书以铅酸蓄电池实际生产的过程控制为主题,在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生产过程具体的操作细节上予以展开,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从事铅酸蓄电池制造的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阅读参考。
《零基础学习电工》采用完全图解的方式对电工基本元器件与常用工具、常用家庭用电电路的安装接线、常用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常用器件应用电路的接线、实际应用电路的接线进行了详细说明。全书以超大的实物彩图,辅以清晰的接线引导,给电工领域的初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接的学习方式,可帮助电工初学者、从业者快速提高电工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电网主要灾害规律及分布》为提高电网防灾减灾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改变电网灾害重“治”轻“防”的局面,特编写了本专著。 本专著系统地介绍了电网主要灾害的规律及分布图方法,为电网防灾规划设计和减灾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全书共分为7章,包括概述以及风、覆冰、舞动、地震、地质、雷击六种电网主要灾害的规律及分布。
本书为“电气设备实用技术”丛书之一。本书主要讲解电气设备的检测与试验:各种电气设备如高压变电、配电设备的分类,高压变电、配电设备的测试,高压电缆的测试,断路器的测试,电容的测试,避雷针的测试,以及主要测试仪器(如万用表、测电器、检相计、钳开电流针、绝缘电阻表)的使用法。本书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给出了大量的照片图,大大地提高了本书的参考阅读价值。 本书适合电工技术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电气及其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手册根据建筑电气施工工作需要,在总结我国建筑电气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电气施工方法和要点。手册结合与建筑施工有关的标准与操作规程,详细地讲解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建筑电气施工常用工具及材料、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识图、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智能建筑工程和电梯安装工程,帮助读者掌握建筑电气施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本手册可作为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牵引供电系统分析》较系统地介绍了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分11章。章为绪论;第2章为电力牵引与电气计算;第3章为牵引变压器接线及其电气量分析;第4章为牵引变压器容量选择;第5章为牵引网阻抗;第6章为牵引网电压水平与改善方法;第7章为牵引变电所负序电流及其影响计算;第8章为牵引负荷的谐波影响及其抑制措施;第9章为并联无功补偿;0章为通信干扰及其防护;1章为AT供电系统;每章后列有习题,书后列有附录。 《牵引供电系统分析》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生专业教材,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技人员参考。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110kV变电站分册(2006年版)》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220kV输电线路分册》,共有四篇,分别为总论、220kV输电线路典型方案说明及造价一览表、220kV输电线路典型造价、使用说明。总论包括典型造价的目的和意义、总体原则、工作过程、编制依据、编制范围;220kV输电线路典型方案说明及造价一览表包括对41个典型方案的划分、编号、编制单位说明、工程量指标和各典型方案造价一览表;220kV输电线路典型造价包括41个典型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主要材料单位路径长度指标及概算书;使用说明对典型造价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分册中的41个典型方案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kV输电线路分册》中典型设计9个模块在平地、河网泥沼、丘陵、山地、高山大岭五种单一地形条件下的技术方
《西门子PLC电气设计与编程自学宝典》围绕西门子大、中、小型全系列PLC进行介绍,内容包括:西门子PLC的原理、组成与编程环境,西门子PLC的过程自动化项目的构建,西门子PLC的数字量输入模块的电气设计与编程全解读,西门子PLC的数字量输出模块的电气设计与编程全解读,西门子PLC的模拟量输入模块的硬件设计与编程全解读,西门子PLC的模拟量输出模块的硬件设计与编程全解读,西门子PLC的网络通讯,西门子PLC与变频器和触摸屏的综合应用。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本书由浅入深,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在全面总结、分析主要国际组织在能源审计和能效测评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在能效标准、政策及实施方面的特点及做法后,首先介绍了DSM项目的类型和技术、DSM项目能源审计与能效测评的内容和方法、DSM项目能效测评标准,继而论述了DSM项目能效测评标识的设置和使用方法、DSM项目能源审计报告的写作方法,后分别对电力、钢铁、建材、煤炭、有色行业DSM项目能效评测的内容、流程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简要介绍柔性电子器件出现的背景、应用领域、基本结构和核心硬件技术,系统阐述柔性电路、应力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光探测器、磁场传感器和存储器、阻变存储器、发光器件、晶体管以及吸波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器件结构、材料选择与制备方法以及在柔性化应用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等,详细介绍相关领域外的新研究进展,并以电子皮肤为牵引探讨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