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关知识。既综合了集成电路发展历程、应用技术、产业经济、未来趋势等内容,也详细讲解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生产线建设、封装测试、专用设备、专用材料等内容,还介绍了集成电路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等具有前瞻性的新知识。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CMOS模拟IP线性集成电路的结构、相关分析及设计技术。全书共12章,主要包括CMOS模拟电路中基本的元器件模型及应用;高稳定的电压电流偏置结构,与温度、电源和工艺无关的电压带隙基准与电流基准设计,基本的组合增益与差分增益电路结构,以及针对实际应用需要的高速高增益、大驱动、宽动态与线性范围的集成运放电路设计;重点对多级闭环运放的频率响应与系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出实现系统稳定与高速响应的各类频率补偿方法,研究了电路的本征噪声特性、电路结构与电源噪声有关的PSRR特性;最后,针对低压宽摆幅信号处理的应用,完成了一类轨至轨模拟运放的IP电路分析与设计。 本书是在结合作者多年模拟电路教学和实际工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经过多年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课
本书是一部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专著,重点讨论了微电子器件失效机理与温度的关系、微电子封装失效机理与温度的关系、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型场效应晶体管电参数与温度的关系、集成电路老化失效物理,提出了微电子器件温度冗余设计和应用准则、电子器件封装的温度冗余设计和使用指南,归纳总结了稳态温度、温度循环、温度梯度及时间相关的温度变化对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本书内容对电子产品设计师、质量师和可靠性工作者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对半导体器件设计和制造工程师、电子产品设计师和器件失效分析工作者从中也将得到裨益,对提高国产半导体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将产生积极作用。本书也可以作为微电子器件和电子产品可靠性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讲究实用性,希望其中的内容能帮助ASIC设计工程师清楚明了IC设计的基本概念,IC设计的流程,逻辑综合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解决进行IC设计时和工具使用时所遇到的问题。 虞希清编著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用教程(第2版)》共分九章,章概述IC设计的趋势和流程;第二章介绍用RTL代码进行电路的高级设计和数字电路的逻辑综合;第三章陈述了IC系统的层次化设计和模块划分;第四章详细地说明如何设置电路的设计目标和约束;第五章介绍综合库和静态时序分析;第六章深入地阐述了电路的优化和优化策略;第七章陈述物理综合和简介逻辑综合的拓扑技术;第八章介绍
兰慕杰、来逢昌主编的《微电子器件基础》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建设成果。本书重点介绍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直流特性、频率特性、功率 特性和开关特性,以及描述这些特性的有关参数;简要介绍晶闸管、异质结双极晶体管、静电感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单结晶体管、双极反型 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和穿通型晶体管等微电子器件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本书配有PPT等教学资源。 《微电子器件基础》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学等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 生以及从事微电子技术相关工作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实践,在参考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编著而成的。本书结合现代CMOS工艺的发展,从元器件出发,详细分析了各种典型模拟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具有学术和工程实用价值。 全书共分10章,其中前6章介绍CMOS元器件和基本单元电路的基础知识,后4章介绍它们的典型应用,包括开关电容电路、ADC与DAC、振荡器以及锁相环。 本书可供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大约需要60学时),也可供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参考。 本书的读者应具备电路和信号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读者还具备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知识,则更容易理解本书的内容。
本书以集成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为主线,按照“元器件—单元电路—电路模块—模拟系统—后端设计与混合信号集成”的顺序,坚持理论分析与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思路讨论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各种常用电路单元结构及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流程。本书以全面分析模拟集成电路单元和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方法为最终目标,在介绍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各种考虑因素以及提高性能的措施,并以工业界广泛使用的Gm/ID设计流程为例介绍各种基本电路单元的设计方法。 全书共12章,章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况并复习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2章讨论模拟集成电路中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特性,第3~5章讨论基本单级放大器以及偏置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并介绍模拟电路的噪声分析方法和频率响应
《微电子封装超声键合机理与技术》是作者关于超声键合机理和技术研究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微电子制造的发展,超声键合在封装互连中的地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换能系统的设计原则、段和实际使用中的特性测试;对超声键合微观实验现象以及机理的科学认识和推断;热超声倒装键合工艺的技术研究;键合过程和键合动力学的检测;叠层芯片互连;铜线键合、打火成球、引线成形、超声电源。
系统芯片SoC能实现一个系统的功能,它是从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出发,采用软硬结合的设计和验证方法,利用芯核复用及深亚微米技术,在一个芯片上实现复杂的功能。系统芯片具有速度快、集成度高、功耗低等特点。本书详细介绍了系统芯片SoC的设计与测试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方法。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系统芯片的设计模式与流程、系统芯片的总线结构、芯核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芯片的存储系统设计、系统芯片中模拟/混合信号的设计、系统芯片的低功耗设计、信号完整性、系统芯片的验证、系统芯片的可测性设计、测试调度与测试结构的优化设计、芯核的测试、系统芯片的物理设计、片上网络等。 本书可作为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于从事电子信息、数字系统设计、测试和维护等相关专业的研
本书根据编者多年高速PCB设计经验,以实用高效为原则,结合编者自己的设计习惯,将OrCAD Capture原理图设计、PCB封装制作、PCB前处理、约束管理器设置、PCB布局、PCB布线、PCB敷铜、PCB后处理、输出光绘文件等一系列流程中用到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本书内容源于实际工作项目中设计的需要,侧重于快速掌握软件操作、提高软件操作效率以及解决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内容编排上尽可能避免单纯的菜单翻译,从而让读者迅速掌握该软件的操作。本书可供PCB设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及其他相关电子技术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通过四种最有代表性的封装类设计实例(QFP、PBGA、FC-PBGA、SiP),详细介绍了封装设计过程及基板、封装加工、生产方面的知识。本书还涵盖封装技术的概念、常用封装材料介绍及封装工艺流程、金属线框QFP的设计、WireBond介绍、PBGA设计、基板工艺、封装工艺、8个Die堆叠的SiP设计与制作过程、高速SerDes的FC-PBGA设计关键点、Flip Chip设计过程中Die与Package的局部Co-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