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给出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富士通和IBM美国公司开发的大型计算机用铜电路图层的大面积多层陶瓷基板的工程图表。全书共10章。第1章绪论,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历史、典型材料、主要制造过程等。第2章至第9章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为材料技术,包括第2章至第4章,论述了陶瓷材料、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第二部分为工艺技术,包括第5章至第9章,细致地描述了各工序特点、工艺条件、控制、在制品评价、缺陷防止和产品可靠性等诸多问题。 ,在 0章,展望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未来发展。
《人造金刚石工具手册》共分8篇,内容主要包括:金刚石工具,金刚石工具用金刚石,金刚石工具用粉末,金刚石工具用基体,金刚石工具制造方法,金刚石工具制造设备,金刚石工具设计理论,金刚石工具标准。手册总结、介绍了我国金刚石及其工具的科技成果、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人造金刚石工具手册》可供从事金刚石及其工具的科研、生产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深入地总结了作者六年来在耐高温结构吸波炭纤维复合材料研究方面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雷达隐身材料基本知识,耐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中南大学在碳纤维电磁响应特性、碳纤维本征介电常数提取、碳纤维及基体介电性能调控、抗氧化涂层制备与性能、耐高温炭纤维阵列/碳化硅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以及耐高温炭纤维/氮化硅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突破。
本书深入地总结了作者六年来在耐高温结构吸波炭纤维复合材料研究方面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雷达隐身材料基本知识,耐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中南大学在碳纤维电磁响应特性、碳纤维本征介电常数提取、碳纤维及基体介电性能调控、抗氧化涂层制备与性能、耐高温炭纤维阵列/碳化硅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以及耐高温炭纤维/氮化硅吸波材料制备与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突破。
《锅炉传热性能计算方法进展及应用》对锅炉传热性能计算的方法、原理与应用展开研究,建立了锅炉部件和系统的抽象逻辑模型,设计了通用计算程序流程;建立了三个工艺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与方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锅炉提高再热汽温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设计,研究了提高再热汽温对锅炉机组热力特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利用炉膛分区段传热计算方法获得了生物质种类和掺烧比例对炉膛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评估旋风筒是否发生熔渣堵塞或耐火衬里过度磨蚀的判定准则,得到了不同设计参数、运行条件和煤质特性下的渣膜适应性;提出了燃用高碱煤的锅炉设计方法,论证其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对实炉进行设计。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7制定,增加了电解法。 本标准中的比色法与ASTM A623M--08附录A7比较,主要变化是: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原理; ——增加了试样; ——对分光光度计的校准部分补充了校准曲线的技术内容;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李小杰、刘宝石、黄柏华、侯捷、余文莉、陈晓红。
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电源,正在取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电催化剂是低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碳载体是低温燃料电池普遍采用的催化剂载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对碳载体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使碳载体本身的优势得到 加有效的发挥,从而显著提升电催化剂的性能。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在电催化剂碳载体功能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碳载体的共价功能化、碳载体的非共价功能化、共轭导电聚合物的功能化作用、有机物热解产物的功能化作用以及无机材料的功能化作用分别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从事催化材料及燃料电池等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电源,正在取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电催化剂是低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碳载体是低温燃料电池普遍采用的催化剂载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对碳载体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使碳载体本身的优势得到 加有效的发挥,从而显著提升电催化剂的性能。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在电催化剂碳载体功能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碳载体的共价功能化、碳载体的非共价功能化、共轭导电聚合物的功能化作用、有机物热解产物的功能化作用以及无机材料的功能化作用分别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从事催化材料及燃料电池等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标准中的溶剂萃取法和椭圆偏振光法参考ASTM A623M-08《镀锡板标准规范总则》附录A6制定,增加了亲水天平法。 本标准与ASTM A 623M-08附录A6相比较,主要变化是: ——删除了无自动功能椭圆计的调定程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溶剂萃取法的试验装置部分增加了天平和蒸馏装置; ——增加了蒸馏装置、卷样装置、椭圆计等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对试验结果的计算补充了数值修约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单凯军、赵蕴智、刘宝石、古兵平、侯捷、关允、陈晓红。
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文)的安排制订的。 为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各锅炉制造厂、电建公司、火电厂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它类型锅炉耐磨部位材料的设计、施工、运行、检修及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以金属多孔材料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为主线,介绍了金属多孔材料基本理论、制备技术、性能表征、功能特性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6章,第1章引入孔形系数与弯曲因子等概念,阐述金属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原理、功能特性和孔结构的分形分析;第2章系统论述了金属多孔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和原理;第3章论述了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原理与新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情况;第4、5两章为烧结金属纤维与丝网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与应用技术;第6章论述了烧结金属多孔膜的制备技术与梯度孔结构的形成原理和特殊应用。《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对孔结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为研究孔和材料使用环境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由于孔的存在而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和相关的金属多孔材料制备理论,为金属多孔材料研制与应用提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从事电子电镀50多年的经历、以新的视角对电子电镀的常识做了通俗的讲解、内容涉及电镀基本知识和各种电子电镀技术、包括通用电子电镀工艺、专用的电子电镀工艺、如印制线路板电镀、电子连接器电镀、线材电镀、微波器件电镀、塑料电镀、纳米电镀、稀贵金属电镀、合金电镀和复合镀等的应用。并根据电镀过程的量子理论、对电子电镀技术做了展望。 对需要学习和了解当代电子电镀技术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信息量较大的读物。适合从事电子电镀的专业人员和教师、学生阅读、其中有些章节的末尾对该领域的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提出了一些新课题和新设想、对科研人员亦具有参考价值。
低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电源,正在取得日益广泛的应用。电催化剂是低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碳载体是低温燃料电池普遍采用的催化剂载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对碳载体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使碳载体本身的优势得到 加有效的发挥,从而显著提升电催化剂的性能。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在电催化剂碳载体功能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碳载体的共价功能化、碳载体的非共价功能化、共轭导电聚合物的功能化作用、有机物热解产物的功能化作用以及无机材料的功能化作用分别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从事催化材料及燃料电池等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在对镁钙系耐火材料综合论述的基础上,侧重对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26nbsp;化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镁钙砂水化动力学研究、镁钙砖与钢水作%26nbsp;用机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镁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结合炭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工艺、窑炉、设备、质量检查、产品性能以及生产操作等方面,对炭材料生产技术所涉及的600个问题作了简明的解答。全书共分为12章。包括:(1)炭材料的类型、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2)炭材料生产用原料;(3)炭质原料的煅烧;(4) 炭质原料的破碎、磨粉和筛分;(5)炭材料生产配料;(6)混捏;(7)成型;( 8)焙烧;(9)浸渍;(10)石墨化;(11)炭材料的机械加工;(12)炭材料生产工序质量检查。 本书可供从事炭材料工业的技术、管理和生产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炭材料专业学生参考。
本书以典型的洁净钢精品IF钢为代表的洁净钢为例,从洁净钢的冶炼工艺和生产装置的特点、条件和要求出发,全面深入地叙述了涵盖洁净钢生产集成技术中各个方面和环节使用的各种基本耐火材料和功能耐火材料在洁净钢生产中的作用和功能、技术基础、工艺原理和生产工艺、选择和应用以及损毁机理,并紧紧围绕洁净钢生产中为关切的因耐火材料导致的钢水增氧、增碳和夹杂物缺陷等问题,着力论述耐火材料使用中遇到的难题,应对策略和开发方向,无疑,对提高洁净钢的质量,开发和创新新型耐火材料有启迪意义。全书共9章,图441幅,表204张,参考文献410条;书末附有洁净钢一耐火材料英文缩略语义释,英文目录和具有导读功能的分类索引。《耐火材料与洁净钢生产技术》理论与实用紧密结合,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的实用参考书,适用于从事耐火材料
本书理论与实用紧密结合,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的实用参考书,适用于从事耐火材料和钢铁工业的生产和管理、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各类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尤其是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