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原料生产操作》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混凝土生产与质量控制》是按照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及规范进行编写的,采用*标准和规范,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加大实践运用力度。本书在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教学内容上按照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任务分章节,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根据任务内容进行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学生学习方面做到了学习有目的,在教师教学方面做到了教学有章法。本书共分七个项目,包括:混凝土原材料进厂的检测与验收、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测试、混凝土耐久性及测试、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某些章节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应用案例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
丛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陶瓷工业窑炉》着重介绍了目前陶瓷工业应用广泛的明焰式窑车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同时对传统的陶瓷窑炉及电热窑炉也作了一些保留,以尽量使读者对陶瓷工业窑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具备使用、改进和设计现代陶瓷工业窑炉的能力。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是一本系统论述水泥及混凝土材料性能与结构等方面的著作。内容包括水泥物理化学基础、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矿物特征、水化机理、水泥石结构及工程性质、普通混凝土材料组成、和易性、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耐久性、配合比设计方法、质量控制、外加剂、道路混凝土新技术、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可作为高等学校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材料专业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注意:此书由于更换过封面,以您收到的实物封面为准。
本书以传统的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的生产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多晶硅和石英玻璃联合制备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操作要点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几个途径,并总结了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 内容紧密结合生产操作实际,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有关院校材料专业和冶金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和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熟料煅烧、水泥制成、性能及应用、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介绍了其它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生产的知识。本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特点。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包含了湿拌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湿拌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施工质量控制预拌砌筑砂浆,预拌抹灰砂浆,预拌地面砂浆等内容。《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杨伟军、左恒忠主编的《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生产及应用技术》从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的原材料、生产、基本性能到设计施工应用,对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的生产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1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与应用;第2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生产原材料;第3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的性能;第4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生产;第5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板墙体设计与裂缝防治;第6章轻钢轻板框架考虑墙板时内力与变形计算;第7章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施工技术。 《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墙板生产及应用技术》可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98--2000,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96同时废止。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符号; 3、材料要求;4、技术条件;5、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与确定。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744:1998《搪玻璃层耐沸腾水及水蒸气腐蚀性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 2744:1998重新起草。 为了符合我国标准的编写方法,便于使用,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记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A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丛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22493:2008《微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术术语》(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 ——增加了中文索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香庭、曾毅。
本标准是对JC/T 567—199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波瓦及其脊瓦》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567—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范围”中的“低碱度水泥”调整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或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 ——对引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增加5项原材料的引用标准,删除1项试验方法的引用标准。 ——增加了对产品的“标记”要求。 ——将原标准中“4技术要求”改为“4原材料”和“5技术要求”。 ——对“产品抽样方案表”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567—199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波瓦及其脊瓦》。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分会。
本标准是对JC/T/841-1999《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841-199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修改了产品名称和代号, ——取消了产品规格的要求,产品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 ——将网孔中心距改为经纬密度, ——依据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对其拉伸断裂强力作了规定, ——增加了断裂伸长率的要求, ——增加了耐碱性要求, ——将外观质量按百米扣分改为以主要疵点和次要疵点判定, ——修改了批质量的判定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宜兴市钰玺窑业有限公司、山东八三特种耐火材料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俊国、王文武、蒋玉清、张冶平、黄发元、徐道行、费传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饶益龙、张哲平、谢美华、章俊华、高翔、葛介龙、李雄浩、王惠英、林国鑫、林春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是对JC/T 566—1994( 本标准与JC/T 566—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JC/T 412.1—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2—2006《纤维水泥平板第l部分: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代替了JC/T 412—1994《建筑用石棉水泥平板》;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566—1994。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立平、吴楠峰、冯文娴。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C/T 566一i994.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节能型高温隔热材料--耐火纤维(也称为陶瓷纤维和硅酸铝纤维)热过程的主要特征:传热、析晶、收缩、衰变、介绍了以耐火纤维为基的各种节能型新产品和施工技术、粒状耐火纤维浇注料的特性及应用技术、耐火纤维喷涂技术及施工工艺等,介绍了以氧化铝纤维作为增强相(增强体)的特殊复合材料技术及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军工和热电等行业从事耐火保温材料、工业炉窑和热工设备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潮州市陶瓷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潮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潮州市联源陶瓷制作有限公司、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县宏达陶瓷有限公司、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潮州市洪兴陶瓷原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伟志、陈少鹏、黄振豪、陈鹏彬、吴铁军、刘绍忠、柳茂春、陈伟雄、蔡锐坤、林文智、曾成志、黄锐杰、刘荣书、卢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