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和成型工艺为主线,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塑料注塑成型基础知识,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注塑成型专业技术读物。 本书共分九章,书中首先阐述了注塑成型基础知识,介绍了注塑成型过程和常用塑料的基本特性,接着详细论述了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设置,对注塑制品的质量缺陷及其影响因素,解决措施作了详细分析。简要论述了特殊注塑成型、常用塑料的注塑工艺、注塑成型设备、注塑成型模具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后介绍了塑料制品的二次加工和注塑件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实用,图文并茂,很多内容是注塑成型生产技术及科学管理知识的经验总结,可作为注塑工厂的培训教材及注塑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也可供塑料加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材料表面薄膜制备技术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章,分别阐述了材料表面防护装饰膜层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离子镀镀膜),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简单的CVD相关理论、设备装置、CVD种类等),硬膜及超硬膜的制备技术(金刚石膜、类金刚石膜、立方氮化硼膜、CNx膜及氮化物、碳化物、氧化物薄膜及复合薄膜等),以及利用化学、电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制备膜层的技术(包括化学镀、化学氧化、钝化、磷化、电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内容)。 本书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外,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既可作为薄膜材料研究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
《丁二烯装置操作工》为《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系列之一,依据石油化工生产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该工种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的要求,系统论述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丁二烯性质及用途,从C4馏份中分离丁二烯的主要工业方法,重点介绍了DMF、ACN、NMP三种丁二烯生产装置的生产技术、装置开停车、正常操作及控制、装置日常巡检、设备维护保养、各类异常现象和事故原因的判断及处理、丁二烯装置安全与环保基本知识以及装置节能、节水和降低物耗的措施等内容。 本书是丁二烯装置技能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聚乙烯生产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聚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聚乙烯产品、聚乙烯理化性质、聚合催化剂、聚合方式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按照工艺流程依次介绍了原料精制、聚合反应、干燥脱气、溶剂和单体回收、添加剂和挤压造粒、粉料和粒料输送等工序的生产操作程序,常见的生产问题及其原因和处理方法。后介绍了聚乙烯生产的分析检验和安全环保。 本书紧密联系聚乙烯装置生产实际,着眼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可作为聚乙烯生产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作为聚乙烯生产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以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为重点,按模具专业毕业生三大主要就业岗位(车间工艺员、注射模具设计员和其他塑料成型工作岗位)来设计学习情境(任务),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全书共三大项目,包括10个学习情境,即10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在重点完成注射模具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也有选择地实施了压缩模具(或压注模具)、挤出模具、气动成型模具,以及塑料注射成型新工艺等相关学习任务。 本书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可用于高职高专机械类相关专业,同时还可作为职工大学及函授大学模具专业教材。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至二○○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9 87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在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对乙烯基酯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工作,同时参考了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大量资料,广泛征求了国内化工、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电力、冶金等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生产、质量检测等单位的意见,经编制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设计规定、施工规定、质量检验与验收等。 本规
李绍棠等编著的这本《泡沫塑料——法规工艺和产品技术与发展》共分8章。第1章阐述了泡沫塑料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到21世纪全球化生产的发展进程和趋势。第2章论述了发泡剂的发展以及这项技术是如何转变成产业的。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论述了物理发泡剂在发泡挤出和注射成型工艺上的应用。第5章举例说明了可持续利用泡沫塑料开发的有趣工作。第6章提出了日本研究者开发的纳米复合材料泡沫塑料。第7章和第8章总结了新型泡沫塑料产品和能源安全泡沫塑料。本书旨在为业界从业人员、研究者、大学教授和学生提供泡沫塑料发展的全面情况,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到这项已经发展起来的事业中,使其未来更加繁荣。
本书突出了高职高专特色,在吸收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高职课程体系重组和整合的变化情况,突出重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在课程内容上,围绕模塑成型工艺、成型设备与模具设计三大主题,体现了“塑料成型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的核心技能。 本书系统地介绍塑料成型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基本技能,紧密结合模具技术的新发展,阐述了模具设计方法和技巧。本教材取材精炼,深入浅出,内容与相关实践性环节联系紧密。全书共分8章,包括塑料、塑料成型工艺与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模具、压缩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气动成型模具、塑料模具寿命与塑料模具材料选择、塑料模具设计实例等。每章前编写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配有光盘,内容丰富翔实,对于书中的重点更以视频
本书全面系统地叙述橡胶共混、橡塑共混的主要理论及其*进展。分章论述了通用橡胶共混、特种橡胶共混,各种橡胶分别与聚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和其他合成树脂共混,橡胶与低聚物共混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后介绍了各种橡胶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和相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理论与实用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详实,图文表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并附有大量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可供从事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科研、生产、应用开发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研究生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7794—1999《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本标准与GB/T l7794—1999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按燃烧性能分为I类和Ⅱ类制品,I类制品氧指数指标不小于32%且烟密度不大于75;Ⅱ类制品氧指数指标不小于26%。规定了制品用于建筑领域时其燃烧等级应不低于GB 8624—2006 C级; ——对表观密度的指标做了修改; ——修改了导热系数指标; ——修改了原标准中透湿系数和湿阻因子的指标; ——规定尺寸稳定性要求为板状制品长、宽、厚方向变形的平均值及管状制品长度和壁厚变形平均值不得超过标准的要求; ——取消了管状制品撕裂强度要求; ——取消了制品耐臭氧性能要求。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
本书分塑料成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成型塑料制件、设计注射模、其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共4个项目,15个工作任务。项目1主要介绍塑料成型技术应用与发展;项目2主要介绍成型塑料制件,包括选择与分析塑料原料、确定塑料成型方式与工艺、分析塑件结构工艺、确定塑件成型工艺参数、选择注射成型设备;项目3主要介绍设计注射模,包括注射模具结构及选用标准模架、确定分型面与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注射模具成型零件、设计注射模导向与推出机构、设计注射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设计注射模具调温系统;项目4主要介绍其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包括设计压缩成型模具、设计压注成型模具、其他塑料成型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五年制高职、成人、电大、民办专科等相关院校模具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
杨中文编写的《实用塑料测试技术》注重塑料测试技术的实用性,既对现有的塑料测试技术及设备进行介绍,也对塑料测试中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标准加以介绍。在内容组织上以实际塑料测试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内容表述上力求图文兼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全书共十一章: 章介绍塑料测试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第二章介绍塑料测试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第四章介绍树脂与助剂的测试,第五章介绍塑料的鉴别,第六~十章介绍塑料相关性能的测试,第十一章介绍塑料工艺性能的测试。 《实用塑料测试技术》可作为职业院校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及相关专业、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塑料加工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用书。
石玉龙、闫凤英编著的《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材料表面薄膜制备技术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章,分别阐述了材料表面防护装饰膜层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真空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离子镀镀膜),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简单的CVD相关理论、设备装置、CVD种类等),硬膜及超硬膜的制备技术(金刚石膜、类金刚石膜、立方氮化硼膜、CNx膜及氮化物、碳化物、氧化物薄膜及复合薄膜等),以及利用化学、电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制备膜层的技术(包括化学镀、化学氧化、钝化、磷化、电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内容)。 本书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外,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既可作为薄膜材料研究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标准适用于由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强片状模塑料(SMC)经热压固化而成的模塑板。
本书将塑料挤出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主要问题归纳分类,其中包括了挤出设备的主要零部件、挤出过程的化学和物理问题、挤出过程的稳定性、挤出制品的表观性能等主要方面。主要内容为:有效分析处理问题的条件;各种分析检测工具或手段;几种主要类型的问题发生的机理和可能的原因,排除这些问题的方法;几种通用塑料挤出制品中常见问题的实例分析;分析处理问题的步骤及挤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与常规检查。本书读者的主要范围为塑料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
本书首先简单讲解了使用Pro/ENGINEER Wildfire 4.0进行三维建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然后介绍了塑料制品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后通过大量设计实例具体说明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4.0进行塑料制品结构与装配设计的操作与设计过程,并在实例讲解过程中又渗透了设计原则与方法。所有实例均配有光盘文件,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可作为工业产品设计人员学习基于Pro/ENGINEER Wildfire 4.0进行塑料制品结构设计与装配的入门与实践提高的书籍,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学生的CAD/CAM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73911:1996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塑材料——部分:命名方法和规格基础》。对化工行业标准HG/T 3020—1982《聚碳酸酯材料命名》修订而成。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 3020—1982。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产品分会(SC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道德。 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为国家标准,1998年调整为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并按化工行业标准重新编号。
本书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品的性能为主线,首先介绍了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以及树脂的固化和增稠效应;然后论述了树脂及其制品的力学性能、填充改性性能、透光性能、阻燃性能、耐候性、耐水性、电性能、热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并且对食品级树脂的卫生性能进行了简单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玻璃钢、大理石等复合材料制品开发、研究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