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武镛、孙红艳担任主编的《炼焦热工管理》以焦炉工艺为主线,内容涵盖焦炉的新建、生产管理及维护。全书共分为10章:焦炉的炉体结构及炉型简介、焦炉加热制度、焦炉热工调节、焦炉推焦计划的制订及特殊操作、护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煤气设备、焦炉砌体的维护、焦炉砌筑与安装、焦炉的烘炉、焦炉的开工。 《炼焦热工管理》适合焦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可作为焦化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焦化专业师生参考。
熊道陵等编著的《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介绍了有关洗油产品分离精制技术及靠前外洗油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很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煤焦油加工技术进展、煤焦油加工工艺、洗油产品检测方法以及靠前外典型的洗油加工工艺,分章节重点介绍了洗油中萘、甲基萘、喹啉系化合物、吲哚、苊、芴、氧芴和联苯的分离提纯方法及深加工技术。 《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既可供煤焦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延迟焦化工艺与工程》论述了当代延迟焦化工艺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焦化原料与产品、重质油热转化化学、焦化工艺流程与操作参数优化、焦化加热炉、焦炭塔和主分馏塔、焦化水力除焦、装置安全生产技术及QH
徐春明、张霖宙、史权等著的《石油炼化分子管理基础》介绍石油化工分子管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管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石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及技术进展、基于分子组成的性质预测及面向分子管理的石油分子组成模型构建技术、计算机辅助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基于分子管理的油品组成及调和模型、基于分子管理技术的反应转化过程模型开发、分子管理技术在炼厂实时优化中的应用, 对独立开发的一套分子管理软件工具集进行介绍。 本书可作为石油化工领域分子管理技术开发科研人员的基础读物,也可作为石化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分子管理技术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按照*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工艺性质、煤炭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并增加了煤质化验和实训部分,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反映高职高专特色。为了便于读者自学,在文字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且在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职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当代石油石化工业技术普及读本》(以下简称《普及读本》)版共包括了11个分册,2000年出版发行;2005年起根据石油石化工业的新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对版的11个分册进行了修订,并补充编写了8个新的分册,于2007年出版发行。这样,《普及读本》第二版共出版了19个分册,涵盖了陆上石油、海洋石油勘探、开采与储运,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绿色石油化工等相关领域。 《普及读本》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非本专业技术人员为读者对象,强调科普性、可阅读性、实用性、知识及技术的先进性,立足于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技术领域的概貌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利用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参与或负责石油石化业的管理工作。这套丛书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科普著作重点出版项目,从开始组织编写到后出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75:2003《石油产品和芳烃溶剂 硫醇与硫化物的检验方法 博士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0 5275:2003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8037-1987《焦化苯类产品中硫醇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8037-198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安全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结果表述”和“检验报告”
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建设部系统各行业的劳动管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根据建设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试题库》及各地工人学习、培训、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辑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鉴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系列丛书,按每个职业岗位印刷成单行册。本册职业岗位为煤焦车司机。
......
本书是为了推广应用交通部西部项目研究课题“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而编写的。不针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具体技术措施的阐述。也涉及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及沥青路面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全书针对沥青路面各类早期损坏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实证对比研究,系统地提出了防治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对策。 本书可供公路设计、施工与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使用。
本书将水击谐波理论应用于传质分离领域来解决油水分离问题。书中综合应用水击谐波理论、传质分离技术、流体动力学以及模糊数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水击谐波油水分离的内在机理,建立典型系统水击谐波油水分离的综合数学模型,进行油水分离的综合模拟、水击谐波分离机理的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油中水滴的微观运动特征,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水击谐波作用下的高效油水分离的方法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开设有关油水污染处理、两相分离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结合旧路维修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工程的关键技术。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可供公路工程施工、养护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本书在简单介绍延迟焦化在炼油厂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详细阐述石油烃类的热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延迟焦化装置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设备(加热炉、焦炭塔、分馏塔、机泵、水力除焦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操作管理、安全环保、防腐蚀等;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延迟焦化装置开停工及一般事故处理的经验方法。此外,对延迟焦化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也做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延迟焦化装置技术工人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延迟焦化装置管理的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炼焦工艺内容包括焦炭的质量要求与用途、炼焦用煤的准备、焦炉结构与生产工艺、焦炉机械与设备、焦炉热工评定及热工管理等部分内容。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焦炭的用途及质量要求、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炭化室的结焦过程、焦炉结构与生产操作过程、焦炉机械与附属设备及焦炉的加热制度等炼焦生产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焦炉热工评定、焦炉气体力学、焦炉传热等热工原理。在工艺原理中介绍了煤岩学配煤、液相成焦机理,焦炭的高温反应性能和高温反应后强度等炼焦技术的新发展。本书扼要介绍了焦炉机械自动化、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及常见事故处理等知识。本书还结合中国目前正设计和建造的一些新炉型介绍了焦炉结构发展的方向。
炼焦工艺学内容包括炼焦用煤的准备,焦炉结构及生产工艺,焦炉热工和应用劣质煤炼焦的型焦生产等四个部分。本书较详尽地介绍炼焦煤的准备,结焦原理,炼焦配煤,焦炉生产的工艺原理及焦炉气体力学、焦炉传热等热工原理。在工艺原理中介绍煤岩学配煤、液晶(中间相)成焦机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高温反应性能等炼焦技术的新发展。本书还介绍焦炉结构发展的方向,如我国研制的JNX60-87型全下调式焦炉等。本书并扼要介绍煤场机械,焦炉机械,焦炉煤气设备及焦炉机械自动化,环境污染控制等一般知识。 本书可作为焦化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煤的综合利用专业、城市煤气化专业和钢铁冶金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焦化厂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继《炼焦生产问答》后续编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以问答的形式对焦化厂化产车间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作了简明的解答。 全书的内容原则上按炼焦化学工艺流程系统地分为十一章。章炼焦化学工厂的化工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第二章焦炉煤气的冷却;第三章焦炉煤气的输送;第四章剩余氨水处理及轻吡啶的回收;第五章硫铵的生产;第六章煤气中粗苯的回收;第七章煤气脱硫;第八章焦化厂污水处理;第九章焦油加工;第十章粗苯加工与精制;第十一章节能技术;共编写309个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焦化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阅读和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 1999——1980《焦化产品轻油类取样方法》、GB/T 2289--1994《焦化粘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本标准与GB/T 1999——198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将两个标准的取样器具统一在第4章; ——轻油类产品取样中增加“在保证取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本标准列出的其他取样器”; ——试样的处理和保管统一放在第8章; ——增加了“焦化油类产品属易燃、易爆物质取样时要防止取样工具和容器产生静电和火花”。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