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感光材料的基本构造、分类和保存;冲洗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各种药液的典型配方;感光材料的各项感光特性及其在摄影中的应用。此外,为了介绍彩色感光材料的内容,还介绍了光和色的基础知识。由于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很强,因而力求兼顾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读者既能较系统地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又可在感光材料的拍摄和冲洗制作等方面掌握应用的基本规律。有关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些实习教程,目的就是使初学者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实际操作印证有关的知识,培养、训练关于分析和把握画面技术质量的基本技能。 本书可作为高校摄影专业的一本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的一本自学参考书。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孙志英、刘新省、李保民、许丽丽。
《新型催化材料》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应用推广为背景,重点讨论了酸碱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仿酶催化材料等的制备方法及结构和构效关系,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表征技术等,举例分析了近年来催化材料的应用,展望了新型催化材料的发展方向。本书特色在于:催化理论与催化应用实践并重,体系新颖独特;既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又有适中的学术深度;特别注重实际催化剂工程案例的分析评述,以期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解决催化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化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化学、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环境材料、能源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标准是对HG/T2536-1993的修订。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代替HG/T2536-1993。与HG/T2536-1993相比,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变化: ——增加了本胶片的简称; ——取消了原标准表1中L型、H型指标,合并成一个指标; ——将原标准中的表2与表3合并成一个表; ——新增特殊规格的裁切尺寸。 ……
GB/T 12823《摄影密度测量》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符号和表示法; ——第2部分:透射密度的几何条件; ——第3部分:光谱条件; ——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 本部分为GB/T 12823的第4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5-4:1995《摄影——密度测量——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5—4:1995。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 “ISO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12823的本部分”; b)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 删除ISO 5-4:1995的前言,将ISO 5-4:1995的引言直接翻译作为本部分的引言; d)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改为GB/T 1.1—2000规定的引导语。 本部分修订并代替68/T 12822-1991《摄影反射密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本部分与GB/T 12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新型催化材料》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应用推广为背景,重点讨论了酸碱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仿酶催化材料等的制备方法及结构和构效关系,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表征技术等,举例分析了近年来催化材料的应用,展望了新型催化材料的发展方向。本书特色在于:催化理论与催化应用实践并重,体系新颖独特;既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又有适中的学术深度;特别注重实际催化剂工程案例的分析评述,以期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解决催化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化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化学、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环境材料、能源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GB/T 20432((摄影 照相级化学品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3部分:氨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4部分:灼烧残渣的测定; ——第5部分:重金属和铁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卤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碱度或酸度的测定; ——第8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第9部分:和硝酸银氨溶液的反应; ——第10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第11部分:相对密度的测定; ——第12部分:密度的测定; ——第13部分:pH值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0432的第7部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照相化学品、磁记录涂布型磁粉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液晶显示、可录式激光光盘(D—R)有机存储、静电色粉、油溶性喷墨打印、水溶性喷墨打印和升华热转印等新型记录显示材料。每种材料分栏介绍其他名称、结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性状、性能、制法、规格、用途、生产厂家和参考文献等项目,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内容新颖,可靠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信息存储与显示材料等化学化工领域的管理、科研、生产和销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化工、有机化工专业的广大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运生、张书生、刘元红、刘荣辉、何华强、胡权霞、倪海勇、李许波、夏威、魏岚。
《新型催化材料》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应用推广为背景,重点讨论了酸碱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仿酶催化材料等的制备方法及结构和构效关系,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表征技术等,举例分析了近年来催化材料的应用,展望了新型催化材料的发展方向。本书特色在于:催化理论与催化应用实践并重,体系新颖独特;既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又有适中的学术深度;特别注重实际催化剂工程案例的分析评述,以期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解决催化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化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化学、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环境材料、能源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标准等同采用美国国家标准ANSI/PIMAIT4.42:1998《摄影加工过程——银量的测定》(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ANSI/PIMAIT4.42:1998。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与ANSI/PIMAIT4.42:1998保持一致,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为了与原国家标准名称一致而改变标准名称; b)删除ANSI/PIMAIT4.42:1998的前言,改为本标准的“前言”;将引言直接翻译作为本标准的引言; c)用GB/T1.1-2000规定的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代替ANSI/PIMAIT4.42:1998的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T9864-1988《胶片、相纸、乳剂、定影液、污水、淤泥或残留物的银量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9864-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GB/T1.1-2000的要求编写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原理、准确度、安全和操作预防措施等内容(本版
《新型催化材料》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应用推广为背景,重点讨论了酸碱催化材料、分子筛催化材料、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仿酶催化材料等的制备方法及结构和构效关系,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表征技术等,举例分析了近年来催化材料的应用,展望了新型催化材料的发展方向。本书特色在于:催化理论与催化应用实践并重,体系新颖独特;既有相当的知识广度,又有适中的学术深度;特别注重实际催化剂工程案例的分析评述,以期有助于读者提高分析解决催化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化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化学、环境、能源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环境材料、能源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GB/T 20432《摄影 照相级化学品 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3部分:氨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4部分:灼烧残渣的测定; ——第5部分:重金属和铁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卤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碱度或酸度的测定; ——第8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第9部分:和硝酸银氨溶液的反应; ——第10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第¨部分:相对密度的测定; ——第12部分:密度的测定; ——第13部分:pH值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0432的第5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10349—5:1992《摄影 照相级化学品 试验方法第5部分:重金属和铁含量的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10349—5:1992。 为方便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
本标准代替hg/t 3258—2001《工业二氧化硫脲》。 本标准与hg/t 3258—2001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产品分为高稳定型和普通型两型; ——在高稳定型检测项目中增加测定热稳定性指标; ——在普通型的合格品中fe含量由原来的≤0.01%调整为≤0.005%(2001年版的3.2,本版的5.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6846:1992((摄影——黑白连续影调相纸——ISO感光度和ISO印相范围的测定》(英文版),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与ISO6846:1992保持一致,只是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写要求,删除了ISO标准的前言,改为我国国家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T 14766—1993《黑白相纸感光度和印相范围测定方法》。 本标准在内容上与GB/T 14766—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前言,增加了引言; ——标准名称更改为“摄影 黑白连续影调相纸 ISO感光度和ISO印相范围的测定”; ——在第3章中,去掉术语“黑白相纸感光度”、“黑白相纸的印相范围”和“*净密度”,增加了“ 小密度”; ——第4章为新增加的“抽样和贮存”; ——第5章为试验方法,对应于原标准第4章,但细分了条,增加了评价的内容; ——第6章“产品分类
GB/T 12823《摄影 密度测量》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符号和表示法; ——第2部分:透射密度的几何条件; ——第3部分:光谱条件; ——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 本部分为GB/T 12823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5-1:1984《摄影——密度测量——第1部分:术语、符号和表示法》(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5—1:1984。技术内容与ISO 5-1:1984保持一致。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ISO 5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12823的本部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ISO 5-1:1984的前言:将ISO 5-1:1984的引言直接译为本部分的引言; d)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改为GB/T 1.1~2000规定的引导语。 本部分代替GB/T 12823-1991《摄影密度测量的术语符号、坐标系
GB/T 20432((摄影 照相级化学品 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3部分:氨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4部分:灼烧残渣的测定; ——第5部分:重金属和铁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卤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碱度或酸度的测定; ——第8部分: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第9部分:和硝酸银氨溶液的反应; ——第10部分:硫化物的测定; ——第11部分:相对密度的测定; ——第12部分:密度的测定; ——第13部分:pH值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0432的第9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0349—9:1992((摄影 照相级化学品 试验方法第9部分:和硝酸银氨溶液的反应》(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10349—9:1992。 为方便使用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7004:2002《工业射线胶片——ISO感光度,ISO平均斜率和ISO斜率G2和G4的测定(用X和γ射线曝光)》(英文版),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与ISO 7004:2002保持一致,只是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写要求,作了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SO标准的前言,改为我国国家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T 9582—1998《工业射线胶片ISO感光度和平均斜率的测定(用X和γ射线曝光)》。 本标准在内容上与GB/T 958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前言; ——“术语和定义”中部分进行了扩充; ——本标准5.3.3中增加了5.3.3.1总则(本版第5章,l998年版第5章); ——本标准5.3.5调制中增加了“曝光12个数据点,得到从l.0至5.0的片基加灰雾密度的系列密度”; ——本标准5.5密度测量中删除了“使用不小于7 mm2面积的小孔测量”; ——将原标
本标准是对QB 1997--1994《照相明胶》的修订。 本标准与QB 1997—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产品的分类方法 ——调整了照相明胶的部分技术指标: ——测试时不再校准试样本身的含水量; ——将胶冻强度更名为凝冻强度,黏度更名为勃氏黏度,不溶物更名为水不溶物,透过率更名为透射比,删除了溶解时间、活性硫、易变硫、等电点、油脂凹点、腺嘌呤和接枝率的测定,修改了水分、凝冻强度、勃氏黏度、黏度下降、灰分、水不溶物、铁、铜、钙的测定,增加了铅的测定: ——修改了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修改了原标准的附录A,删除了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轻工业三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负责起草。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