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色染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重要特征是染料颜色的变化,发色/褪色可以通过多种条件实现,广泛应用于如成像、显影、存储技术以及分析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本书用紫外、荧光等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隐色染料的显色反应,对隐色染料在热敏染料微胶囊、书写印刷、教学教具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选用热敏染料制备微胶囊,利用隐色染料制备可褪色书写墨水、可脱色水性油墨。 本书可以为隐色染料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些隐色体染料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关于光谱性质和一些其在书写印刷方面的应用。
《色素化学》(原著第三版)是瑞士著名化学家H.Zollinger教授在版和第二版基础上全面补充的新版本。全书共16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纺织及其他领域应用的各类染(颜)料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应用的功能性色素的基础理论、合成及应用。书中提供*有关的参考文献1479篇次。 本书适于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并且是从事精细化工、染料和中间体工业;纺织、染整工业;光电、图像数据记录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溶剂染料的相关知识,将溶剂染料分为C.I.溶剂黄、C.I.溶剂橙、C.I.溶剂红、C.I.溶剂紫、C.I.溶剂蓝、C.I.溶剂绿、C.I.溶剂棕、C.I.溶剂黑,对溶剂染料进行分类介绍。对每种染料,详细列出了其C.I.索引号、CAS号、EC号、所属结构类型、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色调、性状与用途,以及染料的合成制备方法。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染料生产、 外贸易、技术、营销、管理工作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职业院校教材、企业培训教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书在介绍纺织用各种纤维、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按前处理过程、印染过程和后整理加工过程分别叙述了纺织印染加工过程中的各类助剂。其中包括染料、精练剂、润湿剂与渗透剂、起泡剂、稳泡剂、消泡剂、分散剂、洗涤剂;匀染剂、固色剂、增稠剂、黏合剂、荧光增白剂;防皱整理剂、柔软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治整理剂、抗菌防臭整理剂、阻燃整理剂、防水整理剂等。具体介绍了各种助剂的化学结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同时对有关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情况进行了说明。 本书可供从事纺织印染助剂研制、生产及应用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代替GB/T 9337—200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9337—2001的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 ——对引用标准的有效性重新进行确认; ——修改了测定内容的表述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泛胜塑胶助剂 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立江、王勇、王培、梁沛基、吴九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介绍各类染料的染色、印花工艺,尤其是节能新工艺和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工艺;第二部分介绍各类染料品种,尤其是近年来新研制的新染料和禁用染料。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是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贸易等有关人员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针对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对纺织工程化学品的需要,较全面地介绍了经纱上浆材料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技术。其特点是:将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表面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的*成果引入到对经纱上浆材料的讨论中,对读者广泛感兴趣的有关技术问题及其原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经纱上浆材料的作用原理、工艺路线和技术关键。本书力图简明扼要地阐述经纱上浆材料所必要的知识体系。 本书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可供纺织、轻化、精细化工和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手册在简要介绍染料应用理论的基础上,依次介绍了纤维素纤维染色和印花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和不溶性偶氮染料,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染色和印花用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酸性络合染料及中性染料,聚酯纤维染色和印花用分散染料,聚丙烯腈纤维染色和印花用阳离子染料,并介绍了涂料、天然染料和荧光增白剂。本手册对这些染料的结构、性质和染色原理,尤其是染色和印花工艺、各染料品种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性能以及染料的生产供应厂商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本手册适合广大印染工作者、染料研发人员和相关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也适合印染入门者作为自修书籍。
本标准代替hg/t 3513—2000《渗透剂bx》。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为: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682 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产品的渗透力、ph值、含水量和细度的检测方法均按照相关标准的*版本的规定进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表面活性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天然色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天然色素(栀子色素,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萝卜红色素,紫甘薯色素,番茄红色素,马齿苋红色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藻蓝色素,板栗棕色素,花生红衣红色素,黑米色素,紫胶红色素,叶绿素等)提取技术,天然色素(红曲色素,类胡萝卜素等)生物工程发酵生产技术,天然色素结构修饰与功能改性,天然色素的保健功能,天然色素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天然色素的应用。 本书共六章,包括天然色素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天然色素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天然食用色素提取的工艺和设备;主要天然色素的生产技术;食用色素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本书桌是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天然食用色素的结构、性质、生产及应用的专著。本书参考了近年出版的著作、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由于篇幅所限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夏津县振华化工厂、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王培、戴玉贞、竹百君、王平、王运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化学工业标准汇编 染料 染料中间体及助剂》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满足读者及相关行业的生产、使用和科研的迫切需要,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了本汇编。现分三卷出版,分别是:基础标准和方法卷;染料产品卷;染料中间 体产品卷。 本卷是染料中间体产品卷,收录到2006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准51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38项。 本汇编收录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包括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乃至技术术语不尽
本书染整设备操作与维护是纺织品染整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本书以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工作过程为依托,以典型设备应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逐渐展开染整设备应用的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单元装置、前处理设备、染色设备、印花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的基本组成、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各项目中给出的阅读资料,为读者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手材料。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本书给出了若干训练任务,试图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每个项目的后还给出了复习指导思考题,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项目的主要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纺织类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染整设备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印染企业一线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标准适用于荧光增白剂的220的产品质量控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726—2003《荧光增白剂CF-351》。 本标准与HG/T 3726—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荧光增白剂351(C.I.荧光增白剂351)》(见标准名称,2003年版的标准名称); ——调整了外观指标(见3,2003年版的3); ——取消了消光值指标(见2003年版的3); ——把1%消光系数更改为紫外吸收(见3,2003年版的3); ——增加了水分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和5.6); ——调整了*吸收波长、紫外吸收的试验方法(见5.4、5.5,2003年版的5.3、5.5);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5.7、5.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
本标准代替I_tG/T 3675—2000 本标准与HG/T 367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规范为《荧光增白剂CXT(C.I.荧光增白剂71)》(本标准的标准名称); ——把原标准用于纺织品和用于洗涤剂两个指标合并(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紫外吸收指标调整为370±10(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取消了细度指标(HG/T 3675—2000的表1); ——增加了堆积密度、23种有害芳香胺的量和10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及相应测试方法(本标准的表1、5.7、5.8和5.9); ——更改了增白强度的评定方法(本标准的5.4.5,HG/T 3675—2000的5.3.5)。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全万得(沈阳)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
本书介绍了有机颜料化学结构特性、合成方法与重要品种;专用中间体合成技术及重氮化、偶合反应;并介绍了有机颜料物理化学特性,多功能颜料助剂,颜料商品化与深加工技术,不同应用领域对有机颜料的要求与品种选择,应用性能检测与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