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色染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重要特征是染料颜色的变化,发色/褪色可以通过多种条件实现,广泛应用于如成像、显影、存储技术以及分析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本书用紫外、荧光等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隐色染料的显色反应,对隐色染料在热敏染料微胶囊、书写印刷、教学教具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选用热敏染料制备微胶囊,利用隐色染料制备可褪色书写墨水、可脱色水性油墨。 本书可以为隐色染料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些隐色体染料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关于光谱性质和一些其在书写印刷方面的应用。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之一,立足于纺织轻化、服装设计工程及艺术设计教育对专业知识复合化的需求。此书于传统手工印染溯源,立新论、问新知,首次从艺术染整概论、艺术染整工艺本体、艺术染整艺术特色、艺术染整设计方法和艺术染整产业应用等综合视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染整与手工印染的传承与创新关系,艺术染整与传统绞缬、现代扎染的包容关系,传统物理性防染原理与艺术染整视觉创新的因果关系,艺术染整与印染科技、数码技术、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交叉互渗的集成关系,艺术染整新工艺在面料、服装、家纺和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赏析等。内容充实,图片精美,并附有作品解析与点评,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与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艺技能。 本教材既适用于各类高校纺织轻化、服
本标准代替I_tG/T 3675—2000 本标准与HG/T 367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规范为《荧光增白剂CXT(C.I.荧光增白剂71)》(本标准的标准名称); ——把原标准用于纺织品和用于洗涤剂两个指标合并(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紫外吸收指标调整为370±10(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取消了细度指标(HG/T 3675—2000的表1); ——增加了堆积密度、23种有害芳香胺的量和10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及相应测试方法(本标准的表1、5.7、5.8和5.9); ——更改了增白强度的评定方法(本标准的5.4.5,HG/T 3675—2000的5.3.5)。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全万得(沈阳)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
本书是“精细化工产品手册”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目前正在生产的纤维用主要染料品种和一些尚未开发,需要进口的染料品种。全书按染料应用特性分类,分别介绍了酸性染料、冰染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和溶剂染料等几大类。每个产品均分栏目介绍了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性状、制法、规格、用途、生产厂家。书后附有中文索引、英文索引和主要参考文献。内容编排严谨,检索方便。 本书可供染料合成领域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精细化工、有机化工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天然色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天然色素(栀子色素,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萝卜红色素,紫甘薯色素,番茄红色素,马齿苋红色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藻蓝色素,板栗棕色素,花生红衣红色素,黑米色素,紫胶红色素,叶绿素等)提取技术,天然色素(红曲色素,类胡萝卜素等)生物工程发酵生产技术,天然色素结构修饰与功能改性,天然色素的保健功能,天然色素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天然色素的应用。 本书共六章,包括天然色素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天然色素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天然食用色素提取的工艺和设备;主要天然色素的生产技术;食用色素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本书桌是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天然食用色素的结构、性质、生产及应用的专著。本书参考了近年出版的著作、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由于篇幅所限
本书全面介绍了水性油墨的组成、制造工艺和设计、质量检验等。内容主要包括:水性油墨与溶剂型油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影响水性油墨基本性质的主要成分——连接料的组成、制备和存储;水性油墨用颜料的品种、特性、选择和分散;水性油墨的常用助剂的种类与应用;水性油墨生产的基本理论;水性油墨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水性柔版油墨、水性凹版油墨和水性网印油墨的配方设计原则和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新版中添加了特种水性油墨以及水性油墨环保问题的介绍。本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从事油墨生产与应用的技术人员使用。
《染料生产技术》介绍了XX种酸性染料、XX种阳离子染料及碱性染料、XX种直接染料、XX种分散染料、XX种酸性媒介染料、XX种活性染料、XX种还原染料和XX种其他染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染料的品种、名称、性能、生产原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产品标准、质量检验、产品用途、安全措施等产品生产技术信息,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具书。《染料生产技术》对于从事染料合成研究与开发、有机合成研究和精细化工品研制开发的科研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染料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603--1999《间氨基乙酰苯胺》。 本标准与HG/T 3603--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规范分子式写法(见1,1999年版的1); ——对采样进行了规范(见4,1999年版的4); ——修改了间氨基乙酰苯胺含量测定中的计算公式及说明(见5.2.4,1999年版的5.2.4); ——增加了贮存的规定(见7.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
本书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紧紧围绕《染料分析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编写,重点介绍了染料分析检验与测定的知识,包括染料基本性能测定、染料色光强度测定、染料染色性能测定、染料色牢度的测定、染料样品分析前处理及仪器分析、常用染色设备。另外,对于检验准备、采样、测后工作、仪器设备验收与维护、安全检验、技术管理、实验室管理、培训与指导等知识,本书也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可供不同级别的染料分析检验人员学习、培训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染料、颜料等研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书对隐色体染料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定义,特别是引用了大量文献,提供了很多实验细节。全书共分7章,介绍7种不同类型的隐色体染料,分别为:螺环吡喃隐色体染料,醌类隐色体染料,噻嗪、嗪和吩嗪隐色体染料,苯酞型显色剂的合成和性质,三芳甲烷隐色体化学,荧烷隐色体染料化学,四氮唑盐化学;还分别对各种类型染料的性质和合成方法进行了重点叙述。 本书可供纺织印染业、油墨印刷制版及包装行业从事与合成染料技术有关的科研人员和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化学化工、环境科学、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在校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染料化学工艺学》以染料化学及产品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为体系,概述了发色理论、典型合成反应与工艺学,主要染料类别及功能染料及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染料产品创制及工艺设计原理、新工艺、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思想。在知识点阐述时力求结合工程实际、简捷明了。 《染料化学工艺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供染料企业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适用于荧光增白剂的220的产品质量控制。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泛胜塑胶助剂 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立江、王勇、王培、梁沛基、吴九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726—2003《荧光增白剂CF-351》。 本标准与HG/T 3726—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荧光增白剂351(C.I.荧光增白剂351)》(见标准名称,2003年版的标准名称); ——调整了外观指标(见3,2003年版的3); ——取消了消光值指标(见2003年版的3); ——把1%消光系数更改为紫外吸收(见3,2003年版的3); ——增加了水分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和5.6); ——调整了*吸收波长、紫外吸收的试验方法(见5.4、5.5,2003年版的5.3、5.5);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5.7、5.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夏津县振华化工厂、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王培、戴玉贞、竹百君、王平、王运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代替hg/t 3513—2000《渗透剂bx》。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为: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682 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产品的渗透力、ph值、含水量和细度的检测方法均按照相关标准的*版本的规定进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表面活性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化学工业标准汇编 染料 染料中间体及助剂》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满足读者及相关行业的生产、使用和科研的迫切需要,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了本汇编。现分三卷出版,分别是:基础标准和方法卷;染料产品卷;染料中间 体产品卷。 本卷是染料中间体产品卷,收录到2006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准51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38项。 本汇编收录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包括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乃至技术术语不尽
本标准代替GB/T 9337—2001《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9337—2001的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分散染料高温染色上色率的测定》; ——对引用标准的有效性重新进行确认; ——修改了测定内容的表述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偶氮染料的微生物脱色是偶氮染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偶氮键断裂的结果。这一生化过程与微生物的种类、偶氮染料酶的特性密切相关。对这一过程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在实际工程中,有目的地选择工艺来完成偶氮染料污水的处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从事偶氮染料降解研究及污水处理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介绍了偶氮染料的结构、特性和危害,简要对比了各种染料废水处理方式的优劣,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对染料脱色的过程、机理,同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偶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突变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做了详细描述。书中实验数据翔实,分析手段丰富,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同时对环境工程行业中从事工艺设计和技术开发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