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基础篇对有机颜料相关中间体的合成、颜料分子结构类型与应用特性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有机颜料物理化学特性、分子结构与热稳定性、剂型与表面改性处理、晶型及其转变、粒子与分散体稳定性、颜料制备物或预分散技术、衍生物及其应用、颜料相关助剂与添加剂、颜色的测量及仪器分析的应用、有机颜料应用性能评定等。制备篇是按色谱、C.I.通用名排序,介绍了各种色谱重要颜料品种的合成与改性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颜料生产及涂料、油墨、塑料工业等的技术人员参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精细化工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数码影像材料与数字印刷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乐凯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方君利,栾湘梅。
本手册是一本简明、实用、便携的油漆工技术读物。书中根据当前建筑及装修施工的需要,介绍了油漆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内容包括:材料介绍、工具使用、基层处理、涂料调配、墙面和木材面及古建筑的涂饰工艺、玻璃安装、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方法等。可作为油漆工人、技术人员及质量监理人员的工具书,也可用作油漆工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参考书。
本书译自全球知名出版社WILEY-VCH出版的“Industrial Inorganic Pigments”Third,Completely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本书分概论、白色颜料、着色颜料、黑色颜料和特种颜料五个章节。系统介绍了工业无机颜料的理论、历史、生产制造工艺、应用和市场、性测试方法和标准,以及毒性、职业健康和环保规则。本书还附有表格57张,图片110幅。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鲜明的行业指导特征。 本书由30多位来自本专业,化工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它囊括了工业无机颜料进展,具有相当性。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无机颜料非常有用的800多篇参考文献,其中2000年以后的参考文献就占100余篇。 本书适用于生产和应用颜料行业所有化学家、材料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技术人员,也适用于相应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和学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 1335.1—1991《油画颜料》的修订。本标准与QB/T1335.1—1991 c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分类进行了调整(见1991版3.1,本标准3,增加了专业级油画颜料的类别及相对应的要求): ——删除了色别名称(1991版3.2表1,3.3表2); ——细度由“不大于509m”(1991版4.2)修改为“普通级油画颜料不大于459m”(见4.2); ——流动度由“不大于2.89m”(1991版4.3)修改为“普通级油画颜料不大于2.69m”(见4.3); ——耐光性“不低于3级”(1991版4.4)修改为“普通级油画颜料不低于4级”(见4.4); ——干燥时间“10d以内”(1991版4.5)修改为“普通级油画颜料不大于7d”(见4.5); ——增加了渗色性要求(见4.6); ——增加了净含量偏差要求(见4.8)。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
本标准代替HG/T 2992-1982《直接铜盐蓝2R》。 本标准与HG/T 2992-198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命名原则对产品名称重新命名; ——取消了分光曲线; ——增加了23种有害芳香胺限量指标; ——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测试,重新确定了色牢度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梁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 本标准于1966年首次发布为化工部颁标准HG 2-370-1966,1979年进行修订并调整国家标准GB 1649-1979,1982年经复审为GB 1649—1982。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书为《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采用问答形式,详细介绍涂料生产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各种必需的规章制度、涂料生产管理防火防爆知识、涂料生产所用原料的物性、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知识介绍和应急处理。怎样从涂料生产角度全方位掌握防静电事故的知识,压力容器使用常识介绍。从运输、生产、工艺、包装诸方面把握涂料生产安全的特殊性,从事涂料生产的员工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的确认与防治,涂料生产消防安全的细则,涂料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是从事涂料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