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主要内容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油脂与蜡类原料、粉质和胶质原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色素原料、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湿原料、祛斑美白原料、防晒原料、抗皱及营养性原料、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化妆品中常见原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全书共三个部分十二章。基础部分是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表面活性剂理论,化妆品原料;专业部分是典型化妆品的生产,包括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洁面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沐浴及洗发用品、粉剂类化妆品;拓展部分是其他一些常见化妆品的生产,包括护发及美发用品、美容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 本教材共设计了8个实训项目,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学习者经过“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等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但可学会制备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典型化妆品,还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本书力求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工艺教材的编写模式,简化理论知识,突出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各章编写的基本思路为主要品种→生产原料→生产原理(配方设计)→生产流程。按照日用化学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重点介绍洗涤用品、香精香料、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的生产技术,并针对洗涤用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将洗涤用品分为4章编写,以使读者对洗涤用品的作用原理、品种和生产工艺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另外,对其他日用化学品也作了简单介绍,供各院校选择使用。本书可作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化工类其他层次的教材和化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为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主要内容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油脂与蜡类原料、粉质和胶质原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色素原料、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湿原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强、肖海清、王超、王星、范敏、朱丽、崔俭杰、李琼。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强、张庆、王超、肖海清、武婷、康薇、崔俭杰。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218:1976《精油 命名原则》,与ISO 3218:1976的主要差异是: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2术语和定义”; ——对3.8进行了删减。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1-1993《精油命名原则》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3.3中增加了“当精油只从规定的变种或从一种无性种系获得时,应注明该变种或无性种系的名称”的内容; ——删除了GB/T 14455.1-199
本书研究的是各种调料和香料背后的故事,它们的味道是怎样令人神魂颠倒,香料贸易是怎样逐渐形成海上和陆地上的运输线。为了解香料贸易,我们不仅从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原产地入手,而且还从现代香料贸易网络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香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挥的作用得以窥见一斑;它们给人类带来快乐,也带来健康;它们唤起人类的贪欲,甚至还会引起战争和暴虐。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它让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为之着谜。关于现代香料贸易曾经有很多历史记载,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关于香料的研究文献;但是我认为这是本从早的香料起源写起,集中论述香料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著作。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化妆品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卫生学、环境化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学科,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与合理的配方工艺才能生产出质量高、品种多的产品,以满足各阶层人士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从事化妆品生产、科研和教学的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的化妆品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化妆品知识,我们编写了《化妆品配方设计及应用实例》一书。本书详尽地阐明了化妆品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乳化原理的基本知识和乳化技术;化妆品主要原料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化妆品的配方原则、配方原理和实例,以供从事化妆品生产和科研、教学、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或作为化妆品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454的第7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041:1973《精油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本部分与ISO 1041:1973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O 1041:1973的取样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是对QB/T 2287—1997《指甲油》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2287—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的英文名称; ——修改了产品分类;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化妆品卫生规范》; ——增加了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要求;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外观指标; ——干燥时间由≤10 min修改为≤8min; ——水性型指甲油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增加了标注警告用语、注意事项等用语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华市名仕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
《化妆品学基础》针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化妆品行政法规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化妆品及其行业的相关知识。全书共6章,第1章为化妆品产业概述;第2章为化妆品基础知识,介绍化妆品的定义、分类及法规属性等;第3章为化妆品基础理论,依次介绍了化妆品生理学基础,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基础、乳化理论、流变学理论、防腐及抗氧化等知识;第4章为化妆品原料、配方与工艺;第5章为化妆品评价方法;第6章为我国化妆品安全监管概况。 《化妆品学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轻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LY/T 1064--1992《异长叶烯》,与LY/T 106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第2章中增加了GB/T 14454.4、68/T 6680的引用;取消了GB 3100、GB 11538、QB798的引用; ——第3章中,增加了异长叶烯的“定义”; ——增加了第4章:鉴定方法; ——第5章的技术要求中,取消了牌号,改用等级,修改了相对密度及含量; ——第6章中异长叶烯含量的测定由内标法改用面积归一法定量; ——对原附录A的技术内容做了变更,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建陵、陈瑶、张燕、杨小华、黄坤、李梅。
根据化妆品生产工艺工程师岗位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分为九章, 章~第三章主要介绍该岗位要求掌握的通用知识,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车间管理与法规、消毒与卫生管理;第四章~第九章根据各类产品的要求,分别介绍每类产品的分类、配方组成和生产工艺,以及关键工艺控制点(包括原料的储存和预处理、关键原料的投料、中间过程控制、出料控制、储存、灌装、包装等)、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解析。 本书在内容上既考虑了化妆品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又兼顾了企业对化妆品生产工艺工程师的工作需求,因此既可作为化妆品专业学生的教材,又可作为化妆品生产工艺工程师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化妆品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