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主要内容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油脂与蜡类原料、粉质和胶质原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色素原料、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湿原料、祛斑美白原料、防晒原料、抗皱及营养性原料、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化妆品中常见原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共120个问答:一是基础篇,主要介绍化妆品的基本概念及安全性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监管篇,主要介绍我国对化妆品监管的主要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三是选购使用篇,主要介绍化妆品消费者如何正确、安全选择和使用各类化妆品的科普知识;四是知识扩展篇,对护肤知识和常见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人们的面容常常被作国判断美的标志之一。化妆术就是运用调整面部色泽,修饰面容,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难怪人们一旦发现面部色泽异常时,无论它是黑色素沉淀引起的色素斑,还是黑色素脱失引起的白斑,在精神上都会感到极大的不愉快。常见的面部黄褐斑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本书主旨就在期许各位读者承前启后,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选择未来,研究老祖宗草本汉方化妆品的智慧,发扬中华文化。随时让心情保持愉快平静,面部表情保持放松,保证皮肤营养的供应,使皮肤经常处于一个健康的环境,保持青春与美丽。
本书精选了采用天然料配制的美容化妆品配方700例。配方分为皮肤化妆品,毛发化妆品,眼、唇、指甲化妆品,婴、幼儿护肤品,牙膏、香皂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等七类。每类配方均分为现代*配方及历代美容方剂两种。
全书共分为五章,章介绍化妆品的分类和发展历史,第二章介绍了化妆品用原料;第三、四、五章依次叙述了护肤类化妆品、毛发用妆品和美容化妆品,重点介绍了其配方设计原则,*配方和生产工艺。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可作为从事化妆品、美容等相关行业人士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本行业的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分为四章: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支撑体系、标准与标准化、监管与合格评定。通过这四个模块详细而系统地阐述了化妆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程序、抽样方法、检测要求、原料管理、标签管理、上市后监管)、化妆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用;我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及部分地区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特点;化妆品标准体系、使用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标准、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等相关标准;化妆品监管及认证许可和质最监督相关内容。同时对当前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化妆品质量安全信息指南》信息来源可靠,数据真实准确,标准现行有效,资料完整全面,是知识性和信息性兼具的一本实用指南。 本书可供化妆品生产制造者、进出口厂商等参考使用,也可供化妆品标准制定组织及相关人
本标准适用于洗发类和护发类化妆品中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含量的测定。
全书共三个部分十二章。基础部分是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表面活性剂理论,化妆品原料;专业部分是典型化妆品的生产,包括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洁面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沐浴及洗发用品、粉剂类化妆品;拓展部分是其他一些常见化妆品的生产,包括护发及美发用品、美容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 本教材共设计了8个实训项目,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学习者经过“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等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但可学会制备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典型化妆品,还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GB/T 14455《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精油命名原则; ——第3部分:香料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 ——第5部分:香料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 ——第7部分: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 本部分为GB/T 1445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218:1976《精油 命名原则》,与ISO 3218:1976的主要差异是: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2术语和定义”; ——对3.8进行了删减。 本部分是对GB/T 14455.1-1993《精油命名原则》的修订。本部分与GB/T 144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3.3中增加了“当精油只从规定的变种或从一种无性种系获得时,应注明该变种或无性种系的名称”的内容; ——删除了GB/T 14455.1-199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6B/T20001.4—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检联盟(北京)质检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浩、刘艳琴、史海良、杨红梅、穆同娜、田艳玲。
徐清萍编著的《香辛料生产一本通》主要介绍香辛料的定义和分类、各种香辛料的性质和应用、香辛料的生产工艺、香辛料的生产设备、香辛料的分析检测、香辛料质量控制和追溯系统。可供香辛料生产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食品烹饪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4454的第7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041:1973《精油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本部分与ISO 1041:1973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ISO 1041:1973的取样方法;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21149:2006《化妆品 微生物学需氧嗜温性细菌的检测和计数》(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21149:2006。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鸣、韩伟、苗丽、赵宏、杨捷琳、靳海彤。
芳香文化在人类历史里无孔不入,它涵括了宗教、医学、建筑、园艺、文学、艺术等层面。它既诉诸感官,也触动心灵;既体现恒久的审美尺度,也具有多元的实用价值。芳香文化是人类和自然古老、亲密与神秘的联系。 《香:文学·历史·生活》是一位从事多年诗歌与文学研究的女子施展的一项“芳香魔法”,内容包括她多年来对芳香的来源、名类、特色与创造的整理、研究和实用。书名为“香”,它既是文学的、历史的,也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
本书收集了化妆品配方500余例包括膏类化妆品(雪花膏),润肤霜、蜜类、冷霜、粉底)美容化妆品(唇膏、胭脂、眉笔、眼影粉、睫毛膏、眼线液、指甲油、面膜),香粉类化妆品(香粉、粉饼、爽身粉),香水类化妆品9香水、古龙水、花露水、奎宁水、润发水、化妆水、须后水),头发美容化妆品(生发、所发水、发油、发蜡、发乳、发胶),染发和烫发化妆品(染发剂、烫发剂),疗效型美容化妆品(皮肤病汉疗护肤剂、抗粉刺化妆品、祛斑化妆品,防皱抗衰老化妆品、减肥化妆品、增白化妆品),防晒化妆品,抑汗、祛臭剂,剃须膏,脱行剂等。与以往配方类书籍不同的是,所选配方以实用性为原则,原材料立足于国内。每个配方和每类产品配有制法,包括生产工艺条件等。对读者更具有参考价值。本书收录化妆品品种齐全,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作为
本教材系卫生部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作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 美容化妆品是根据美容学技术、结合化妆品基本理论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教材的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理论知识以“必需、实用”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列举了大量实用性强的化妆品配方及配制方法,做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美容化妆品是以美容为目的,作用于皮肤、毛发表面的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用于化妆的膏、霜、粉、脂、液、水、气溶胶等。本教材共分为十三章。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化妆品的定义、作用与分类、特性及发展简史。第二章、第三章介绍化妆品的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第四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了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特殊用途类、芳香类和发用类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