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以稀土在镁合金中的作用为主线,阐述各类稀土镁合金的合金化、稀土合金相及其演化规律、稀土对镁合金铸造及塑性加工的影响、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等,并简要介绍了稀土镁合金在汽车、航天、家电等领域中的应用。 《含稀土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对镁合金稀土合金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从事镁产业和镁合金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宜兴紫砂陶土是世界陶瓷黏土原料中非常有特色的大类,也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独特陶土矿资源。古往今来,很多研究者都关注了紫砂陶土,并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对紫砂陶土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仍旧非常缺乏,市场上没有系统介绍紫砂陶土或泥料化学组成和矿物相特征的工具书用于指导紫砂制品的选泥与烧制,这不利于对宜兴乃至全国紫砂陶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根据紫砂器成品的效果和历史沿袭,宜兴目前的紫砂陶土大体上分为三大泥类,即紫泥、红泥和段泥。本书以宜兴常见的紫砂泥料为研究对象,包括每种泥料的原始矿料(原矿)和泥坯(加工后的成品泥),从化学成分、矿物相组成特征、显微结构和矿物分布特征以及热行为5个维度,系统总结、分析了紫砂泥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特征。本书研究内容可为紫砂泥料行业泥料的
本书结合作者及所在课题组多年从事高光谱遥感研究内容,全面梳理高光谱遥感观测-解译-应用体系,在全面介绍高光谱遥感的基本原理、星-空-地高光谱观测平台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去噪、混合像元分解、地物分类和异常目标探测原理与模型方法,并介绍了高光谱视频目标跟踪、高光谱热红外探测、高光谱深空探测等新兴领域的前沿技术。本书可供从事高光谱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辽西地区除了产有大量的原始鸟类、原始哺乳动物、带毛的恐龙类和原始被子植物等热河生物群珍稀化石外,还产有燕辽生物群、土城子生物群、阜新生物群和松花江生物群的珍稀化石。它们产在中生代陆相火山一沉积盆地中,具有不同的产出背景和生存环境。 《辽西中生代珍稀化石及其生物群地质图集》以大量图片和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重要生物群的组成、分布及其产出地质背景,并在区域地质调研和实测地层剖面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辽西地区重要珍稀化石产地,阐述了含珍稀化石沉积层的岩性、岩相、化石产出层位及其下伏地层和上覆地层特征,总结了珍稀化石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多重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以柱状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辽西地区珍稀化石沉积层进行了区域对比,并对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大地层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东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辽宁)项目成果的总结,全书共有6章。对辽宁省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详细阐明了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论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客观地评价了各类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及其级别,进行了全省地质遗迹区划,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为后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真实可靠,可供从事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地质旅游开发等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共7章,章综述了镓锗资源、火法和湿法炼锌中镓锗的行为、炼锌中间产物镓锗主要回收工艺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了镓锗综合回收相关的试验方法和研究手段;第3章采用电子探针、化学物相分析手段确定镓锗在硫化锌精矿及中间产物的赋存状态;第4章介绍了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及镓锗浸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第5章介绍了中间产物锌粉置换渣高效浸出工艺的探索与选择,解决高硅、高铁物料镓锗难以分离的技术难题;第6章介绍了富镓锗浸出液中镓锗萃取选择性萃取分离,解决了硫酸锌溶液镓锗难以高效富集分离难题;第7章介绍了吸附法从氧压浸出液分离镓、锗的新方法,实现镓锗的短流程回收。
本图集系统梳理了辽源市土地、水、地热、森林、草地、湿地、矿产、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开发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形成以下基本判断和主要认识:一是耕地资源丰富,分布较集中,总体质量良好。二是水资源缺乏,且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三是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林地质量总体较好,草地和湿地面积逐年萎缩。四是矿产资源分布分带性特征明显,煤炭、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建筑用石料具有一定优势。五是自然地质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照,旅游经济持续发展优势明显。六是辽源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供给服务价值有待提高,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潜力较大,调节服务价值优势明显。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火成岩或火山岩风化的产物,富集于地表以下5~30m的土壤层中,是在我国发现的独有稀土矿种,其开采和冶炼过程不仅涉及到地表土方开挖、选矿和冶炼废水的处理等与环境紧密相关的问题,还涉及到稀土资源的富集回收问题。《稀土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选矿、冶炼工艺出发,阐述吸附法对选矿和冶炼废水中稀土离子富集回收的原理与技术,以及以氨氮处置和资源化为核心的废水治理技术。与此同时,介绍作者所在科研团队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中国是世界上优选的铜精矿进口国,产地溯源可支撑进口铜精矿符合性验证,为风险筛查、贸易便利化提供解决方案。本书介绍了世界铜矿资源概况及产地溯源技术基础,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矿相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地球化学理论基础以及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介绍了进口铜精矿产地溯源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从事矿产品产地溯源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监管部门、铁矿石贸易商、检测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了解进口铜精矿产地溯源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新时代地质工作需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稀有金属等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野外地质调查是认识各类地质现象最直接的工作手段之一,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资源能源效应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本手册从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构造变形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方法,旨为从事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在野外工作中提供指南。 本手册适合从事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冰铜熔炼与吹炼的基本原理、工艺、设备及实践;粗铜的火法精炼与电解精炼;湿法炼铜的各种方法、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及设备;再生铜的各种熔炼方法、设备、工艺、产物及再生铜的湿法熔炼等。 本书结合铜冶炼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地总结了从精矿到电解铜、湿法炼铜、再生铜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工艺详尽,内容实用。可作为从事铜冶炼生产的技术指导用书,更适合作为工厂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书全面介绍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应用,主要包含焊接治金及接头力学行为、焊接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着重阐述典型可热处理强化高强度铝合金熔焊焊缝的气孔、裂纹等缺陷的成因与预防,以及固相焊接(搅拌摩擦焊等)接头的缺陷特征、成因与预防。重点突出铝合金焊接方法及配套工艺装备在工程应用领域的近期新进展。 本书既全面阐述了铝及铝合金焊接基础理论及其焊接制造新进展,又列举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铝合金焊接技术研究和生产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焊接专业教学的参考书。
本书以新一代智能制造理念为起点,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渗透、冲击和融合,包括制造范式和制造模式的变革、制造系统的发展、产品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演变;探讨了人机物共融制造模式、人机
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教科书出版概况,考察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变化,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学科发展史,考察地质学传播脉络,并探讨教科书与名词统一、地质教育之关系, 除探讨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变化的影响外,还试图将教科书发展置于整个学科发展史背景下讨论。时段则以1853年介绍西方地质学知识的译著《地理全志》出版为起点,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终点,重点研究20世纪后出版的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考察各阶段地质学的发展及教科书内容特点,共五章。第一章介绍地质学、矿物学早期在华传播情况。第二章论述1902—1911年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的特点和影响。第三章讨论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及地质学、矿物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第四章分析“壬戌学制”颁布实施情况及美式教育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