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是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中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密切结合科研及生产实际,从金属材料的成分一工艺一组织一性能相互间关系出发,系统阐述包括钢铁材料、高温合金、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铝、铜、锌、镁、钛等金属工程材料的金相分析原理及方法;详细介绍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以及镀、渗、沉积类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及相关金相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着重介绍各金属工程材料和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的判断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金相分析人员阅读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金相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先进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2卷,共24章,内容包括零件热处理工艺性与设计原则;热处理质量管理;热处理清洁生产与绿色工厂;齿轮,滚动轴承零件,弹簧,紧固件,大型铸锻件,工具,模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共四篇。前三篇分别叙述了冲压与挤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金属压铸模具设计,末篇介绍了模具制造技术。全书各类数据设计表近1000张,图例典型结构近400幅。附录中列出了与模具设计有关的通用数据表和模具术语英汉对照400条左右。《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按照 更新标准、精选内容、优化体系 的总体要求,对第三版进行了全面修编,使手册更具文字简明、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便于查阅的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版为原电子工业部教材办公室规划出版的教学用书,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二版与第三版充实了部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材料等内容,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查阅使用。手册自出版至今,经17次印刷,印数达15万余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钢的热处理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详细讲解了钢的热处理原理和淬火、渗碳、渗氮等热处理工艺。本书将热处理工艺作为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加以综合考虑,为产品设计者和热处理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制订,提供了大量实用翔实的参考资料。本书由世界上钢铁材料热处理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热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设备与控制技术,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及其冷却技术,以及热处理畸变控制与裂纹预防,如畸变模型与模拟技术,还介绍了热处理总体过程和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其中包括炉温均匀性测定、成本计算、脱碳控制等。本书由世界上热处理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热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中国铝业发展迅猛,2003年原铝产量达到了550万t,2004年会超过600万t,成为世界上原铝生产大国,而且是第1大国。从2002年开始,中国一跃成为原铝净出口国。 然而,铝加工材特别是铝板、带、箔材仍然有较大的数量的进口,除必要的物资交流部分外,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高、我国目前生产尚困难的产品。《手册》过去是铝加工工作者的“朋友”,在铝加工业中享有盛名。今后,特别是在国家对铝业进行“调控”时期,《手册》一如既往,肩负着为铝加工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重任。 《手册》第2版已售罄,应广大读者要求,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第3版除对内容进行修订外,增加1个开篇及铝材应用篇,并把附录列为第5篇,增加内容,扩大资料性和可查阅性。
《中外钢号手册》是汇集中外常用钢铁材料牌号和性能的大型数据手册,资料新、品种全、查阅方便。《中外钢号手册》采用的外标准,尤其是大量采用2008年的标准;信息量巨大,涵盖面极广,涵盖了数千种钢号的成分和性能;并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合理编排内容,数据准确。 《中外钢号手册》适宜从事钢材贸易以及机械、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使用。
本手册结合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应用需求,以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工艺为主线,系统整理和总结了数控加工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标准数据资料、典型工艺编程实例等内容,并将逐步采用多种数字媒体形式出版。 本手册分为4卷,共8篇。第1卷包括第1篇数控加工常用资料(共3章)和第2篇数控机床(共20章);第2卷包括第3篇数控刀具(共16章)和第4篇机床夹具、组合夹具与机床辅具(共20章);第3卷包括第5篇数控加工工艺(共11章)和第6篇数控编程技术(共12章);第4卷包括第7篇数控测量技术(共8章)和第8篇常用数控系统(共7章)。 本手册汇集了国内数控行业与制造行业生产、科研、教学一线的几十位资深专家与学者的智慧,紧跟数控技术发展前沿,以先进翔实的技术内容结构、充实的经验图表实例和*的国家、行业标准,体现
黎鼎鑫、王永录主编的《贵金属提取与精炼(第2版)(精)》是在1991年出版的学术专著《贵金属提取与精炼》的基础上,补充最近十年外新的技术成就和发展,进行全面修订的再版书。内容包括贵金属的资源和生产、性质及治金热力学,系统论述从矿石、冶金副产品、二次资源中综合回收及精炼八个贵金属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典型工艺流程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贵金属提取与精炼(第2版)(精)》可供从事贵金属冶金专业的科研、设计、生产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复合材料手册4(金属基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手册》(简称CMH-17)的第4卷,主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体系、组分及其制备工艺,给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数据报告、统计分析,特别是设计方法等相关指南。书中还包含了以统计为基础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数据,它们满足CMH-17特定母体取样要求和数据文件要求,并涵盖了普遍感兴趣的材料体系。 《复合材料手册4(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供材料领域及其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手册分为4卷,共8篇。第1卷包括第1篇数控加工常用资料 (共3章) 和第2篇数控机床 (共20章);第2卷包括第3篇数控刀具 (共16章) 和第4篇机床夹具、组合夹具与机床辅具 (共20章);第3卷包括第5篇数控加工工艺 (共11章) 和第6篇数控编程技术 (共12章);第4卷包括第7篇数控测量技术 (共8章) 和第8篇常用数控系统(共7章)。
氧化锌纳米材料是一种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其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和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研发氧化锌纳米材料已成为许多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 《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围绕多孔ZnO薄膜和纳米ZnO粉体的制备、性能测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全书共7章,主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辅助电化学沉积法、络合物溶胶 凝胶法制备多孔ZnO薄膜,表面活性剂辅助直接沉淀法制备ZnO纳米结构材料以及金属离子掺杂纳米ZnO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等。 本书对于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氧化物(或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磷化处理顺序为主线,主要从磷化药剂与制备工艺、预处理工艺、磷化工艺及质量控制四方面,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了总结及解答。其中,将不同的磷化工艺内容,归纳为涂装磷化与功能磷化两大部分,便于读者参考阅读。书中的150余种实用配方以及大量实例,是作者近40年的表面处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耐蚀等特性以及良好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讯、化工、机械、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建筑装饰等领域。在经济建设、科技领域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铜及铜合金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 铜及铜合金的性能与其金相组织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检验分析和控制不同状态下的金相组织,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新型材料、准确选用材料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原《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一书于1983年由原洛阳铜加工厂中心实验室金相组编写、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当时我国铜及铜合金的合金系列、牌号、成分、组织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作为铜及铜合金金相
本书综合分析了大量的实践资料、数据,其研究深入,论述简明,展示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光镜、电镜照片,提出了新见解新论点,有开创性。该书来自实践,总结分析上升到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符合认识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书中论述了热处理内应力形成规律、淬裂试验、热处理裂纹分类及分析方法;典型事故如纵裂、弧裂、大型非淬透件的开裂、边廊裂纹、脱裂等的开成规律和避免方法,以及对感应如加热淬火裂纹,渗碳件热处理裂纹等等都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介一部系统而全面的专著。相信它的出版,将在发展热处理技术,防止热处理缺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本手册汇集了机械制造技术各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反映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进展,具有内容简明实用、叙述通俗,便于使用的特点,是一部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本手册分为八篇,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基础、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与刀具、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加工过程自动化、检测和机械装配等。
本书全面介绍磨料、磨具与磨削技术。磨削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领域,是现代制造业实现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有效、应用广的制造技术,磨削加工占机械加工总量的30%~40%,在众多产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本书系统论述了磨料的结晶原理、性能及生产工艺,各类磨具特性及生产工艺,磨削原理及各种磨削工艺技术;本书还对传统磨削领域的实用技术进行介绍,并对磨削领域新研究成果及新开发的技术进行重点论述。与版相比,本书第二版增加了“精密磨削与镜面磨削”、“高速磨削技术”、“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工艺”等更多内容。本书具有系统性强、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本书可供广大机械加工、材料加工企业及研究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学习磨料、磨具、磨削技术使用,还可作为相关大专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材料加工专业和磨料、磨具
本书将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原理融于一体,提出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与方法,重点解决工程实际中的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评定问题。本书以经典统计理论、误差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对象无特殊要求,允许测量数据的个数很少或概率分布未知。全书共分四篇,篇为基础理论,第二篇叙述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的常用方法,第三篇介绍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的新方法,第四篇给出应用实例。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计量测试、仪器仪表、系统控制、机械电子、应用数学、信息、医学统计以及经济分析等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
为了研究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铜基合金.相平衡关系则是重要的依据,作者收集了大量有关铜基合金的相平衡数据和图表,进行了精选和编排.编写成“铜合金相图集”,力图为读者提供信息.本相图集也将为铜合金的应用和相关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本相图集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二元系.第二部分是三元系,第三部分是四元系。该图集是继“镁合金相图集”之后,作者编写的第二本图集。力争近期内写出第三本图集“铝合金相图集”和第四本图集“钛合金相图集”,可谓“铝”、“铜”、“镁”、“钛”的姐妹篇。文中编写的相图绝大部分是实验测定相图.收集的极少数计算相图已在相应图中注明。图集中相图的编排顺序仍是在铜基上按第二、第三和第四组元元素符号字母先后川页序排列。为适应我国读者使用合金相图的习惯.在二元系中将铜组元放入图的左侧,
本书综合分析了大量的实践资料、数据,其研究深入,论述简明,展示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光镜、电镜照片,提出了新见解新论点,有开创性。该书来自实践,总结分析上升到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符合认识规律,使读者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书中论述了热处理内应力形成规律、淬裂试验、热处理裂纹分类及分析方法;典型事故如纵裂、弧裂、大型非淬透件的开裂、边廊裂纹、脱裂等的开成规律和避免方法,以及对感应如加热淬火裂纹,渗碳件热处理裂纹等等都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介一部系统而全面的专著。相信它的出版,将在发展热处理技术,防止热处理缺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