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是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中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密切结合科研及生产实际,从金属材料的成分一工艺一组织一性能相互间关系出发,系统阐述包括钢铁材料、高温合金、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铝、铜、锌、镁、钛等金属工程材料的金相分析原理及方法;详细介绍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以及镀、渗、沉积类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及相关金相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着重介绍各金属工程材料和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组织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的判断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相关工艺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金相分析人员阅读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金相分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1卷,共17章,内容包括金属热处理术语,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的加热,金属热处理的冷却,金属热处理的模拟,钢铁件的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不锈钢、耐热钢与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铁基粉末冶金件及硬质合金的热处理,功能合金的热处理,先进高强钢及其热处理,气相沉积技术,喷丸强化,以及其他热处理技术。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共4卷。本卷是第2卷,共24章,内容包括零件热处理工艺性与设计原则;热处理质量管理;热处理清洁生产与绿色工厂;齿轮,滚动轴承零件,弹簧,紧固件,大型铸锻件,工具,模具
本书主要介绍了钢的热处理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详细讲解了钢的热处理原理和淬火、渗碳、渗氮等热处理工艺。本书将热处理工艺作为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加以综合考虑,为产品设计者和热处理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制订,提供了大量实用翔实的参考资料。本书由世界上钢铁材料热处理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热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设备与控制技术,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及其冷却技术,以及热处理畸变控制与裂纹预防,如畸变模型与模拟技术,还介绍了热处理总体过程和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其中包括炉温均匀性测定、成本计算、脱碳控制等。本书由世界上热处理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热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从零开始学散热》从一名热设计工程师具体技术工作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如何保证热设计方案合理性的 问题,并以一些实际的产品为例,进行了解释说明。全书内容涉及电子产品热设计的意义,热设计理论基础, 热设计研发流程,散热方式的选择,芯片封装和电路板的热特性,散热器的设计,导热界面材料的选型设计, 风扇的选型设计,热管和均温板,热设计中的噪声,风扇调速策略的制定和验证,热电冷却器、换热器和机柜 空调,液冷设计,热测试,热仿真软件的功能、原理和使用方法,常见电子产品热设计实例,热、电、磁的结 合等。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一名热设计工程师热设计思维形成过程,希望能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的设计思维,从而 能够应对任何从未遇到过的热问题。
本书力求介绍钛合金锻造精密变形理论、方法与技术,详细讨论钛合金锻造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作用因素与机制以及钛合金精密锻造技术的典型应用,重点论述钛合金锻造变形行为、微观组织演变、塑性流动机理、锻造工艺参数优化与锻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全书共分七章,相关内容如下:章为概述;第2章为锻造变形过程中的塑性流动行为;第3章为锻造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第4章为锻造变形过程的理论模型;第5章为锻造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第6章为钛合金锻造变形热加工图;第7章为典型钛合金锻件锻造技术。
电解铜箔作为一个新兴的铜加工产品,在电子材料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解法生产的铜箔,除仍保持其他方法生产的铜箔所具有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的机械强度、美丽的金属光泽外,还由于电解铜箔一面光洁,另一面较为粗糙,便于粘贴到其他材料的表面。因此,电解铜箔除像压延铜箔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挠性母线、电波屏蔽板、高频汇流排及热能搜集器外,主要用于印刷线路板的导电材料和锂电池的电极材料。 电解铜箔生产方法及有关理论知识,在一些论文中都有过介绍,但还没有一本专著把电解铜箔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紧密地结合,把电解铜箔的原料、生箔制作、表面处理、品质控制等连接起来,详细、系统、全面地进行介绍。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20多年从事电解铜箔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与总结,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写成了此
高锰钢是主要抗磨材料之一,其生产的耐磨件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电力、建材、铁路、煤矿、军工、能源等领域。本书在介绍高锰钢铸件生产基本知识(高锰钢特性、技术条件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高锰钢熔炼、热处理、浇注工艺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同时列举了典型高锰钢铸件铸造生产工艺,内容紧密结合高锰钢生产实践,有助于高锰钢方面的产品开发人员、生产人员全面学习其生产工艺知识,提高技能。本书可供高锰钢铸件及铸造领域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阅读,也可供铸造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包括钢铁材料基本知识、生铁及铁合金、铸铁及铸钢、常用钢种、型钢、钢板及钢带、钢管、钢丝和钢丝绳、特殊合金和钢材,并收录了钢铁材料中外牌号对照与常用资料及数据等知识,对钢铁材料及其制品的牌号、成分、性能、用途等知识均给予详细的阐述,内容而全面。手册采用表格、图样等方式,力求简明扼要,方便实用。资料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收入了一大批新的标准资料,全书所收录的近400个标准中,2000年以后的标准280多个,2006年以后的标准200多个,2008年和2009年的标准100多个,基本可以保证所选用的标准99%以上为现行标准。
本书以应用广泛的注塑模具为主要研究对象,沿模具研发的全过程,从采集于企业手的各种典型英文业务与技术文件资料着手展开讨论,着重实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客户询价、塑件成品工艺性分析、模具成本分析与报价、进度管控、模具结构设计、物料管理、模具加工工艺、工艺规划与调度,模具精整、抛光和装配,试模工作流程与报告,以及模具制造完成后移模转人量产后的注塑机等没备和生产工艺、模具保养与维修等。期望读者通过对本书的系统学习、使用,在掌握模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的同时,达到对模具专业英语比较熟悉的目的。 本书供一线从事模具丁作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模锻是金属材料加工方法之一,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模锻加工的原理和方法、模锻设备、典型模锻工艺和模具设计、多种难锻金属的模锻工艺、特种模锻工艺以及模锻生产的优化等内容。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经典理论与作者多年来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和经验结合,适宜从事锻造加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铜冶炼技术(原著第4版)》译自帕加马(Pergmon)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Extractive Metallurgy of Copper”(第四版)。全书共分23章,主要内容包括铜的闪速熔炼、浸入式风口熔炼、连续吹炼等炼铜工艺,同时也介绍了铜的精炼方法,如转炉精炼、电解精炼和电解沉积法以及湿法提取铜的堆浸和萃取方法,此外也大量涉及到炼铜过程中SO2的回收和利用,废铜的回收方法以及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和各种工艺的成本核算问题,并给出大量相关的参考文献。 《铜冶炼技术(原著第4版)》可供大中专冶金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科研、设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运用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原理,通过分析各种烃类气体在热解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基元化学反应(章),对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渗透技术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器设计进行系统论述(第二章和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在不同沉积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固体碳的微观结构,极其相关的多尺度表征技术和分类方法(第四章),进一步论述炭材料微观结构生成和变化机理(第五章);本书的后一章论述了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它们的各种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基元化学反应和沉积动力学终影响材料性能的方式和机理,进行了探讨。
模锻是金属材料加工方法之一,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模锻加工的原理和方法、模锻设备、典型模锻工艺和模具设计、多种难锻金属的模锻工艺、特种模锻工艺以及模锻生产的优化等内容。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经典理论与作者多年来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和经验结合,适宜从事锻造加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高氮钢和不锈钢:生产、性能与应用》原著由印度Narosa出版公司出版,是有关高氮钢生产、性能以及应用方面的专著,由世界上高氮钢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在钢铁行业内有极大的影响。 《高氮钢和不锈钢:生产、性能与应用》中译本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翻译。内容涉及对该领域的现状评述及对行业前景的展望。详细介绍了氮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大幅提高不锈钢性能的原理、氮含量对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的一系列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以及高氮钢的生产技术和应用,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高氮钢和不锈钢:生产、性能与应用》适宜钢铁企业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王志华李海鹏薛海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叙述了镁合金压铸生产各工序过程中的实用技术。全书共18章,主要内容有:压铸原理及特点;纯镁及其合金的性能特点;压铸镁合金产品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压铸工艺新技术、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压铸机及其周边设备;压铸模的设计基础及实例;镁合金的熔炼工艺及控制;镁合金压铸零件的后续处理工艺,以及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防护措施;镁合金铸件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镁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压铸镁合金废料的再生原理及质量控制;镁合金压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共5篇20章,涵盖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及应用技术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金属材料固-液成形流变学、固-液成形高压凝固学及固-液成形塑性力学等内容;应用技术部分包括金属材料固-液成形学、工程应用学及质量控制等。重点给出了液态模锻、液态挤压、半固态成形及双控成形等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原理、工艺选择、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可作为金属材料成形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专业课时的辅助教材;对于从事成形加工的专业人员,也是一部开阔视野的参考书。
本书总结了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采用异向思维,对生产中可能出现或应该避免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指正,以帮助读者在实际生产中避免可能发生的人身、环境、设备、产品的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本书内容包括电镀、转化膜、涂装、热喷涂、热扩渗五部分,由多名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参与编写,力图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生产和认识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禁忌进行全面、细致的解释和指正。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表面工程的技术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可以参考的生产技术资料和数据,也可供表面工程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共四篇。前三篇分别叙述了冲压与挤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和金属压铸模具设计,末篇介绍了模具制造技术。全书各类数据设计表近1000张,图例典型结构近400幅。附录中列出了与模具设计有关的通用数据表和模具术语英汉对照400条左右。《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四版)按照 更新标准、精选内容、优化体系 的总体要求,对第三版进行了全面修编,使手册更具文字简明、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便于查阅的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版为原电子工业部教材办公室规划出版的教学用书,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二版与第三版充实了部分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材料等内容,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查阅使用。手册自出版至今,经17次印刷,印数达15万余册。
本书以问答形式,全面介绍了钢管生产方面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焊管生产、钢管冷加工生产、钢管生产的相关设备应用知识、不锈钢管生产、管材质量检测技术,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掌握钢管生产的各个环节,并结合生产实际,提高生产技能。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版由东北工学院解世俊主编,东北工学院解世俊、刘兴国,北京钢铁学院王辉光,中南矿冶学院曾跃、王妙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帖庆熙,江西冶金学院张玉清,昆明工学院王家齐,广东工学院胡子发等参加编写。本书第二版在体系上、内容上均做了较大的变动,其主要内容是:论述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一般原则,介绍矿床开拓、回采工作主要过程和采矿方法等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正确选择矿床开拓方法和采矿方法。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设计的有关问题,如矿山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矿山企业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矿山开采进度计划以及矿山总平面布置等,为《矿山设计基础》课程讲授,而矿山井巷断面、地下运输等也并入相应课程中。
本手册是一本用来简捷查阅中外铝及铝合号、化学成分及其相互对照的小型工具书。包括中国与日本、印度、俄、德、法、英、美等国以及与国际标准()、欧洲标准(EN)之间的对照,除了着重进行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及铝合金的中外牌号对照外,还进行各国铝合金的新旧牌号对照。书中还介绍了各国及国际标准的牌号表示方法,以及介绍了我国国标、 标准、从标准、EN标准的铝及铝合号系列。书中还汇编了各国非标准的铝及铝合金的商业牌号信息3000多条。 本手册可供铝材生产厂家、使用部门、科研设计院所、经贸部门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并可供外贸和物资流通部门的从业人士查阅,也可供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参考。书中列有英文目录,为来华的外国专家和从业人士提供方便。
中国铝业发展迅猛,2003年原铝产量达到了550万t,2004年会超过600万t,成为世界上原铝生产大国,而且是第1大国。从2002年开始,中国一跃成为原铝净出口国。 我国2003年铝型材产量为210万t;铝板带材产量为75万t;铝箔材产量超过35万t。铝加工材已成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然而,铝加工材特别是铝板、带、箔材仍然有较大的数量的进口,除必要的物资交流部分外,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高、我国目前生产尚困难的产品。《手册》过去是铝加工工作者的“朋友”,在铝加工业中享有盛名。今后,特别是在国家对铝业进行“调控”时期,《手册》一如既往,肩负着为铝加工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重任。 《手册》第2版已售罄,应广大读者要求,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第3版除对内容进行修订外,增加1个开篇及铝材应用篇,并把附录列为第5篇,增
本书包括微弧氧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首先阐述了与微弧氧化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微弧氧化技术的原理、特点、设备、工艺、质量评价与测试方法等;然后重点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及与其他表面技术复合而发展起来的各种微弧氧化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电解液体系、添加剂、电流密度、氧化电压、氧化时间等参数对微弧氧化膜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镁、钛及其合金上的一些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