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是一种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书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STEAM融合在一起。通过读(文化)、做(小制作)、思(思考科学原理)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变得立体、丰富、有趣,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古人的智慧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空中领域已经成为各国战术武器争夺的热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以其自主性强、成本低、工作可靠等优点成为机载战术武器设备的*。但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没有实体平台,因此弹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工作之前,要先进行初始对准。而弹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所需信息是由机载主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即进行传递对准。
本书对弹箭外弹道设计理论、外弹道反设计问题、外弹道设计中的外弹道相似理论以及外弹道相似性应用中的模拟弹设计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弹箭外弹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全书共6章:第1章介绍作用于飞行弹丸上的力和力矩;第2章介绍弹丸一般运动方程组;第3章介绍弹丸绕心运动方程的简化;第4章介绍外弹道设计问题与原则;第5章介绍外弹道优化设计;第6章介绍外弹道设计中的弹道相似性理论。? 本书可作为弹道、弹药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
本书简要介绍现代武器发射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以火炮为代表的身管发射武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思想、原理和方法,兼顾火箭导弹发射系统的设计,包括武器发射系统的基本知识、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简介、身管设计简介、反后坐装置设计简介、自动机设计简介、发射架设计简介、运行系统设计简介等。
《防空反导导弹》共分五章:章简述防空反导导弹的概念、功能和组成;第二章介绍防空反导导弹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典型代表;第三章对防空反导导弹应用的制导技术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剖析了防空反导导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应用的典型战例;第五章对未来防控反导导弹的发展与空天防御体系的建设进行展望。
本书分为7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武器装备体系的背景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体系(系统)能力指标的一般性问题,以及能力指标预处理的一些方法;第2章系统地论述了探索性分析方法的一些关键要素;第3章论述了一种在连续能力空间中进行能力探索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单调能力空间方法,其中包括了相关概念、相关模型与算法等;第4章论述了基于能力空间的能力需求分析,有效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关联性分析以及能力规划等模型与算法;第5章运用单调能力空间方法于防空体系的能力分析论证与战区导弹武器体系的能力规划设计;第6章论述了在离散能力空间中的一些能力探索性分析方法,如能力需求的计算探索、多维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空间的拉丁方优化探索技术、kriging预测、筛选技术。第7章归纳梳理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某些需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空中领域已经成为各国战术武器争夺的热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以其自主性强、成本低、工作可靠等优点成为机载战术武器导航设备的*选。由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没有实体平台,因此在弹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工作之前,要先进行初始对准,而弹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所需信息是由机载主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即需进行传递对准。 本书结合编者多年来对机载战术武器传递对准及精度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惯性导航技术建设的实际需求而编写。全书共6章,详细介绍了快速传递对准的相关知识,涉及惯性导航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传递对准的基本匹配方案,并将H∞次优滤波和联邦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应用到传递对准中,最后对传递对准精度进行了评估。 本书可作为学习机载导弹导航技术的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传递对准研究的
装备保障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维持和恢复战斗力的基本保证。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未来信息化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改变传统的保障观念和保障方式。本书从工程装备保障的“管、修、供、训”四个方面出发,对信息化技术在工程装备保障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各类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思路、开发方法能为工程装备保障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提高工程兵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拓宽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报告主要论述了装甲兵器技术的范围、内涵、*进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等,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总体技术、推进系统、武器系统、防护系统、综合电子系统、基础技术。对其中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简单的介绍,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装甲兵器技术方面的创新。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事实描述和评析。同时对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加强我国装甲兵器技术学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弹道测量雷达及在兵器试验中的应用》是一本关于弹道测量雷达及在兵器试验中应用技术的训练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弹道测量雷达的基本原理、标定与修正,测量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性能参数测试等。《弹道测量雷达及在兵器试验中的应用》由9章构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用性强。它 汇聚了编者们多年从事雷达测量的心得及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编者们在科研试验活动中的研究成果。 《弹道测量雷达及在兵器试验中的应用》是从事常规兵器试验雷达测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的训练教材,也可作为院校雷达专业的学员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依据ASD/AIA/ATAS1000D《基于公共源数据库的技术出版物国际规范》(4.1版),全面地诠释了当前XML在IETM中的应用,共分为5章。为帮助IETM创作人员掌握并使用XML语言,在系统介绍IETM发展、概念、基本语法的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DTD和Schema的应用,并给出了一个IETM创作工程案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论、弹上遥测设备、遥测信息传输、遥测地面站、兵器试验遥测、遥测数据处理、遥测新技术及应用展望。 本书以兵器试验遥测为背景,以遥测理论为基础,以遥测技术的应用为重点,着眼于未来试验需求,把握兵器试验遥测发展新动向,注重实用性,兼顾基本原理,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在遥测方案制定和实施、数据实时处理和显示方面进行了全新的阐述,不仅是兵器试验遥测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剖析,更是编者多年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较高的实用性。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兵器试验遥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供从事遥测设备设计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遥测专业的在校师生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以现代作战效能分析理论为基础,依据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战术技术指标和导弹突防系统总体设计要求,针对空—天—地—体化反导威胁环境下弹道导弹突防效能评估与分析这一关键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作战效能分析方法建立导弹突防各阶段相应的突防效能指标计算模型,对攻防双方影响导弹突防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估,对主要的突防参数进行突防灵敏性分析,以探索导弹突防能力的变化规律,寻求提高弹道导弹突防能力的技术和战术途径。在建立各种不同情形下导弹突防效能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导弹突防效能指标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尤其对弹道导弹抗动能拦截器和定向能拦截器(激光拦截器)拦截摧毁的能力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和分析。本书能够为弹道导弹突防总体设计和弹道导弹突防作战提供仿真分析方法和决策参考依据,尤其可用于新型弹道导弹对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