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工作任务,介绍了8种复合材料典型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纤维缠绕成型工艺、预浸料热压罐成型工艺、拉挤成型工艺、夹层结构成型工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其中,重点介绍了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原材料、成型模具、成型设备、成型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本书既关注成型技术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也特别关注近年来有关成型工艺的近期新发展技术。 本书实用性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复合材料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复合材料生产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应用现代力学方法描述火炮与自动武器发射的物理过程,重点论述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新理论和方法,突出“概念”,“问题简化方法”及“模型与建模方法”,并且将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实例融入全书当中,使读者掌握分析研究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具有自主解决火炮与武器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六章。章论述了火炮与自动武器发射过程,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方法及应用范围。第二章论述了动力学分析基础理论,包括质点系统动力学基本方程、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及有限元基本理论等内容。第三章结合武器自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特点,论述了常规自动机运动特性估算、常规自动机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及浮动自动机建模与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第四章以火炮与自动武器多体系统为
本书主要内容是:①核物理基础知识;②原子弹、氢弹原理及特殊性能的核武器;③核武器系统的研究手段;④核试验的目的和方式,核爆炸的诊断测量和工程的技术问题;⑤核爆炸效应(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电磁脉冲);⑥核武器系统的构 成(核弹头、投掷发射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配套系统);⑦核武器系统的分类;核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⑧核战略、核政策;⑨核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的核查、检测技术。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并有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是一本系统介绍核武器知识的基础性读物。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核物理和核材料的基础知识;原子弹、氢弹、特殊性能的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等的基本原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诊断方法;核武器系统的构成、核爆炸效应以及
本书为工信部 十四五 规划教材,内容包括火炮外弹道学和内弹道学两大部分。在外弹道学部分中详细介绍了质点弹道的基本方程及其解法,弹丸飞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弹丸一般运动微分方程组及运动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弹丸的外弹道特性及散布和射击误差分析,简要介绍了射表及其编拟方法,书中还对外弹道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弹道学部分主要阐述经典内弹道学的基本概念,火药的燃烧规律,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规律,膛内压力变化规律,内弹道问题的求解方法,不同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内弹道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火炮火药装药结构的一般知识等。本书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科学严谨、通俗易懂、新颖实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专科院校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火炮武器研究、设计、生产及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围绕美军弹药保障领域建设、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别从美军弹药保障概况、保障体系、保障需求分析、保障组织实施、保障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探究其战斗力生成关键,为深入研究美军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教学、科研、管理机构从事弹药保障教学、研究、管理的人员,也可供军事爱好者阅读。
本书简述了装备保障的概念,给出了陆军部队组织战时技术侦察、抢救后送、装备修理的程序和方法,论述了军事系统研究方法论。 从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输入、结构、功能、运行、指挥、完善等多个视角,分别论述了待修装备的描述,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装备维修保障指挥基础以及战时、平时装备维修生产过程指挥,完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方法。 从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建模应用角度,建立了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 修理 模型、 行军 装备维修保障模型和战伤装备维修工作量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计算,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 本书可以作为总部机关、军事院校、科研单位以及部队人员学习装备维修保障理论和知识的入门书,也可作为装备维修保障研究与教学方面的参考书。
全书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于火控系统内部的测试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火控系统的专用测试设备的任务、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共分10章,第1章介绍测量、测试相关的技术术语、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和测量系统的一般组成;第2章介绍火控系统内部进行数据测量的基本技术,这是进行火控系统测试的基础;第3章介绍常见装备中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这也是完成火控系统通信测试的基础;第4章到第10章,分别针对不同的火控系统测试设备进行详细阐述,说明每种测试设备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全书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于火控系统内部的测试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火控系统的专用测试设备的任务,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共分10章,第1章概述,介
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天、电 五维一体化 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这种体系对抗的特点要求指挥控制过程具有高度自适应的能力。指挥控制过程的决策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以往对于这种复杂科学的探讨性研究多是从宏观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缺乏对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完备性决策要素的定量分析。本书在回顾指辉控制过程、模糊逻辑和模糊决策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模糊集理论研究指挥控制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模糊集与模糊推理的方法与军事专家的经验决策结合,应用模糊集和模糊推理方法重点对指挥控制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性信息进行知识表示,并在复杂战场态势环境下进行指辉控制模糊决策,进而为人在环上以及人在环外的指挥控制系统智能化设计提供科学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途径。涉及的关健技术包括模糊本
本书共分为6章,主要介绍步兵分队随伴火炮装备的结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第1章介绍了随伴火炮的工作原理、特点、分类及发展等,第2章和第3章结合不同种类随伴火炮的特点对其内、外弹道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第4章对随伴火炮射击过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第5章和第6章从结构组成的角度介绍了迫击炮和轻型无坐力武器两类随伴火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兵器及相关专业教材,以满足装备人才培养的需要,亦可供兵器装备运用与保障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用于兵器装备爱好者阅读。
《常规导弹弹药安全性考核与技术》一书介绍了国外武器弹药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弹药安全性环境及试验考核内容;分析了国外弹药安全性政策、标准体系及安全性标准;全面介绍了跌落、快速烤燃、慢速烤燃、子弹撞击、碎片撞击、殉爆、自由射流等安全性试验的方法及程序;并通过安全性试验在国外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安全性考核试验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武器装备如何进行试验项目选取、如何开展试验和评估,及如何利用评估结果对弹药结构和配置进行改进。
本书以战斗部投射方式、结构原理、毁伤效应和目标易损性分析等知识为主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器弹药、导弹战斗部和武器毁伤效应分析方面的有关概念和科学原理,内容包括:战斗部投射方式与精度、四种典型常规战斗部(爆破、破片、破甲和穿甲战斗部)的结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新概念武器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武器毁伤效能及目标易损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本书既有武器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又兼顾科学原理阐述和知识普及的平衡。
《天才武器》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武器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武器带来的伦理困境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人工智能在军事武器系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本书中,作者考察了部署自主武器系统为人类建立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提出了世界将如何受到它们的影响等关键问题。 尽管使用机器人会减少冲突中的人员伤亡,但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允许机器在战斗中做出生杀决定。当战争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时,战争是否会变得更易使人类接近毁灭?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达到我们的武器不再为人类控制,那会怎么样? 本书运用生动的场景,让读者沉浸在致命的自主武器系统所带来的伦理困境和生存威胁中,揭示了《终结者》和《我,机器人》等电影中的反乌托邦形象作为天才武器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的必然性。最后,作者在历史先例的基础
《军队院校学员队管理探索与实践》从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介绍了军队院校学员队管理。在理论性方面,构建基于系统理论的学员队管理体系框架,探索学员队构成要素、组队模式、运行机制及环境氛围的作用,实现学员队建设质量的提升;在实践性方面,应用系统理论,以功能为牵引、强化系统要素、改善系统结构、优化管理机制和突出成果导向.对学员队管理进行探索与实践。 《军队院校学员队管理探索与实践》对促进学员的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学员队干部岗位能力素质从而提升学员培养质量提供了方法,也可为新时期院校学员队管理和学员队干部、学员骨干培训提供参考。
本书是 信号与系统 课程实践环节的配套用书,通过提供丰富的实验科目,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根据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改革发展要求,结合课程组长期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内容覆盖面广,将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全书共分为 4 部分,由硬件电路实验、仿真分析实验、应用拓展实验及附录组成。 本书可与 信号与系统 理论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作为学生开展电子科技创新实践的参考用书。本书还配套教学视频、教学 PPT 和软件仿真代码等资源。
本书以地面数字天文摄影仪的研究为基础,结合作者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多个科研项目,综合各课题研究的成果而集成。本书中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完成的,在仪器设备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 本书共分7章,第1章论述了天文定位定向技术的发展及其优势,并概述了地面数字天文摄影仪的发展。 第2章论述了地面数字天文摄影定位定向系统的组成,介绍了仪器的结构和工作流程,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坐标系、时间系统、恒星视位置和天文坐标的解算。 第3章对星表简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识别阈值,改进了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矢量的星图识别方法。 第4章分析了星图识别时参考恒星的选取范围,对恒星的像点轨迹进行了推导,提出了一种快速星图识别方法,并研究了基于新星筛选的星图识别方法。 第5章对
本书介绍了适用于制导兵器初步设计阶段空气动力特性汁算的工程计算方法,较详细地说明了气动部件的绕流图画、表面压力分布,以加深对空气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物理机理的理解。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绪论;第2章制导兵器气动布局;第3章制导兵器气动特性工程计算的部件组合法;第4章旋成体弹身轴向力和法向力工程计算方法;第5章弹翼轴向力和法向力工程计算方法;第6章弹翼一弹身一尾翼组合体法向力和轴向力工程计算方法;第7章压心系数及力矩系数工程计算方法;第8章动导数工程计算方法;第9章舵面效率和铰链力矩工程计算方法;第10章特殊部件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第11章弹箭旋转空气动力效应;第12章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第13章制导兵器气动外形布局设计。 本书适用于航天、武器领域从事制导兵器气动外形设计计算的工程技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首先概略地介绍了动态测试的基础知识,然后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应力、应变、力测试技术,动态压力测试技术,运动参量测试技术,温度和热通量测试技术,兵器噪声测试技术,兵器振动测试技术,膛口流场测试技术,弹丸姿态及坐标测试技术,兵器材料的动态参数测试技术。并在每章都给出了相关的测试用例。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可作为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兵器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遥感图像判读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图像判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详细论述遥感及电磁波、光和颜色等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了航空遥感图像和卫星遥感图像获取的相关知识:对遥感图像、全色图像多光谱图像及雷达图像判读特性进行了系统描述:介绍了遥感图像判读原理判读特征及图像判读基本流程和方法:对居民地、工农业和社会文化设施、交通运输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植被及地貌与土质等典型地形要素的判读特征和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本书是测绘导航领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摄影测量工种(图像判读方向)考核培训专用教材,可作为图像判读技术专业升级培训的基本教材,也可供遥感测绘、土地利用调查、遥感图像目视解释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是概述,介绍模型与模拟的概念、作战模型与作战模拟的概念、作战模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是计算机模拟基础。第3章是作战建模的基本过程。第4章是战场环境建模,主要包括天气、地形、电磁环境等环境因素的描述与建模。第5章是经典的作战建模方法,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建模方法。第6章是典型作战行动的建模,重点介绍通视性与通视率、搜索与侦察、武器射击与目标的毁伤等内容。第7章是兵棋模拟及其应用。第8章是作战模拟系统及其应用,内容涉及作战模拟系统的概念与分类、作战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作战模拟系统的组织与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装备环境工程(第2版)》着眼于装备作战及保障,针对武器系统运用环境的构成及其特点,初步构建了装备环境工程的研究内容体系,系统阐述了装备环境工程的体系内涵、基本内容、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装备环境效应、装备环境评价、装备环境试验、装备环境防护、装备环境适应性及装备环境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