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规武器/弹药终点毁伤理论与应用为主题,以战斗部作用原理与毁伤效应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终点效应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归纳总结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等。全书共八章,依次为绪论、目标易损性与毁伤机理、穿甲效应、杀伤效应、聚能效应、爆炸效应、非致命武器毁伤效应和武器/弹药终点毁伤效能评估。本书对终点效应学的经典内容有所充实和深化,对终点效应学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有所补充和完善,并引入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从军事背景和军事角度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和量化分析来解决有关军事问题,本书是在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书籍的基础上编写的,可以作为军事学领域研究者、学习者的参考教材。 本书注重提炼数学建模思想方法,重视数学软件在军事问题中的应用。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篇、案例篇和实战篇。软件篇包括了MATLAB、LINGO和SPSS基础介绍,案例篇通过军事问题描述、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格式,重点介绍了导弹追击目标问题、目标轨迹预测问题、导弹毁伤目标问题、军备竞赛核作战模型、无人机安全飞行问题、火力打击任务分配问题、军事评价问题和军事资源分配问题,实战篇主要研究了军事联合投送问题、军事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问题、战场目标估算与定位问题和装备测试任务调度问题。 本书所有例题均配有MATLAB或LINGO源程序,程序设计思路清
本书定位于武器毁伤效应及其作战运用,希望打通从武器原理到作战运用的知识链路。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核和新概念武器等弹药/战斗部及其毁伤效应的相关概念与科学原理,以及毁伤效能评估相关知识等。使读者形成对武器高效毁伤的科学认识,理解毁伤评估的内涵,建立基于毁伤效能评估进行火力筹划的理念,探讨对打击方案进行量化计算的技术途径。
本书主要内容是:①核物理基础知识;②原子弹、氢弹原理及特殊性能的核武器;③核武器系统的研究手段;④核试验的目的和方式,核爆炸的诊断测量和工程的技术问题;⑤核爆炸效应(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电磁脉冲);⑥核武器系统的构 成(核弹头、投掷发射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配套系统);⑦核武器系统的分类;核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⑧核战略、核政策;⑨核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的核查、检测技术。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并有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是一本系统介绍核武器知识的基础性读物。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核物理和核材料的基础知识;原子弹、氢弹、特殊性能的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等的基本原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诊断方法;核武器系统的构成、核爆炸效应以及
《美国航母打击群作战协同》从装备及体系构成分析入手,结合反潜、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等方面,介绍了美国航母打击群各类装备在作战时的协同运用;以两类装备的协同作战为基础,展现了美国航母打击群在各种作战行动中的作战指导思想、兵力运用原则、协同样式,以及航母的后勤保障、装备维修等。 《美国航母打击群作战协同》可为军队指战员、装备科研人员和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美国航母打击群提供参考。
《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火炸药理论与技术丛书 分册,涉及发射药、固体推进剂、混合炸药的成型加工工艺方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理论基础、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工艺条件控制等,对国内外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必要的叙述。 《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炸药、弹药工程、特种能源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火炸药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支援措施(ESM)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体制、系统组成、工作坏境、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测试实验、工程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本书内容共十八章,大体上可以分为六个部分:*部分是ESM的基础和背景知识;*部分是ESM的信号处理和参数测量;第三部分是ESM的数据处理;第四部分是ESM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测试实验;第五部分详细探讨了增批、多径等典型问题的形成机理和解决办法;第六部分对ESM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详细讲解了运载火箭弹道的基本原理及弹道设计方法,逐步引导读者熟悉制导和姿态控制技术,着重论述了摄动制导、显式制导、组合制导等理论知识,在介绍了运载火箭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运载火箭飞行器纵(侧)向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坚持 需求牵引,紧盯主题,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的编写原则,旨在深入分析运载火箭这一复杂运动系统的特殊矛盾,建立描述其运动的微分方程,揭示运载火箭运动的客观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书可以作为高校航天、导航与制导、兵器测试与发射专业方向高年级本科及硕士教材,也可作为航天、导航与制导、总体等方向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战斗部投射方式、结构原理、毁伤效应和目标易损性分析等知识为主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器弹药、导弹战斗部和武器毁伤效应分析方面的有关概念和科学原理,内容包括:战斗部投射方式与精度、四种典型常规战斗部(爆破、破片、破甲和穿甲战斗部)的结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新概念武器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武器毁伤效能及目标易损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本书既有武器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又兼顾科学原理阐述和知识普及的平衡。
本书对美国隐身轰炸机B-2 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重点介绍了项目的研制背景及过程,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武器与升级、作战使用以及未来展望。通过对B-2项目的分析与研究对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装备质量技术基础,装备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监督,装备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维修阶段质量管理及监督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内容,装备质量信息管理,装备质量经济性等。
本书以地空导弹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相关概念、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采用的相关技术。系统介绍了导弹发射方式、发射系统、发射技术、发射场地等基本概念,发射装置的一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和典型结构,发射控制系统的工作程序、计算机控制发控系统、发控系统数据通信和发控系统配电技术,倾斜发射、弹射发射和垂直发射方式及采用的关键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武器发射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导弹发射系统研究、设计和试验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使用。
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编著的《兵器试验理论研究与实践--闫章更学术讲座及论文选》集收入闫章更同志在我中心2009年建场40周年庆祝活动中,就试验理论、方法及试验技术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所做系列学术讲座8篇及1975年后的部分论文或专题报告(按时间顺序编排)共4l篇。期望以此能够反映出闫章更同志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就,成为培养兵器试验科技英才的一部好教材。
本书选用了研制方案评审和设计定型审查时一些常用技术文件的示例,鉴于《研制方案》、《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与实际武器装备密切相关,因保密原因,本书未提供这几个常用技术文件的示例。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每个技术文件,同时提供了《军工产品研制技术文件编写指南》、《军工产品研制技术文件编写说明》中的相关内容,即每个技术文件按照编写指南、编写说明、编写示例分别介绍。不同的技术文件可能含有相同的内容,如《设计定型审查意见书》、《设计定型申请》、《研制总结》都有产品简介和设计定型试验概况,为保持技术文件编写示例的完整性,本书中都予以重复说明,没有省略,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确保各技术文件之间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技术文件的特点进行适当精简或充实,如在《研制总结》中应当更加详细一些,在《设计
军事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旋转导弹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要求旋转导弹具备远射程、高精度等特点,但上述要求会给旋转导弹的设计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书专门针对旋转导弹,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旋转导弹飞行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同时,本书紧密结合旋转导弹的发展及工程实践,对旋转导弹弹体弹性特性、惯性器件的应用、自动驾驶仪的设计和制导规律的实现等相关专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具有针对性强、特色鲜明、内容自成体系等特点,以及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导弹预警系统是国家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装备、技术与作战运用,内容系统性、应用性较强。全书分为6章:第1章介绍战略预警体系的概念与内涵、作用、探测手段、使命任务、体系组成和体系特点;第2章系统介绍战略预警系统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战略预警系统建设、发展以及启示;第3章介绍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概述、组成、系统功能、关键技术以及国外导弹预警体系建设启示;第4章分析弹道导弹威胁评估相关技术,主要介绍了战略导弹发展现状、分析了弹道导弹目标弹性、典型的突防手段、突防关键事件判断、威胁能力评估等相关技术;第5章系统介绍弹道导弹预警技术与原理,主要介绍了雷达预警技术、光学预警技术、目标识别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第6章重点分析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与作
《力学振动和冲击分析》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 Analysis是一套内容经典实用的 小而精 的丛书,由5个分册 《正弦振动》《机械冲击》《随机振动》《疲劳损伤》《规范制定》组成。原丛书作者Christian Lalanne在振动和冲击方有30多年的丰富工作经验,是该领域的GUO际专家,长期致力于将优选的技术应用到标准中,在业界具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丛书2002年英文版出版,本引进版是2014年修订第三版,经过10多年结合理论与工程实际,内容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可谓是动力学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经典著作。
《力学振动和冲击分析》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 Analysis是一套内容经典实用的 小而精 的丛书,由5个分册 《正弦振动》《机械冲击》《随机振动》《疲劳损伤》《规范制定》组成。原丛书作者Christian Lalanne在振动和冲击方有30多年的丰富工作经验,是该领域的GUO际专家,长期致力于将优选的技术应用到标准中,在业界具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丛书2002年英文版出版,本引进版是2014年修订第三版,经过10多年结合理论与工程实际,内容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可谓是动力学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