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与工程化(精)/应用生物技术大系》系统介绍生物质资源及其特性,成型燃料的形成机理,不同生物质成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和制造,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及燃烧设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外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相关标准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阐述生物质成型设备和燃炉燃烧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科技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本书旨在为从事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人员提供作者20多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促进生物能源领域的进步和创新。《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与工程化(精)/应用生物技术大系》适用于生物能源、农业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的管理人员、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的教学或参考用书。
本书围绕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共分为六个部分: 章丰富多彩——能源常识;第二章能源之母——太阳能;第三章快速发展——风力发电;第四章第四能源——生物质能;第五章科技 ——未来能源;第六章高效清洁——智慧服务。全书使用大众化语言,介绍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知识,阐述江苏省地方特色及其产业化发展情况、是公众了解新能源科技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新能源领域的科学素养的 读本。
目前全球区域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已经是各国政府及生产企业非常重视和实施战略的方向。尤其我国在石化、冶金、电厂,以及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社区、机关学校、酒店和大型综合娱乐设施等)行业和领域的蒸汽动力系统需要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 本书针对上述情况和形势,着重介绍了蒸汽节能系统的原理、蒸汽生产的节能、蒸汽配送系统的节能、蒸汽疏水节能、蒸汽泄漏的防护、蒸汽伴热节能、蒸汽计量节能、蒸汽减温减压节能、蒸汽温控节能、蒸汽换热节能、冷凝回收节能、蒸汽蓄热节能等内容,并以实例说明。 本书实用性和实操性非常强,针对蒸汽系统管线的形式和布置、设置种类的选用和加装、控制流程中的检测和泄露防护等,以及费用计算方面,都进行了阐述。本书的特点是,以对实施方案利用最易理解的形式一一图形来表示,主题明确、
吕留良的著作,对清初朱子学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乾隆一朝,曾将吕留良的著作全面禁毁,以致流传极稀。所以对吕留良著作的整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不助于推动吕留良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对清初理学的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都极有裨益。此次对吕留良撰,陈鏦编,俞国林点校的《四书讲义(上下)(精)/中华国学文库》的整理,以康熙二十五年吕氏天盖楼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并将讲义内容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逐条对应,不助于阅读,而且也便于对比考察吕留良朱学诠释的成就。
本书是上海科技著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之一,该书分9个章节,分别对湿空气透平循环稳态性能、湿空气工质热物性模型、空气湿化过程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空气湿化饱和器的湿化性能实验、湿空气燃烧、紧湊式热交换器、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性能等内容作了系统论述。书中提出的湿空气热物性、空气湿化、大湿度燃烧、强化传热等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热力系统动态、稳态建模对计算机仿真学科有所创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锅炉原理》按照“锅炉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密切结合热能动力专业的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锅炉的工作原理、燃烧理论及计算方法。内容包括:锅炉的构成及主要系统;锅炉用燃料、燃料的燃烧计算和锅炉机组热平衡;煤粉制备;燃烧的基本理论及燃烧设备;燃烧污染控制及新型燃烧技术;自然循环和强制流动锅炉的汽水系统及水动力计算;受热面布置及工作特点;蒸汽净化;锅炉热力计算;各受热面主要运行问题;运行调节和启停方法等。结合工程实际,书中还介绍了近年来电站锅炉设备在设计、生产、运行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外锅炉技术的新成就。该书力求体现实践性、系统性和先进性。《锅炉原理》是高等学校热能动力类专业本科(专科)的教材,也可供火力发电厂和锅炉制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电能系统基础》由单渊达主编,内容包括:电能系统概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能系统的特性;电气设备基本特性;电气接线;电能系统分析与计算的基本理论;电能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电能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书中着重介绍了传统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在电能系统中的应用。《电能系统基础》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锅炉运行值班员》为《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系列之一,涵盖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石油石化职业资格等级标准》中对该工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四个级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基础知识、电厂基础知识、锅炉设备及原理、锅炉运行、除灰除尘运行、锅炉事故处理、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锅炉装置的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知识。 本书是锅炉装置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导热油现行规定、规程、标准及实践试验为依据,以基本知识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发展史、分类、特性、储存、防止危害及安全隐患;以试验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的理化指标、国内外产品性能对比及混用研究;以实用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报废指标的判断、防焦和清焦(洗)技术、延长导热油寿命的对策;本书还介绍了导热油地方标准、安全技术和监察规程等。本书可供从事导热油生产、应用、质量检测和导热油系统管理等人员参考阅读。
热管因其优越的传热性能和技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节能领域。本书介绍了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阐述了热管换热器的设计、热管技术在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学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动力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建材工业节能中的应用、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及其在其他工业节能中的应用等并列有设计和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涉及节能减排相关行业的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推广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