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染整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包括产品质量问题,节能减排问题,降耗增效问题等,以问答的方式,逐一作了翔实的解答。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此同时,还介绍了 节能减排增效 优势突出的新染料、新助剂和新工艺。因此,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制订生产工艺,更正确地使用染料助剂,更有效地预防染色疵病的产生。 本书可供染整行业有关生产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20本造纸书中的一本。本书主要介绍从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和纸板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及其产品的用途。内容包括第1章概述,第2章浸润和黏附,第3章分散涂布,第4章挤压涂布及其产品,第5章传统与新型涂布方式,第6章层压,第7章纸基包装材料,第8章纸基包装材料的加工,第9章加工纸和纸板作为包装材料的应用,第10章高性能纸基材料应用举例。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 纺纱理论,研制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高档轻薄面料的超高支纱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优点。本书主要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介绍普适性细纱机的改造方案以及各种不同原料及纱支纱线的开发等。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书在简介纺织品(棉、毛、丝、麻)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按纺织助剂、印染助剂、后整理助剂共420个品种分别进行介绍。其中,纺织助剂173个,印染助剂139个,后整理助剂108个。对各品种从品名、别名、英文名、组成、分子式或结构式、性质、质量指标、制法、应用、生产厂家等各方面给予介绍,对重要品种以实例说明。 本书可作为纺织染整助剂的研究、生产、应用、管理、供销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根据中职学生在打样岗位的工作任务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要求,主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测配色操作技术的染整打样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化验室安全常识、染整打样常用仪器设备、染整打样操作基础、色彩基础、仿色方法、配色打样操作、常用染料染色打样工艺与操作、印花打样工艺与操作、染色打样综合实训、中级染色小样工考证、计算机测配色操作基础。附录为染色小样工技能考核的理论和实操的模拟试题。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职、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实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用书。
本书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了蚕茧的形成与结构性能、收烘与茧质量鉴定、混剥选茧、煮茧,缫丝和复摇整理,生丝质量检验,制丝加工原理、工艺与设备及制丝用水等知识。全书共分9章,每章前面列有知识点,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供读者自学和练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丝纤维加工与技术、制丝学、茧丝学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制丝、丝绸生产及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标准的4.1、4.12.10为强制性条文。4.12.3中的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的合格品要求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代替FZ/T 81006 1992《牛仔服装》。 本标准与FZ/T 810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使用说明、经纬纱向规定; ——修改了色差和拼接规定; ——增加了外观疵点及程度说明; ——增加了水洗前扭曲度的规定; ——增加了成品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耐磨性能、水洗前后扭曲度、缝子纰裂程度、裤子后裆缝接缝强力、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等考核要求; ——增加了成品的色牢度规定; ——增加了成品水洗后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度、扭曲度移动的规定; ——增加了甲醛含量、pH值
本书是为适应纺织工程专业本、专科生学习纺织产品CAD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共9章,包括概述、纺织品CAD开发环境与理论基础、机织物组织CAD的数学模型与算法、机织物CAD仿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辅助织物分析与织物工程设计、机织物纹织CAD系统、纬编针织物CAD系统、横编针织物CAD系统、经编针织物CAD系统等内容。每章配有思考题和上机实验供教学参考。 本书综合地介绍了当前纺织品CAD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概括提炼了不同纺织产品CAD系统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和理论基础,如数据描述方法、图形学、颜色表示技术、图像学等基础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机织、针织织物组织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生成法,纹织CAD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先进的织物的二维和三维仿真技术。还精选了一些典型软件,介绍其操作功能,
本标准代替GB/T 17759-1999《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7759-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检验条件进行了补充; ——计点法取消三等品内容; ——四分制评分法中取消划条量计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蓓华、王憬义、贺美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7759—1999。
本书介绍了各类新型纺织纤维特性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型天然纤维、环保纤维、差别化纤维、智能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本书还系统介绍了各类新型纤维及其制品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本书可用作纺织院校纺织、服装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纺织、染整、化纤、材料和相关专业从事研究、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按针织产品的大类,分别介绍了针织产品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方法,并以常用和典型针织产品为实例,介绍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原料和设备选用、编织工艺、织物参数、花色效应及形成原理、性能和用途等。 本书可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针织学》的后续教材,适合于针织分流方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针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纺织品贸易人员参考。
本书从染整加工处理对象——纤维材料出发,介绍了主要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以及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等的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于纺织品染整工艺原理的阐述,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纺织品整染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的工艺过程和主要特点。 本书适合用作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供纺织厂相关技术人员和纺织贸易人员参考阅读。
GB/T 6002《纺织机械术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纺部机械牵伸装置; ——第2部分:纺前准备、纺和并(捻)机械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3部分:环锭纺纱、捻线锭子等效术语一览表; ——第5部分:络筒机; ——第6部分:卷纬机; ——第7部分:转杯纺纱机; ——第9部分:针织机分类和术语; ——第10部分:织造前经纱准备机械; ——第12部分:染整机械及相关机械分类和名称; ——第13部分:染整机械拉幅定形机; ——第14部分:卷绕基本术语。 本部分为GB/T 6002的第9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7839:2005《纺织机械与附件针织机术语和分类》(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 7839:2005重新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
《棉纺生产技术350问》是纺织技术问答丛书之一。本书包括棉纺原料及其选配与混和、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筒并捻共八章。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棉纺生产中从原料准备到加工成纱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内容涉及纤维原料、工艺、设备、专件器材、运转管理、质量控制、温湿度控制等诸多方面。书中吸收了棉纺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次修订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除了订正原来错误疏漏之处,另在原有词目基础上增加了2500余条,全书共收词约20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服装词汇的面貌,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查阅需要;二是增加了英文词目的音标,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认读,方便读者使用。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是我国一部集中反映纺织工业及其各行业年度发展与趋势的研究报告,即“中国纺织白皮书”。该书2009/2010年版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纺织工业现状与趋势综合分析:中国纺织11个行业包括化学纤维、棉纺织、毛纺织、丝绸、麻纺织、印染、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年度行业状况与展望;《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指导意见: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行业重大问题研究,课题报告;原料供求i行业新闻与年度统计资料等内容。《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主要面向国内外纺织及相关企业,国内外金融与投资、贸易与咨询、科研与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社团组织。为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状况与趋势,提供权威性指南,为相关企业、部门机构科学决策和国家宏观经济管
传统纺织品印花,是由历史传承而来的纺织品的加工过程、印花技术、工具材料及其成品的总称。传统纺织品印花具有技术和艺术双重价值,体现着物质和精神双重文明,它既是纺织科学技术史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是中国对于世界纺织文化的一项卓越贡献。研究中国传统纺织品印花,有其本身的历史学价值,更可以通过印花纺织品的印花,有其本身的历史学价值,更可以通过印花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参看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此推动世界纺织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在科学地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传统的长期动力中,前辈研究者为此做了大量的记录、整理、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成绩斐然。
《纺织品质量控制与检验》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 全书按纺纱产品和机织产品两大类分为两个模块,即纺纱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和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纺纱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模块分为棉卷、生条、精梳条、熟条、粗纱、细纱、筒纱(捻线)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七个课题,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模块分为经轴、织轴、穿结经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有梭机织造质量与控制、喷气织机织造质量与控制、剑杆织机织造质量与控制、棉本色布质量标准与检验八个课题。 全书按照任务驱动思路编写,任务设计和操作步骤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 《纺织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由常涛、郭学先编著,刘让同主审。具体分工:常涛编写模块一课题1~课题6,郭学先编写模块二课题I~课题6,张洪亭编写模块一课题7,刘华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