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精炼技术与传统制浆造纸工业/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编著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2012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造纸学会承办的第65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以“生物质精炼技术与传统制浆造纸工业”为主题,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邀请了27位行业专家学者就有关生物质精炼技术的*进展、生物质精炼技术与传统制浆造纸工业的结合等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还有30多位专家代表旁听了本次研讨。专家学者们围绕以下几方面交流了他们对生物质精炼和传统制浆造纸相结合的看法,对结合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开发生物精炼产业的看法;适合中国国情的中长期制浆造纸工业技术发展方向;木材及非木材生物质高附加值利用设想;制浆前半纤维素提取、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纤维素在造纸以外的应用;木素产品链及木素利用的
近些年来,由于全社会对秸秆造纸的关注和对秸秆制浆特征认识的深入,出现了一批秸秆制浆新技术。对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业内的许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著《无污染制浆新技术》收录了以“无污染制浆新技术”为主题第41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的学术论文。
GB/T 8944(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聚干燥浆)浆包; ——第2部分:组合浆包。 本部分为GB/T 8944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801—3:1994((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3部分:组合浆包》(英文版)。 本部分与IS0 801-3:19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装运浆包的内容; ——更改了“组合浆包”的定义;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委员会(SAC/TC l4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栗建永、赵黎华、郭仁宏、张慧。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9706:1994《信息与文献文献用纸耐久性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与IS0 9706: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分别在附录D和附录E中列出。 本标准中的碱保留量采用了IS0 10716:1994的试验方法,其中文译文以附录C的形式出现。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删除国际标准的附录C; ——将国际标准附录B中关于认可符号及认可声明的使用方面的部分内容移到正文中。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图书馆。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纸浆造纸研究院、上海图书馆、中央档案馆、中国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茬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造纸学会脱水器材专业委员会、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熊造纸网毯有限公司、河北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新网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家祥、韩静芬、丁朝阳、付立兵、王海明、郭纪宗、胡博能、王群兴。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安林产化学工厂。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西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三鱼、甘启蒙、由凯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641—1987; ——LY/T l320—199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060—1998《柔软度测定仪》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060—1998JfN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13384等引用文件(见2,1998年版的2);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GB/T8942--2002《纸柔软度的测定》(见2,1998年版的2); ——删除了对产品分类的规定(见1998年版的3); ——对产品检验规则进行了修改,检验规则按检验分类、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判定规则分条进行描述(见5,1998年版的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长江造纸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599—2006《书画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阳、邢春荣、陈宇平。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599—2006《书画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阳、邢春荣、陈宇平。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纸浆模塑制品的原料、制造工艺和设备,以及CQJ超效浅层气浮白水回收系统;运用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各种施胶方法和纸浆的助留、助滤和增强技术,阐明了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因素;从产品质量和经济的角度,评价了纸浆模塑餐具常用的各种憎油、憎水的化工原料配方;介绍了造纸工业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为纸浆模塑工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技术改造提供参考。本书还列举了生产上常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了一些常用化工原料的制造方法。 本书适于从事纸浆模塑制品、制浆造纸行业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教材是根据1996年9月在四川都江堰召开的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学教材指导委员会,制浆造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上确定的分工任务编写的。 全书共分7章,主要有植物纤维原料的分析与检验、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分析与检验、化学纸浆及纸和纸板的化学分析、纸和纸板物理性能的检验、化工原料的分析、水及气体分析、环境保护的监测等内容。在编写本书时注意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既介绍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较注重实际动手操作,适合专业技术教育的知识结构要求。本书可提供给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浆造纸专业作为专业教材,也可提供给制浆造纸工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作为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造纸湿部化学》是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造纸过程中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各类造纸湿部化学品的特性、应用机理、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造纸湿部电荷测量和过程控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制浆造纸专业方向的学生了解并掌握造纸过程的造纸湿部化学相关知识。同时,本教材也可以作为造纸及相关工作者的技术读物。
湿纸页的成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造纸配料中的纤维、细小纤维、干扰物质、填料、色料、胶料、化学添加剂等都具有复杂的表面和胶体化学性能。特别是造纸配料的电荷、比表面积、吸附等表面化学现象不但影响纸质量等级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纸机的正常运转。纸厂一般可通过加用化学助剂来提高纸张强度、增加细料的留着和改善滤水性能。但国内纸厂在使用化学助剂中缺乏必要的监测和控制手段,湿部化学理论方面的指导也欠缺,往往出现化学助剂的使用效率低,成本高,甚至失败 的结果,这都是纸厂对化学助剂的使用不当引起的。 本书主要参考了WilliamE.scott、JamesRead、RobeatDavi-son和J.E.Unbeherd等有关造纸湿部化学方面的部分论述。特别是WilliamE.scott著的“PrinciplesofWet EndChemistry”中的 部分内容,以及参考TAPPI会议论文的有关资料编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