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黔、张惠玲主编的《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共分10章,重点介绍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仪表,目的是使读者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去设计简单控制系统,了解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等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本书作为高职高专与中职中专制浆造纸专业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作为企业培训用书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3038:1975《瓦楞纸板胶粘抗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本标准与ISO 3038:197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国际标准的第1章“范围”和第2章“应用领域”合并为本标准的第1章“范围”,其后各章编号顺次提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 3038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同时增加引用标准GB/T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10739-2002,eqv ISO187:1990)(本标准的第2章); ——修改了鉴定试样的仪器(本标准的4.3); ——增加铜块作为重砣的说明(本标准的4.9); ——按取样步骤将ISO 3038的第6章分成本标准的5.1~5.3,增加老化的标准大气条件(本标准的5.3); ——按制样步骤将ISO 3038的第7章分成本标准的6.1~6.3; ——增加胶粘线确定的有关说明(本标准的7.1); ——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卓德嘉薄膜(上海)有限公司、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小护士(天津)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邱文伦、高君、李萍、高凤娟。
GB/T 8944(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浆板浆包及浆块(急聚干燥浆)浆包; ——第2部分:组合浆包。 本部分为GB/T 8944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0 801—3:1994((纸浆成批销售质量的测定第3部分:组合浆包》(英文版)。 本部分与IS0 801-3:19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装运浆包的内容; ——更改了“组合浆包”的定义;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委员会(SAC/TC l4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栗建永、赵黎华、郭仁宏、张慧。
GB/T 24328《卫生纸及其制品》分为以下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及术语; ——第2部分:厚度、层积厚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抗张强度、裂断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 ——第4部分:湿抗张强度测定; ——第5部分:定量的测定; ——第6部分:吸水时间和吸水能力(篮筐浸没法); ——第7部分:球形耐破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4328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2625—4:2005《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4部分:抗张强度、裂断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12625—4:2005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ISO 12625—4:2005中抗张试验仪的夹头宽度规定为至少50 mm,本部分增加了15 mm的夹头 宽度,而且试样宽度也作了相应的增加; ——用GB/T 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
本标准规定了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用表层耐磨纸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用表层耐磨纸。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制浆造纸协会标准TAPPI T4590m—2003《纸张的表面强度(蜡棒起毛试验)》。 本标准与TAPPI T459om—2003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原理一章; ——增加了蜡棒部位名称示意图。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2594—2003《纸和纸板表面强度的测定(蜡棒法)》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GB/T 18359--2001《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8359--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将原标准名称中的“标准”更改为“要求”。 ——对纸张的分类及使用方法重新表述,新增涂布美术印刷纸和彩色胶版印刷纸的纸张类型,修改原标准中纸张的技术要求。 ——增加纸张吸水性的定量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取代原标准中施胶度的定量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增加制版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增加覆膜质量的定量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增加胶粘订书刊粘接强度的定量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增加教科书成品批量抽检办法。 本标准由新闻出版总署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壁纸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纯纸壁纸、纯无纺纸壁纸、纸基壁纸和无纺纸基壁纸。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 1667—1998《纸与纸板透气度测定仪》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 1667—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取消了对GB/T 458和IS0 5636—1的引用(1998年版的2);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13384等引用文件(见2,1998年版的2); ——删除了对产品分类的规定(见1998年版的3); ——将u形压力计要求由表格形式改为文字描述(见3.3.2,1998年版4.4); ——对产品检验规则进行了修改,检验规则按检验分类、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判定规则分条进行 描述(见5,1998年版的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
GB/T 22906《纸芯的测定》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试样的采取; ——第2部分:试样的温湿处理; ——第3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第5部分:同轴旋转特性的测定; ——第6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第7部分:弹性模量的测定(三点法); ——第8部分:固有频率和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模型分析法); ——第9部分:平压强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2906的第8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093—8:1997《纸和纸板 纸芯的测定 第8部分:用试验模型分析法测定固有频率和弹性模具》。 本部分与ISO11093—8:199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22906.2 纸芯的测定 第2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1676-1993《未漂白硫酸盐叶木桨》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