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学》介绍了印刷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印刷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润湿原理;水墨平衡;纸张输送与定位控制原理;印刷压力的计算和检测方法;图文变形原理;油墨转移方程及其应用;颜色复制基本理论;凹印、柔印和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油墨转移中的现象;印刷品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方法;印刷作业过程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和网点印花。本书引入了把印刷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抽象为物理或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有助于培养读者对印刷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印刷工艺学》可作为印刷、包装、平面设计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印刷类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印刷包装行业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技术人员、高级操作人员的学习参考。
本书共分为8章,可划分为4大部分。章和第二章讲解颜色的光学特性和视觉特性、颜色视觉规律和影响颜色感觉的因素,是构成颜色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计算颜色、表示颜色和测量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第七章介绍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学原理,用前几章的颜色理论阐述彩色复制的颜色传递过程、计算印刷品颜色的方法;第八章是配合本课程的实验部分,通过各种目视观察实验和颜色测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和规律,促进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在每章的后面,我们设计了习题或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这些习题都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或者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本书适合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以及与图像处理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本书力求颜色理论与彩
喷墨打印是以墨滴为基础,集喷射工艺、扩散沉积过程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于一体的先进微加工制造技术。《喷墨打印基础:喷墨与墨滴中的科学》立足于墨滴产生、滴落和碰撞的科学机理,系统地介绍了喷墨打印复杂过程、材料工艺等影响因素和喷墨各阶段表征方法。《喷墨打印基础:喷墨与墨滴中的科学》共16章,详细讨论了墨水从喷墨打印头内喷出,穿过空气然后撞击衬底并扩散,*后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介绍了喷墨打印过程各阶段的数值仿真方法,并阐述了射流与墨滴的可视化与测量以及流体与表面表征的实验技术;*后给出了喷墨打印的一些应用和对未来喷墨打印技术的展望。
折页装印刷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纸质印刷品。本书根据折页装的特点,将折页装分类成平行折折页装、特殊折页装和地图折折页装;从设计与印 刷结合的角度,介绍了折页装开本数及开本尺寸的范围和确定方法、开本形式、开本折页方式、折页装用纸要求、折页装的尺寸设计特点以及折页装与印刷设备的匹配关系;附录给出了各种印刷机印刷国际标准开本尺寸折页装数据,便于读者设计和印刷时查阅。 本书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适合印刷品设计人员、印刷企业业务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阅读和使用。
以海德堡印通流程为基础,涵盖了从图文处理到 CTP制版整个流程的操作。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印前图文处理的知识,掌握海德堡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使用技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印刷化学基础是印刷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书在介绍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物质间转化的化学变化规律时,着重介绍与印刷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基础理论,有关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界面化学基础。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教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印刷企业生产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组织编写,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印刷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评价和总结学习过程,推动学生主动构建探究式的学习体系。 本教材内容以印刷工艺流程为主线,按照印刷流程编写了七个教学单元,依次讲授印前、印中和印后过程中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检测和控制质量的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各印刷环节质量检测及分析的内容及标准,并通过对印刷过程中典型产品的质量鉴别,培养学生在印刷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印刷质量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大学专业详解》*部分主要就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热点问题以及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第二部分为 专业大类分析比较和热门专业推荐 ,对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理学类、土建类、海洋科学与工程类、航空航天工程类、文史哲类、经济金融类、生态与环境类、天文地球地质类、动物科学与医学类、交通类专业等13个专业门类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推荐了一些有前景的专业,旨在指导考生理性选择专业,不追热,不盲目,要理想与现实兼顾,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一份实实在在的、真正能够体现一个人靠劳动和付出而实现人生价值的专业,共推荐了理科、工科、文科、商科、医科等学科方向的54个专业,是在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一般家庭考生的背景的前提下选出的,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推荐理由。第三部分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对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及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98—1999、QB/T 2624--2003市H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单张纸胶印油墨》; ——调整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着色力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黏性指标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结膜干燥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2); ——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见3.1); ——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见3.2);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墨光泽检验方法(见附录C); ——
本书介绍了有关复相微纳米胶囊制备与电子墨水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电子墨水显示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组成及材料的选择,电子墨水制备中的基本问题;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全系稳定性计算,单分散乳液的控制和复凝聚法制备准均匀电子墨水微胶囊;黑白和三原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电子墨水的纳胶囊化方法及微纳米胶囊形成机理与电子墨水的电场响应特性等。
本书集实用性与全面性于一体,讲述了塑料改性技术、工艺与配方,并分领域对改性塑料的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一些较深的理论不作介绍,只讲述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相关改性理论。使读者能够从书中学到改性塑料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使用。 本书特点在于引用大量实例,加深了读者对塑料改性的理解,使读者阅读完本书后可马上在实际中应用。另外,本书基本涵盖了塑料改性方面的基本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飞腾创艺软件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方正飞腾创艺5.0的基本功能、报纸版心文件的创建、报纸版面的文字处理、报纸版面的段落设置、报纸版面的图像处理、报纸版面的图形处理、表格的制作、彩色版面的色彩传达、报纸版面的图文组合等内容,以及报纸排版工作中涉及的案例,包括头版的制作、内容版的制作、广告版的制作等。 本书力求帮助读者迅速掌握飞腾创艺软件在报纸排版中的应用方法、各种开本报纸的设计规范,清楚了解在报纸排版工作中常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易犯错误,熟练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排版师、图文制作设计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有志于从事排版设计工作人员的自学用书。
GB/T 14624的本部分代替GB/T 14624.2—1993《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14624.2—1993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刮样纸由晒图原纸改为80g/m2胶版印刷纸; ——对环境温度指数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湿度要求; ——取消了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荣海、田建中、吴敏、张进梅、苏传健。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4624.2—1993。
本书首先从单张纸胶印机基本原理和构成出发,针对印刷部件及输水、输墨部件和纸张走位与控制部件、传动部件和电器控制系统等各主要功能部件,提示基本原理,展示常见机型,部析典型机构,介绍操作、调节方法和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然后介绍卷筒纸胶印机,对高速印刷的典型部件结构及卷筒纸的输纸、收纸装置和印后成型加工系统进行了全面阐述。后,以胶印机为参考对象,对凸、凹、柔、丝以及其他印刷机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对比性讨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印刷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印刷机设计、操作及印刷企业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爱上3D打印机》由MakerBot创始人之一Bre Pettis、Fab学院教授Anna Kaziunas France和3D打印领域的达人Jay Shergill所著,介绍了MakerBot 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打印所需材料和方法,并教你如何真正打印出自己的作品。书中列举了10款经典的3D打印模型,供你一一制作。通过《爱上3D打印机》,你可以系统、完整地学习MakerBot的使用方法,并用它来设计、制作出现在*潮的3D打印作品。 《爱上3D打印机》是创客、制作达人必不可少的一本权威参考手册。
UV上光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迅速成为了印刷品装帧整饰的主力,甚至也是木材、建筑等行业作为材料整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各种行业杂志和书刊中出现了大量有关UV上光的文章。虽然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帮助下,信息的查找方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很容易通过网络查找到需要的信息。但是,作为印后工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把浩如烟海的信息汇总起来,系统地介绍一下,便于从事uV上光的技术人员查阅,如能对实践工作有所帮助,也算是对这个行业有所贡献。 上光是印刷品整饰的一个小部分,UV上光又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这样的小题目却蕴涵着很多内容;涉及化学、印刷适性、流变学、材料学、光学、力学多学科的内容,在这200多个问答中,如果其中有几个问答能够对生产有所帮助,这本书的整理也就值得了。随着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uV上光技术
本书经*专家组评审,人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八章:章在详细阐述印前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涉及领域的基础上,对传统印前技术和数字印前技术做简要的介绍;第二章详细介绍组成数字印前系统的软硬件设备;第三章阐述数字印前图形、文字的输入和处理原理、技术;第四章阐述数字印前图像的输入和处理原理、技术;第五章是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将分别处理的图形、文本、图像首先组合成单张页面,再拼版成大张印版图文的技术和方法;第六章论述图文信息的各种输出原理和技术;第七章论述印前流程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第八章在介绍印前流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印前流程计算机集成管理技术。
《印刷材料(第2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教材)》由唐裕标主编,《印刷材料(第2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介绍了常用印刷材料的知识,包括印刷纸张的种类、评价指标、计量、保管,印刷油墨的型号、性能、质量评价,以及包装印刷材料、数字印刷材料、橡皮布与胶辊、印版的基本知识。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重点章节配有“技能训练”和相应的“成绩评定表”,学生可以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材每章后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书汇集了2009~2010两届《印刷技术》全国有奖征文大赛的优秀稿件,每一篇稿件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印刷包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印刷包装领域技术创新的珍贵成果。 全书主要分为“专家论坛”、“印前新技术应用体会”、“胶印工艺质量”、“模切烫印工艺”、“故障排除”、“节能减排,改造创新”、“金点子”七个主题,能为印刷包装企业的生产人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供借鉴,对印刷包装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都是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