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导入、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直流电路、电容器、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瞬态过程。每单元列有具体明确的“职业岗位群应知应会目标”,每节后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后有“应知应会要点归纳”及“复习与考工模拟”;设计了“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由生产生活实例或实验作为单元相关学习内容的引导,改变过去从理论入手的知识讲解型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技能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
本书介绍了双拱曲面钢闸门,强地震区弧形钢闸门,大跨度、大宽比平面钢闸门和拦污栅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包括闸门门型、结构布置、荷载效应分析和应用工程等,重点介绍了利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分析三种闸门类型的整体受力和变形特点,以及拦污栅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水工模型试验。 本书可作为水工金属结构及相关设计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应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古建筑传统建筑装饰种类、构造及施工等知识,具有文字描述翔实、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本书分别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室内外空间分割、装饰语言及其构造和施工工艺、家具种类及传统构造、传统室内陈设语言、古建筑彩画、传统文化寓意的吉祥纹样等方面的知识,共计7章。本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加以示例说明,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建筑中具有中国建筑文化特点的构造名称及各部位的施工特殊工艺做法。 本书是古建筑工程管理、设计、施工人员及古建筑爱好者和初学者的一本工具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料。
本手册分上下两篇,共二十四章。 上篇为“水工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部分,是按新颁布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DL/T5057-1996)编写的。它分十四章,主要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性,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基本规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各类构件的承载力、裂缝、挠度等计算公式、实用计算图表和配筋构造规定。此外,还包括深受弯构件、叠合式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设计,非杆件体系结构按弹性应力图形配筋方法和非线性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方法,预埋件和支座的设计构造,钢筋混凝土牛腿和基础设计等内容。 下篇为“结构构件内力计算”部分,共十章,分别列有常用的数学力学计算公式和荷载资料,梁、板、刚架、排架、拱的内力计算图表以及水
本书从故障信息的基本观点出发,对新型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是在作者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和科研成果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内容分三部分,部分是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第二部分是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第三部分是自适应继电保护和自适应自动重合闸。 本书读者对象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制造和运行单位中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的教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适合作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生的教材。
《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全、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太湖流域水利上投资战略研究中,分析了总结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大国家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外国资本,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等投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微波工程技术(第2版)》包括微波技术8章(章至第8章)、微波管原理6章(第9章至4章)和微波管材料与制造工艺4章(5章至8章),三部分共18章。其中微波技术部分以波导系统为主,简单介绍了微带线及微带元件,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增加了高功率微波的传输与模式变换的内容;微波管原理部分则包括了传统微波管、毫米波、亚毫米波和新型器件、相对论电子注器件,删去了版中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内容;材料及制造工艺部分只涉及微波电真空器件所用材料和零件的制造、处理、连接及总成工艺。书中内容以阐述物理概念为主,尽可能减少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
电流变技术被人们认为是一门极富革命和创新意识的高新科学技术,有人认为它是当代一门未来技术,有人认为它能引起某些工程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并从中看到了第三个机器时代的曙光,也有人认为它具有为社会创造成亿元经济效益的潜力。 本书是作者在此领域从事多年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专著,全书共有六章,章介绍了有关电流变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当前的现状、存在问题;第二章阐述电流变效应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介绍电流变液体的组成、性能及影响其性能的有关因素;第四章介绍测试电流变液体性能的有关仪器设备、测试方法和标准;第五章介绍电流变技术的工程应用及举例;第六章是全书的总结,详谈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最后还附有电流变技术的重要文献和资料。 由于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热门科学,外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本书以《水闸安全鉴定规定》为基础,对其规定的具体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具体工作内容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对相关的鉴定程序、部门职责等方面的规定,形成一整套可以用来指导水闸安全鉴定的技术。希望能对全国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为保障水闸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利部在1994年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作为水利百科全书的副卷,收录了对中国现代水利建设作出贡献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英雄模范3600余人,其中有关水文事业的人物有230余人,河北省水文系统郭文英、张秀庚2人被列入其中。尽管这个名单刊登得还不完全,但可反映现代水文人物的轮廓。
本书主要总结了国网浙江电力ERP系统运维十多年来的管理经验,从运维管理体系、运维内容、管理制度、运维规范、运维工具、运维流程等方面,结合运维典型案例,介绍了浙江电力的运维工作情况,分享运维管理经验。内容主要来源日常运维的总结、报告、典型案例、汇报材料等。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ITIL运维管理理论研究,落地到实际可操作的运维实践,并结合电网企业信息运维的特点,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电力ERP运维的特点。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ERP等相关信息应用系统运维的管理人员,尤其对电力行业的ERP从业者,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了砂石材料试验、石灰和水泥试验、水泥混凝土和砂浆试验、沥青材料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钢材试验等检测试验内容。试验内容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从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出发,选取相关试验项目,介绍试验目的与适用范围、仪器设备与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整理等内容。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实训教材,与建筑工程材料教材配套使用。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训/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为高等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中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师生及人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12K404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为新编图集,适用于新建民用建筑中以低温热水为热媒或以加热电缆为加热元件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可参照执行。 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填充式、预制沟槽保温板、预制轻薄供暖板以及加热电缆四种形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相关内容,对原图集内容做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其中混凝土填充式包括平面示例、加热管敷设方式、绝热层及伸缩缝做法、地面构造做法、分集水器安装、混水系统及不同温控方式示意图等;预制沟槽保温板及预制轻薄供暖板,包括平面保温板布置示例、大样图、地面构造做法等详图;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包括单、双导发热电缆结构示意图、铺设平面图、安装详图、地面构造图、电气布线图、温控盒接线图以及宴会厅设计示例等。 本
《三峡电站精益生产管理》以三峡全电站机组投产收官和三峡电厂建厂10周年为契机,三峡电厂组织编撰了《三峡电站精益生产管理》一书。《三峡电站精益生产管理》作者张诚、马振波从亲身实践出发,较为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三峡电站运行、检修、安全管理、自主科研等方面的理念、实务与经验。希望《三峡电站精益生产管理》能为我国今后的大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乃至其他大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