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 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涝区、农田、城市、乡镇和村庄、重要场(厂)区、治涝工程体系。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治涝要求,规范涝区治理的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治涝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蓄水安全鉴定、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明确规定:水库工程下闸蓄水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已提交;大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中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本书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鉴定的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鉴定导则》(SL670-2015)的具体要求,针对各参建单位自检报告需反映的内容,编写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报告、工程地质自检报告、工程施工监理自检报告、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金属结构自检报告、工程施工自检报告、工程安全监测自检报告、运行管理工作报告、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的写作要点,并附报告示例,以便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本书为《报告集》的第3卷,共分4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对策;对我国洪水、风暴潮、旱涝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趋势、防御对策及城市防洪的防洪减灾系统的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起源和象征,直到 ,尼罗河河水依然是埃及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社会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埃及就针对尼罗河采取了一系列治理、管理措施,积累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尼罗河河水资源为整个流域各国所共有,任何一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均会对整个流域各国的利益产生影响。如何分配水资源,协调各国利益,是摆在流域各国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书梳理了尼罗河的起源、概况以及流域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分析了埃及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期望能对埃及以及其他境内有 河流、面临相似问题的 产生帮助。
《水处理技术》(作者黄跃华、许铁夫、杨丽英)主要介绍了水资源与水环境、水质标准,水处理方法及水处理工艺。在编写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水处理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规范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14)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5节42条8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评定标准、外观质量评定程序、检测项目质量评定、检查项目质量评定、外观质量得分率、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外观质量评定结论核定、附则、附录等。
本书详细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与河口演变特性,对河道动床阻力、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规律等基本问题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并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数学模型计算系统地论述了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相互作用规律,提出了河口淤积延伸与反馈影响动态响应关系等多项创新成果,是一部涉及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河流模拟技术、河口海岸动力学等学科的科技专著。 本书可供广大治黄工作者、河流泥沙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