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成其他学者在林冠截留、积雪融雪、降雨入渗、地表径流、蒸腾蒸发及补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降雨入渗过程的地下水补给模型。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收集、筛选、处理地下水补给模拟过程涉及的大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构建数据驱动模型;本书将其他学者在林冠截留、积雪融雪、入渗、径流、蒸腾蒸发及补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功能模块,不仅可以获得地下水补给强度的时空分布,还可以输出蒸腾蒸发、气温、降雨、土壤植被等参数的空间分布;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下水补给强度研究成果和衰退曲线位移法在不同流域尺度和月时间尺度上,率定降雨入渗补给物理过程模型参数;以美国密歇根州43年气象资料为基础,外推未来30年的气温与降雨量,模拟美国密歇根州70年来的地下水补给强度变化,研究全球变
本书主要内容有:1)总结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形势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及管理需求。3)整理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4)提出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及概念,以及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划分依据和主要划分类型。5)针对超采区、地面沉降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类型提出水位划分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基于RS/GIS技术的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 (G19990436)课题“黄河流域水循环动力学机制与模拟” (G1999043601)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推求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文参数,包括土壤水分、蒸发等,分析这些水文参数与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全书共分九章。章和第二章介绍了水资源遥感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了黄河流域蒸散量、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变化、流域地表干旱状况变化和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变化趋势;第八章阐述了黄河源区水循环过程;第九章对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中RS/GIS方法进行了评价。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
根据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实际,将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的问题放在流域水资源演变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统一背景下进行研究,提高了该地区“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模式,揭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间相互依存的定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建立了干旱区生态需水量及水浆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该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改善方案、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持对策,对大西北开发的宏观决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指导书,从我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从安全管理人员角度阐述安全管理内容及方法等。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生产法规及技术标准,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基础、运行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应急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安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汉江哺育整个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地,共约6000万人口。到 ,北京市民打开厨房水龙头,每一滴水中都有70%来自汉江,而在天津则是全部。” 《汉水的身世》是一本融合自然、历史、现实、人文与现实的非虚构力作,写出汉水作为一条古老江河的时代感和生命感,关注它自身和它的子民、环境、历史与现实。 全书分五章: 章南水北调的宏图,以作者与母亲河的感情为出发点,揭示汉水的身世变迁和她在南水北调背景下的承担与命运,点明她对于中国的意义;第二章移民的望乡,看见汉水移民的牺牲付出与生活现实;第三章航道的兴衰,写汉江的航运史,包括沿江水手、纤夫、帆船、码头、商号的变迁,在历 漕运的地位、与水坝的关联,以及“黄金水道”的未来;第四章“鱼与渔”的惆怅,以长江汉江十年禁渔为背景,谱写献给汉水鱼类
......
本书从民族地区水资源税改革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出发,以利益分析、矛盾分析为依据,以共容利益实现与增进为原则,探讨民族地区水资源税改革的共容利益实现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并从利益相关者利益共容视角设计民族地区水资源税制度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