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除绪论外共分七章,主要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的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的量化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智能算法,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可变模糊集合理论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本教材为高等学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也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农业水利工程、城市水务工程等专业师生阅读,并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的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水资 源开发利用情况、江河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人员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图说南水北调》主要针对社会大众、尤其是知识大众编写。采用各类数据图表加卡通漫画插图的方式,详尽解释南水北调工程整体情况,从而做到有理有据,用客观数字说话,使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客观深入的认识。内容编写力求简明扼要,一个图表对应一段文字。从南水北调的建前、建中、建后三个阶段对工程、社会、国家各种层级的影响来展示详尽数据。
本书主要内容有:1)总结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形势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及管理需求。3)整理分析地下水水位控制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4)提出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及概念,以及地下水控制水位类型划分依据和主要划分类型。5)针对超采区、地面沉降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类型提出水位划分方法,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河南省水资源》是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的河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专项科研成果。本次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为指导,在明晰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由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状态、水资源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统一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本书共分13章,是一部集资料性、系统性、方法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水利、水文、水资源科学专著,可供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环境地质等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本书在总结城市水环境管理中的综合水质评价问题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其特点是既能定性评价、也能定量评价;既不会因个别水质指标较差就否定整体水质,又能对河流整体水质做出合理的评价;既可以用于一条河流不同断面水质的客观比较,又可以用于不同河流水质的评价分析;既可以在同一类别中比较水质的优劣,也可以对劣V类水比较污染的严重程度,并判断水体黑臭与否。这些都是现行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与之相比,水质标识指数法更科学合理。 本书适用于水环境管理工作者、环境保护科技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书后附水质标识指数计算程序光盘,以便于读者使用该方法开展综合水质评价。
“基于RS/GIS技术的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 (G19990436)课题“黄河流域水循环动力学机制与模拟” (G1999043601)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推求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文参数,包括土壤水分、蒸发等,分析这些水文参数与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全书共分九章。章和第二章介绍了水资源遥感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了黄河流域蒸散量、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变化、流域地表干旱状况变化和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变化趋势;第八章阐述了黄河源区水循环过程;第九章对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中RS/GIS方法进行了评价。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
《地下水数值模拟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系统地讲述了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原理、求解过程、常用软件及实例应用。全书共分七章,*章主要介绍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的概念及特点;第二章主要讲解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及求解过程;第三章着重讲述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及求解过程;第四章主要介绍反求模型参数的数值方法;第五章主要讲解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处理方法;第六章主要介绍地下水数值模拟常用软件GMS及其使用;第七章以海水入侵的实例研究展示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通过实践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下水数值模拟基础/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水文地质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资源司、水资源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福兴、陈明、管恩宏、万育生、齐兵强、耿雷华、张继群、刘永攀、孙荣强、陈晓燕、戴星、孙淑云、陈莹、朱厚华。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供需平衡预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制《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共7章30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分区原则、水平年设定、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现状调查与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引用标准等作了规定; ——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及对资料的要求、成果资料的收集与对资料的要求作了规定; ——对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供水量调查统计、用水量调查统计、用水耗损量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规定; ——对需水预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本教材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构造运动及其形迹的研究,自然地质作用,地下水概论,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坝的工程地质研究,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水库的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数字地球简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 本教材注重吸收*的前沿科研成果,同时介绍了治理自然地质灾害的实例,特别是在每章都以典型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本教材涉及知识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威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关于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以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及生态需水研究作为本书的基本论点,揭示该地区的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需水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研究分析该地区水文循环、环境与生态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我国亚热带地区水文循环要素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分析了近50年来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事实,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要素演变的驱动作用和机理。在全面评价华南地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现状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华南地区生态需水量
本书总体上按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的时间尺度,从水库的长期调度、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到水、火电站短期经济运行,系统介绍了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中的各种调度模型及常用调度方法。 全书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的思想及调度的主要内容;水库调度的常规方法;优化调度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及优化调度方法;电力系统中水电站的短期经济运行;水库调度的不确定型模型及其运行调度的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每章均配有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对该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本书既可作为大学本科、专科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水利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综合利用水库及兴利调节计算,防洪减灾规划,水能利用及水电站主要特征参数选择,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及水库群水利水能计算,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及水库调度,以及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 本教材主要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水资源规划、利用、管理、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经营管理。自加雷特·哈丁首次提出“公地悲剧”概念和问题,指出公共资源通常面临过度开发或使用,以至于发生资源耗竭现象以来,公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界所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公共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公共资源的物品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增强,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在政府对许多领域进行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一样具有管制放松的余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很自然地产生了引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思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公共资源在多大
修订SL61-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依据为2000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和SL 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L61-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进行系统设计时工作制式和通信方式的选择原则、系统应能达到的技术指标要求、数据传输格式和编码格式的要求、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等; ——系统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装调试的要求; ——系统考核、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对SL61-94进行修改的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了引用标准和术语、符号及代号一章; ——调整明确了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的具体内容; ——增加了多种通信方式并重新规定了数据格式; ——修改补充了中心站数据处理技术内容; —
《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立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规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治理与开发志》,全书共分淮河防洪工程、沂沭泗河防洪工程、除涝治碱、灌溉供水、水土保持、航运六篇。该卷如实记述治淮工程历经的史实,客观反映古、今治淮历史,重点介绍新中国治淮的巨大成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参阅。
顾圣平、田富强、徐得潜主编的《水资源规划及 利用(水利水电工程第2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 核心课程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的 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综 合利用的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 析与配置,综合利用水库及兴利调节计算,防洪减灾 规划,水能利用及水电站主要特征参数选择,河流综 合利用规划及水库群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与水资 源管理,以及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 本书主要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水资源规划 及利用 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专业相关课 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水资源规划、利用、管理、 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水是世界上重要的资源之一,自1999年以来,Peter H.Gleick等学者开始编著系列著作《世界之水》,由美国岛屿出版社每两年出版一卷。《世界之水:2008~2009年度淡水资源报告》是该系列著作的第6卷,是一本关于21世纪全球淡水资源使用和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问题的综合性著作。《世界之水:2008~2009年度淡水资源报告》正文包括6个部分,提出了“水峰值”概念和水“软途径”模式,对水资源的商业使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长远发展目标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以及美国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此外,《世界之水:2008~2009年度淡水资源报告》附录中还提供了几个典型的水工程实例和全球水冲突事件编年表,以及大量数据资料。后,《世界之水:2008~2009年度淡水资源报告》提供了《世界之水》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