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和总结了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水工混凝土材料应用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研究应用成果。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筑坝材料技术,常态混凝土防裂技术,超高粉煤灰掺量技术,抗冲耐磨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四级配碾压混凝土技术,新型硬填料技术,水下不分散浆液技术,高碳铬铁合金炉渣作为混凝土用骨料技术,环氧树脂材料及灌浆技术等。
《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特性》阐述了气候变化条件下冻融、持续低温、干旱等气候事件对水工混凝土的力学、抗冻、干缩变形与抗裂性等宏观性能,气泡参数、水化体系结构与微裂缝、孔结构等微观、亚微观性能演变的影响规律以及水工混凝土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抗裂性评估方法。并对水工混凝土应对低温、干旱等事件的防护措施与工程实例以及未来气候变对水利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特性》包括了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力学、抗冻、变形与抗裂、微观特性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大量翔实的试验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可作为从事混凝土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水工材料专业的师生参考。
渗流学科是一个覆盖面极广和领域,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铁路、公路、港口、防灾减灾、农田水利、石油、矿山、建筑、环境保护等众多行业。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来,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所开展的全国堤防建筑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大部分问题均与渗流有关,防渗加固技术也有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西南水电建设如火如茶,渗控技术尤为关键。渗控技术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内容涉及渗流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研究;渗透变形试验;渗流数值模拟计算,渗流控制措施及经验总结;堤坝隐患探测、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技术,地下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多场耦合、多相渗流及石山、石油、交通、建筑等领域渗流问题。本论文集涵盖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
水利标准化工作作为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和手段,是水利行业的主要技术保证。多年来,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水利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新的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同粮食、油气资源一起列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将水资源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与目标,我国水利标准化工作和水利事业一样,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利现代化,我们对水利技术标准和与水利行业密切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汇编,出版《水利技术标准汇编》(下称《汇编》),以满足广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 本《汇编》收录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所列标准以及直接为水利建设服务的主要相关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11号),对原水电部1982年发布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 105—82)进行修订,体例格式参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根据水工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对SD 105—82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删除原规程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水泥”、“混合材”、“外加剂”等内容,以及有关章节中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方法。 ——增补“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补充和完善原规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快速试验检测方法。 ——开展适量专题试验,增补人工砂石粉含量、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以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人阻力测定方法等。 ——增
"本书介绍了喷水推进泵及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优化了格栅、进水流道、喷口等部件,着重从流动和水力特性等方面阐述格栅、进水流道、推进泵、喷口等部件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喷水推进泵及泵装置的汽蚀空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