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为《中国建筑美学》,实际上中国建筑美学的涉及面很广,这里只是尽力把握住主干,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综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概述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以木构架建筑为主干,分析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推力。提出了“综合推力说”,论证了自然力、材料力与社会力、心理力的多因子合力作用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建筑中,强因子的转移、变化。扼要论述了木构架建筑体系所呈现的若干重要的特性。二是阐释中国建筑的构成形态和审美意匠。在单体建筑层次,探讨了中国建筑的“基本型”,揭示了官式建筑区分“正式”与“杂式”-的深刻意义。从“下分”台基、“中分”屋身和“上分”屋顶,对单体建筑的组成部分展开了构成形态、构成机制和审美意匠、审美机制的分析。在建筑组群层次,阐述了庭院式布局的缘由、作用和潜能。将
《装修常见问题120例》以家装流程为主线,包括装修准备、装修预算、装修选材、装修设计、环保细节、装修安全、装修施工七章,每章以生动形象的业主装修案例,给出专家分析和解决方案。通过披露装修过来人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资深室内设计师提供的专业建议,提醒业主在装修时少走弯路,规避误区,避免遗憾。本书的形式设计使阅读一目了然,轻松掌握,易学易用。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了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形”“数”“理”逐层递进深入的编制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继而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一般工业项目和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人员,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科研等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是水质基准系列书之一。《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汇编了大量资料和文献,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水质基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二三十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和成果,分别总结了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和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推导的理论和方法、健康风险评估和生物累积因子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水质基准相关参数推导的案例分析。《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内容包括水质基准的概念、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外水质基准与环境标准的分析对比、水质基准的运用和实践。《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是对当前水质基准的理论和方法学的系统总结,涉及了很多有关水质基准理论与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并对环境暴露、生物富集和风险评估等国际前沿学科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外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的
本书旨在提高测绘书籍的编辑出版质量,充分发挥测绘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测绘科技进步,鼓励测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书分为两部分“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和“重庆市测绘学会2005—2006年学术论文集”两部分,全面论述了城乡建设中的现代测绘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全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内容丰富。
本书以浙江省安吉县赋石灌区为例,对赋石灌区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主要内容包括安吉赋石灌区的发展历程和概况、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升级和改造、数字灌区建设等。标准化建设是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基础,在赋石灌区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信息化升级和改造,包括感知体系建设、网络建设、自动化建设等“补短板”建设,为之后的智慧灌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智慧灌区为目标的现代化灌区建设,包括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建设、数据仓建设、模型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等,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适合于对灌区现代化建设有兴趣的读者、对水利智慧灌区有研究的同行、水利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等对象阅读。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著的《景观都市主义》由九个章节组成,通过3个部分介绍景观都市主义的思想发展史。本书的靠前部分,靠前章到第3章梳理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这3章将景观都市主义言论的出现置于后现代建筑文化以及对现代主义规划批判的背景中,并以宣称景观设计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专家结束。本书的第2部分,第4章至第6章揭示了景观都市主义出现的经济和政治背景。这些章节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定位在后福特主义城市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中,而非其声称的起源于建筑文化的自主性。本书的第3部分,也是很后一部分,第7章至第9章回顾了这个主题相关不同形式的主观性和表达方法。这一部分内容重新审视了19世纪景观设计的起源,景观设计是一个学术性的学科和自由的职业负责城市的建设,而非田园牧歌般的游离在城市之外。
为提高上饶市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水平,加强道路交通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借鉴靠前外优选经验并结合地方特色,制定本导则。本导则适用于城市道路及市区范围内其它允许通行的公众场所,如巷道、街坊路、厂矿道路等。市区范围内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在满足相关国家、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宜可参照本导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