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后方可报名参加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分为两个半天,分别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考试;专业考试分为两天,分别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案例考试。基础考试不分执业类别,专业考试分执业类别。 本书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帮助考生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而且可作为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的辅导读本和高等院校师生教学、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9章,涉及海岸泥沙运动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及海岸泥沙模型试验等多方面内容。可供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及高等院校的科研设计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利用天然示踪和人工示踪调查堤坝渗流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堤坝集中渗漏通道的形成机理。全书共分九章,包括总论、堤坝建设各阶段渗漏研究、渗流研究常规方法、温度示踪方法、环境同位素示踪及水化学方法、人工示踪方法、示踪方法测定裂隙岩体渗透性、堤坝管涌和接触冲刷破坏机理、水库内部的渗漏试验。本书重视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检验理论的可靠性。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三峡发生从河到湖的巨大变迁的临界点上,我们进入,我们记录,我们见证。即将消失的,我们留下了它们的身影;正在发生的,我们记下了它们的过程;将要发生的,我们与所有的读者共同期待并且深深祝福。李金龙编
《千古黄河》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以其专学,混凝心血,写出二千年来黄河历史,探求河患的根源,并尝试总结古今治河经验。读者不仅可从《千古黄河》中详细认识黄河水文,更可见历代治河者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所付出的努力。现列为"远东精选"丛书之中。
李殿魁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是山东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已完成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增列专题《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和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巧川海动力输沙建专黄河口双道堤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持续对黄河三角洲的同土淤蚀、牛态演进、海况变迁、海岸防护等进行监测研究。前两个成果足研究如何在黄河河口前沿强化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保证河口长期稳定;本成果则是研究如何在海岸带弱化海动力,促进泥沙沉降、维持岸线稳定、防治国土蚀退和恢复湿地生态,同时对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曲大潮流系统的结合部强力输送黄河泥沙等进行了探索分析。 《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区”
2005年颁布、实施的《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部分:土建工程》(DL/T5113.1-2005)(简称《评定标准》),是当前水电水利工程(涉及水利和电力行业)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本书是应用该标准的学习辅导材料。全书共六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章)介绍验收评优体系;第二部分(第二章)介绍《评定标准》的质量评定表格填写基本要求;第三部分(第三~六章)按照专业进行质量评定表格应用示范。本书由参加DL/T5113.1-2005起草的专家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使用,对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浙江——字里行间流动的水,山河湖泊涌动的泉,一个爱水亲水恋水依水治水用水的地方。这里盘踞着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八条长龙,静卧着东钱湖、西湖、鉴湖、南湖湖泊,密布着杭嘉湖、姚慈、绍虞、温瑞、台州五大平原河网。浙江犹如一名清秀水灵的江南女子,密布的河网、八大水系便是让她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 水,赐给浙江物华天宝;水,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就钱塘江来说,几千年来,平均2.7年就有一年发生大洪涝灾害,3.4年就有一年大旱灾,7.3年就有一年大潮灾。特别是河口地区潮强流急,风潮洪涝,灾害不断。这足以说明钱塘江水患之严重。然而,尽管钱塘江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灾难,但历史不断证明,人们在遭受水虐,饱受水害和防灾抗灾,变害为利的过程中,努力地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浙江——字里行间流动的水,山河湖泊涌动的泉,一个爱水亲水恋水依水治水用水的地方。这里盘踞着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八条长龙,静卧着东钱湖、西湖、鉴湖、南湖湖泊,密布着杭嘉湖、姚慈、绍虞、温瑞、台州五大平原河网。浙江犹如一名清秀水灵的江南女子,密布的河网、八大水系便是让她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 水,赐给浙江物华天宝;水,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就钱塘江来说,几千年来,平均2.7年就有一年发生大洪涝灾害,3.4年就有一年大旱灾,7.3年就有一年大潮灾。特别是河口地区潮强流急,风潮洪涝,灾害不断。这足以说明钱塘江水患之严重。然而,尽管钱塘江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灾难,但历史不断证明,人们在遭受水虐,饱受水害和防灾抗灾,变害为利的过程中,努力地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千古黄河》作者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以其专学,混凝心血,写出二千年来黄河历史,探求河患的根源,并尝试总结古今治河经验。读者不仅可从《千古黄河》中详细认识黄河水文,更可见历代治河者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所付出的努力。现列为"远东精选"丛书之中。
本书从数学模型、知识模型和试验选优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适用于某些多维动态规划、大线性规划、复杂非线性规划和某些定性、模拟系统的试验选优方法以及在某些复杂水利系统优化规划中的应用实例。本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基本上都是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6章,除了、2章外,其他各章均有实例介绍,可供读者在研究和应用时参考。本书适合管理、水利专业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一条世界闻名的万里巨流。几千年来,它曾经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成长,又给沿河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为了除黄河之,害兴黄河之利,勤劳勇敢的我国人民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斗争,并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治河的科学技术,兴修了众多的灌溉工程,开凿了驰名中外的大运河,取得了丰富的治河经验,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著名治河人物。虽然于由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前人并未能扭转黄河危害的历史,但他们在治河上的业绩,却是永远不能磨灭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根治和开发黄河,让黄河水利资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研究历代人民治黄的经验教训,把前人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继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完成了’98洪水水文资料整编及野外勘测的基础上,编写了《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从流域概况、气候背景、水文站网、泥沙冲淤、水环境监测、水位流量关系等方面,对1998年洪水的成因、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作了准确而概括的介绍,并对水库、湖泊、溃垸分洪、排涝和森林对洪水的影响及中下游干流水位偏高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文字精练,有大量珍贵数据和多幅彩色插图,是准确反映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情况的专业书籍,具有性、资料性和可检索性。本书对实施灾后重建,修订长江防洪规划,指导今后的测洪报汛,发展水文预报技术,完善防洪调度和开发治理长江有着多方面的研究和使用价值。本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设计与防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详实全面,体裁新颖,配有的计算实例,实用性强。主要内容包括:洪水设计的数理统计方法、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及可能洪水的估算,防洪工程、水库防洪计算、防洪减灾工作体系、洪水预报及森林植被对暴雨洪水的影响。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利、防汛、河道整治、桥涵设计、排水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
“长江防洪智能应急响应系统”是长江防讯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考虑长江洪水特性,并结合几十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防洪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实现了防洪调度实时决策和应急响应救灾指挥的现代化管理。该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救灾现场的应急指挥,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水动力模型实现了洪水灾情的实时评估和洪泛区的管理。该系统优点突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将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对加快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对该项目成果的全面系统的总结。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理论概念的阐述,又有具体技术实现过程的详细描述,并附录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
水是支撑地球生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为了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和陆地水文循环的规律,水文系统方法论得到了发展。本书是关于水文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方法的一本著作。它既有作者对过去水文系统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研究的成果总结,也有作者近几年开展的环境这化下流域水文循环复杂性探索以及分布式流域水循环模似与应用的成果。全书分为七章,分别从水文循环及水文系统的基本概念、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原理、水文非线性系统描述的泛函模型方法、集总式的水文非线性概念性模型途径,以及流域分布式水循环系统多个层面,阐述水文非线性系统模拟、水文预报、水量转化分析、水资源评价和水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应用实例。本书可供地球科学、水利工程、农学、环境类的水文水资源及其相关专业研究者、教师、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学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完成了’98洪水水文资料整编及野外勘测的基础上,编写了《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从流域概况、气候背景、水文站网、泥沙冲淤、水环境监测、水位流量关系等方面,对1998年洪水的成因、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作了准确而概括的介绍,并对水库、湖泊、溃垸分洪、排涝和森林对洪水的影响及中下游干流水位偏高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文字精练,有大量珍贵数据和多幅彩色插图,是准确反映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情况的专业书籍,具有性、资料性和可检索性。本书对实施灾后重建,修订长江防洪规划,指导今后的测洪报汛,发展水文预报技术,完善防洪调度和开发治理长江有着多方面的研究和使用价值。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