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历代治河方略探讨,主要包括上古治河策略、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治河发展,北宋利河御敌,金元利河南行,宋元治河成就,明清治河方法,以及潘季驯、靳辅、陈潢、魏源等的业绩、观点,还包括兴利除害的设想、欧风东渐后治河策略的趋向等。
在我国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 疏浚砂石不仅不是废料,而是十分稀缺的工程建设资源。为促进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综合利用,本书对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了论述,主要论述内容包括: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利用及权属安排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实践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体系 河道疏浚砂石出让交易方式与交易机制研究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出让激励机制研究等。本书还提出了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政策建议,并编制了《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 建议稿》。 本书可供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河道管理机关 航道管理部门 河道采砂管理部门 河道疏浚项目法人和承包单位等相关单位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借鉴。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需要,提高概(估)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有关规定,在水建[1998]15号文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近些年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制定了本编制规定。它是编制和审批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的依据,也是编制工程标底的指导性标准。本规定适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型水利项目。工程的设计概(估)算应按编制年的政策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若工程开工年份的设计方案及价格水平与初步设计概算有明显变化时,则其初步设计概算应重编报批。本规定由水利部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负责管理与解释。
李卓、何勇军、范光亚、徐海峰、李宏恩编著的《山洪易发区灾变监测技术指南》为《山洪易发区水库致灾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丛书》之一。有效而系统的监测是进行山洪易发区灾害预测预警,制定防灾、抢险及救灾方案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从而 限度地发挥减灾系统工程的效益,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本书围绕山洪易发区水库安全监测技术,主要对水库上游流域洪水监测、近坝库岸边坡监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及水库安全评价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本书可作为有关设计院、水库大坝管理单位和从事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开展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参考用书。
李卓、何勇军、范光亚、徐海峰、李宏恩编著的《山洪易发区灾变监测技术指南》为《山洪易发区水库致灾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丛书》之一。有效而系统的监测是进行山洪易发区灾害预测预警,制定防灾、抢险及救灾方案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从而 限度地发挥减灾系统工程的效益,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本书围绕山洪易发区水库安全监测技术,主要对水库上游流域洪水监测、近坝库岸边坡监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及水库安全评价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本书可作为有关设计院、水库大坝管理单位和从事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开展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堤防工程的设计和易发生险情的机理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为了宣传和普及气候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在全球变化问题上的科学认识,我们组织编撰出版这套《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本套丛书一共18册,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以大量监测数据为基础,揭示全球变化的苦干事实及其在各个分系统中的表现形式;二是以太阳辐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环境和生态演变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气候变化的成因;三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人类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各种对策、途径和方法。该丛书的出版,旨在使人们对全球变化有清醒而全面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全球变化,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范围内认识我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决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对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领导人,尤其是周恩来、李先念、江泽民等的治水思想和实践作了细致的探究;二、对新中国治水史的若干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探讨了新中国治理黄河、长江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王化云和陶述曾的治水人生。书稿追溯与考察中共领导治水事业的历史,系统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鉴往知今。
沈大军、张春玲、刘卓、肖伟华编写的《湖泊管理研究》是关于我国湖泊管理和保护的论著,全书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湖泊管理框架与存在问题、国外湖泊管理经验和发展趋势,建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定位,提出了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和保护的对策措施。全书主要包括:我国湖泊现状;我国现行湖泊管理;国外湖泊管理和保护经验;我国水行政主管部门湖泊管理和保护定位;我国新时期湖泊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等内容。 《湖泊管理研究》具有实践性和政策性强、系统全面的特点,可供水利、水资源、水环境、经济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管理及决策者参考使用。
黄福贵、罗玉丽等编著的这本《灌区引水对黄河干支流水沙影响研究》通过对黄河上中游大中型灌区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全面整理计算了灌区引水引沙、排水排沙数据,系统分析了黄河上中游重点灌区引水引沙特点以及宁蒙河段、渭河干流径流输沙的特点及其变化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建立了灌区引水引沙与所在河流水沙的关系,定量评价了宁蒙灌区引水对黄河干流水沙变化的影响程度、关中灌区引水对渭河干支流及其入黄水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灌区引水对黄河干支流水沙影响研究》可供从事流域管理、水资源研究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范天印、汪小刚主编的《堰塞坝险情特征与应急处置》重点分析了堰塞坝的形成条件与机理、险情特征,以及险情勘察、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主要内容包括:堰塞湖与堰塞坝的概念与分类,不同类型的堰塞坝形成条件、机理与可能性判断,堰塞坝的特点、险情特征与灾变过程,堰塞坝险情勘察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险情研判、溃决洪水计算、坝体稳定分析,堰塞坝的应急处置工程、非工程措施与组织实施,堰塞坝险情的应急管理, ,通过 外堰塞坝险情的应急处置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堰塞坝险情应急处置各方面的内容。 本书立足于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要,提升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技术研究及实战水平,为服务广大官兵而编写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防灾减灾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防汛机动抢险队伍的建设管理情况,主要介绍了防汛抢险工程设备、移动发电和照明设备两类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本书立足于实效性和实用性,对江苏省防汛抢险一线装备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