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刚主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背景、理论、小流域调查、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治理措施、关键技术研究、政策与管理、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大流域的水源保护等方面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全国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事业。《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本书聚焦长江上游水库群防洪调度问题,深入剖析了长江川渝河段、荆江河段、城陵矶地区、武汉地区等防洪重点区域的防洪需求,全面厘清各重点防洪区域之间、长江上游水库之间,以及长江上游水库群与重点防洪区域之间的重要关系,运用水文水资源、数理统计学、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上下游与干支流统筹兼顾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水库群防洪库容动态预留分配、多区域协同防洪补偿调度、适应不同类型洪水实时调度、水库群防洪调度风险效益评估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 本书适合于水利、电力、交通、地理、气象、环保、国土资源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毕小刚主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背景、理论、小流域调查、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治理措施、关键技术研究、政策与管理、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大流域的水源保护等方面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全国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事业。《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黄河历史洪水调查、考证和研究》一书是作者继《黄河流域暴雨与洪水》以后又一部论著。前一本书偏重于从宏观方面论述了黄河洪水的全貌,分别从暴雨特性、洪水来源、洪水遭遇、历史洪水、频率洪水等方面过去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定量成果;本书新著偏重于运用具体的科技手段,对历史洪水调查分析,分别从洪水发生的时间、水位、代表时段和有关历史排序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两本书相辅相成,彼此结合,更加全面系统、真实可靠地反映了黄河洪水的客观实际与基本规律。
堤防工程建设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工作。说其古老,是因为堤防工程建设已有几百甚至上午年的历史;说其年轻,是因为只有到了近数十年人们才开始对它的勘察、设计施工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总结。本书就是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堤防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的系统总结。本书内容包括堤防概况、堤防的勘察方法、堤防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堤防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分析方法、堤防及堤基险情及隐患的处理措施、堤防施工、堤防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等内容。本书的目的就是在工程技术人员勘察与施工的过程中,一书在手,能基本了解掌握堤防工程地质工作全过程。因此,此书是实际工程中地质技术人员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同时此书对大专院校学生和有关技术书人员
全书共分为10章。章为绪论,简要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外山洪监测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站网布设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指标。第3章介绍山洪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应用实例。第4章介绍降水空间分布和流域蒸散发估算技术-第5章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流域技术。第6章介绍以水文学理沦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以XIN3GRID为基础的山洪预报模型。第7章介绍了基于水文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基于CBHM的山洪预报模型。第8章介绍基于地貌单位线的山洪经验预报方法及其应用成果。第9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原型的结构、功能、接口、数据库以及关键技术。0章总结了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有关建议。本书可供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气象科学、环境科学、土地管理等学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是晌应中央号召,推进全省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意义深远,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在治水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水文化的核心价值,使全社会更加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对于一直制约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问题,也将是破解良方。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五水共治”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赡意义,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7K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
本书是一部关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及下游河道概况、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特性、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期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特性和河床冲淤演变主要规律、黄河下游纵横面高速规律及其与水沙间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高速对洪水水沙输移特性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水量的研究、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冲淤演变影响的分析计算、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数学模型的发展与应用及黄河泥沙调控和利用等。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珠江是中国南方特别大的河流。流域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2°14?115°53、北纬21°31?26°49之间,总面积45.37万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km2。水土保持管理中所指的珠江流域通常泛指珠江流域片,即包括珠江流域和海南省、韩江流域以及广东、广西沿海诸河、云南红河和广西的国际河流在内的所有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8个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