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由中国水利史典编委会办公室整理的《中国古代 河工技术通解(精)》包括六个编纂单元,均是与河工 水利技术相关的专着,其中:《河工蠡测》主要记述 了河工制度、工程构件制作方法、治河抢险方法及管 理等;《钦定河工则例章程》记载了有关河道水利工 程修筑、维护及河渠治理等费用,以及各种物料价钱 、人力工费的使用规章;《河工器具图说》以 一图 一说 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河工器具的结 构、作用和原理;《木龙书》记述了治河工具木龙的 制作方法、规格、用料、用工定额等;《栗恭勤公砖 坝成案》以奏章公牍的形式记述了古人对筑坝技术的 创造性运用 抛砖筑坝法;《中国河工辞源》汇辑 了二十七种清代及之前的水利典籍中的水利工程专业 术语,是一部了解河工水利名词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 工具书。
《水土保持设计手册 规划与综合治理卷》包括两篇:篇:规划篇 规划概述、综合规划、专项工程规划、专项工作规划、专章规划。第二篇:综合治理篇 概述、梯田工程、淤地坝、拦沙坝、塘坝、滚水坝、沟道滩岸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毛沟治理工程、小型蓄引水工程、耕作及土地整地工程、风沙治理工程、林草工程设计、其他工程。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本书共分9章33节,其中第1章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概况;第2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第3章主要介绍了堤防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第5~7章分别简要地评价了长江中下游主要堤防工程堤基、闸基及护岸工程的地质条件;第8章论述了土堤堤身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思路;第9章介绍了筑堤材料的研究方法。全书由罗小杰统稿。
本书是“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参与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防渗建设的相关专家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对高原寒冷及深厚覆盖层上进行坝基防渗处理所采取的重要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难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介绍了深厚覆盖层上防渗形式的选择及坝型比选、现场防渗试验方案的论证、85m深防渗墙下接65m深砂砾石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设计及成果分析等内容。本书图、文、表、照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着重于工程纪实,对高山峡谷地区深厚覆盖层的防渗处理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盛丰所*的《土壤优先流运动的示踪成像技术与 分形模型模拟》系统介绍了染色示踪成像技术和离子 显色示踪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这些技术开展 了试验分析,对入渗条件与优先流运动关系、入渗均 匀性和灌水效率以及土壤大孔隙发育特征与效应等重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介绍了土壤优先流流动分形 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本构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 和发展了土壤优先流的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和溶质运移 控制方程,评价了分形模型模拟土壤非均匀水流运动 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对影响模型模拟预测 结果的参数和条件开展了敏感性分析。 本书可作为从事土壤水动力学、水土环境学、非 饱和带水文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由郭东明、霍延照、郭清、孙玉华等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干旱管理方法,包括干旱及干旱灾害、与干旱管理相关的国 际理念与方法、干旱的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策略制定、干旱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水资源模型及干旱缺水量的计算与预测、干旱管理的行动措施和触 发点、干旱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行政程序设计、干旱管理规划(预案)的编制和长期水资源管理中的干旱管理等内容。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可供从事抗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也可供从事水利、水文、气象、农业减灾、水环境保护、 供水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借鉴。
为进一步完善黄河防洪工程定额体系并方便使用,在上述委颁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造价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了《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黄河防洪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99)的补充,与其配套使用。本书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对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取样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黄河干流水库对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了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沙过程、河道生态系统及河道形态的负面影响,确定了河道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计算了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繁衍需要的径流条件、黄河下游河道湿地生态需水、乌梁素海和黄河河口近海生态需水,提出了维持河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要的径流条件;通过开展已建工程合理生态调度模式研究,建立了黄河干流中长期水库生态调度模型,提出了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并建立了权衡水库生态调度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关系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技术》系统地介绍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针对大量的应用研究实例,开展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库群防洪库容联合设计、基于库容分配比例系数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分配规则推导、单个水库入库流量反演、梯级水库水量平衡修正、预报调度集成的实时水位预报技术、基于两阶段的水库群实时防洪风险评估、基于风险分析的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推求、水库的防洪柔性调度区间推求、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水库汛限水位优化设计及防洪基金构建等。
戴维·艾伦·佩兹所著的《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在考察中国近两千年的水利发展史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民国时期淮河的治理,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历史时期淮河治理的详细史料。 《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分两大部分,部分考察了从公元前200-1927年淮河治理的历史变迁,第二部分聚焦于1927-1937年,分析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是如何接管淮河水利并对其进行大规模治理的。作者把研究的重心放在1929年建立的导淮委员会上,将其置于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背景之下,剖析围绕淮河治理所引起的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纷争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本书是关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工作指南全面而系统的论著。本书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特点,紧紧围绕国家和水利部有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从落实“三项制度”、确定项目法人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地位出发,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践,系统地阐述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阶段和相关工作方面项目法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工作重点。详细说明了项目法人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同时也明确了有关参建单位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本书从工作实际要求出发,分门别类列举了大量的项目法人、有关参建单位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违规案例及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以大量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湖泊河流环保疏浚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以促进我国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作的有序发展,确保环保疏浚工程在湖泊河流治理中的效果。全书共16章,对环保疏浚的理念与工程效益、污染底泥的分类及疏浚要求、环保疏浚工程的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工程勘测、疏浚设备及其选择、污染底泥疏挖设计、堆场的选择与设计、疏浚污泥的余水处理、环保疏浚的二次污染防治、疏浚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监理与环境监测、工程效益评估、环保疏浚成本以及工程招投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对国内外重要环保疏浚工程项目实例进行了论述。
本书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查勘、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在以往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河中游干流主要断面和主要人黄支流1997-2006年水沙的时空变化特点、暴雨洪水泥沙关系变化规律、水沙变化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上中游大型灌区引水、水库调节和矿藏开采等典型人类活动对黄河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核实了水利水土保持措施量等基础数据,探讨了水沙变化评价理论与方法,阐明了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过程的影响程度和未来3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并对未来5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展望,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地理、泥沙、环境、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流域管理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论述了大型水库及大型河流堤防统一调度和管理,并在此开展了多年水库防洪调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2005年汛期根据水雨信息动态跟踪和掌握分析不同防汛时段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充分发挥已有大型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实行动态控制水库汛限水位、河库联合科学调控洪水、适度承担并有效化解风险的主动防汛调度,达到了全面管理洪水,使下游河道洪水处于可控状态,确保辽河流域安澜,社会稳定的目标。 本书适用于水文、防洪、管理及公路、铁路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读者,同时也可适用于大专院参考。
《黄河防洪钻孔灌浆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包括回旋钻造灌注桩孔、振冲防渗墙、锥探灌浆、堤防裂缝处理灌浆共4节及附录。 《黄河防洪其他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分为排水沟、机井、防洪工程植树、标志标牌、标志桩共5节及附录。 本定额适用于黄河防洪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编制工程概算的基础,并可作为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