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植物大百科》是一部面向青少年和广大植物爱好者的植物图文科普书,以令人震撼的高清植物照片、绘画以及科学而不失生动的文字介绍了植物的各种知识。全书按不同章节详细讲述了植物的根、茎与枝、叶、花、果实与种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以各种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举例讲解。此外,文中还穿插介绍了一些著名的植物绘画艺术作品和植物绘画艺术家的故事。全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制作精美,向读者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科学和艺术之美。
《扑翼空气动力学》涵盖了飞行动物、微型飞行器(MAV)等众多科学和工程交叉的重大问题,非常适合对小型鸟类、蝙蝠、昆虫,特别是对微型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感兴趣的研究者。自然飞行动物的灵活性和惊人的飞行性能意义重大,它们通过自身灵活、可变的翼结构以及出色的翼、尾和身体的协调性来实现飞行。为了设计和制造性能与自然飞行动物相当的微型飞行器,必须要先理解自然飞行动物的结构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规律。该书的主要关注点是扑翼空气动力学的新进展。该书对低雷诺数飞行器相关的研究内容(《低雷诺数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史维等,2008年)进行了拓展。 史维博士是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是Clarence L. Kelly Johnson Collegiate杰出学者,曾任密歇根大学航天工程系主任。他编著或与他人合著了四本
本书读者对象是专注于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的人员。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同定的点对点、广播、移动、无线电导航、数据中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卫星相关的应用。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希望了解更多卫星通信系统工程、大气对卫星链路设计和系统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本书首次以其独到而全面的内容来满足上述需求。
随着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四艘“神舟号”飞船,中国宇航员跃上太空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世界的目光聚集于中国即将升空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就在这个时候,本书作者成为众多媒体的采访对象。这是因为在整整24年前——1979年,作者担任了影片《载人航天》的编导,受到“中国宇航之父”钱学森的热情帮助和指导,并带领摄制组进入戒备森严的中国航天训练基地,拍摄了当时的中国宇航员的训练。出于保密的需要,影片只在很小范围内放映。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一艘又一艘“神舟”号飞船上天,当年中国训练宇航员的情况也就解密了。作者找到当年影片的珍贵镜头,回忆在中国航天训练基地的难忘见闻,还专程前往北京,再度来到中国航天训练基地,访问基地的摄影师鞠浪,他提供了诸多从未公开发表的照片。此外,为了反映世界载人航天的历
从东方红卫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探月到北斗问天,从两弹一星的元勋到新一代的航天员,本书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大发展、大跨越、大辉煌。作者用自己的亲见亲闻、翔实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采访素材描绘了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攻坚克难的“问天之路”,加上首次公开的权威图片,充分展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变成现实的壮丽图景。“问天之路”,是辉煌灿烂的国家记忆,是骄傲自豪的民族相册,更是亮丽的中国名片。“问天之路”,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荣耀,镌刻在茫茫太空之上。“问天之路”,彰显了我国的空天实力,书写了世界航天史上不朽的传奇。
《坎贝尔基础生物学》是写给非生物学专业学生的科普读物。全书分细胞、遗传学、进化与多样性、生态学4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干章节,共20章。本书在广泛的科学背景下,通过研究生物的特性和范畴来探究生命的本质,并介绍一系列在生命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广泛性话题,说明如何利用科学来研究生命,培养读者在现实中运用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全书每章都列举了大量生物学如何影响生活的例子,以加深读者对生命的理解,将每个人对大自然的天生欣赏培养成对生物学的真正热爱。
这本书是国内马百科全书,介绍了英国马协会认可的、世界各地近200个马的品种和类型,并配有超1000幅高清彩色照片。本书还概述了马的进化、解剖学知识以及马在历史、艺术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提供了饲喂和护理马匹的专业建议。对所有热爱马和马术的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真正全面的指南,也是一份珍贵而精美的礼物。
《等离子体和感应加热技术在核燃料循环中的应用》介绍了(电弧、高频、微波、激光)等离子体用于核燃料循环、感应加热生产核工业结构材料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用于核燃料循环的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在核化工治金中实现 零废物 的新一代电物理技术,提出了基于上述技术的新型核燃料循环架构。该书还讨论了采用上述电物理技术制备纳米材料、微结构和块体材料的新工艺。 《等离子体和感应加热技术在核燃料循环中的应用》可供从事新型核燃料循环、核化工、等离子体应用以及新材料制备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等学习使用。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由美国国家地理权威出品,世界很好科普创作机构西班牙Sol90公司基于《大英百科全书》精心编撰内容,全套书共18册——《哺乳动物》《鱼类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恐龙》《无脊椎动物》《植物、藻类和菌类》《鸟类》《火山与地震》《环境》《岩石与矿物》《天气与气候》《生态学》《能量与运动》《宇宙》《太空探索》《空间站》《遗传和演化》《人体1》《人体2》,内含10000多幅精美图片,并搭配简洁详实的注释说明,全方位解读了纷繁多彩的大千世界。套系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关键学科,包括动植物、人体、宇宙、地球、科技等,明确的分类利于学科学习。除了令人惊叹和着迷的图示图解,书中的每个主题都尽可能贴近生活,帮助小读者清晰地理解复杂的原理。通过本套书全面精彩的讲解,读者将会获得对科学自信而坚实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第1卷、第2卷)(1-2)》由杜燕主编
通过10年+野外观察和1000张+超精细科学插画,作者马克·卡瓦丁全面、前沿、深入地解析了鲸类动物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了解鲸类动物,读懂它们的一举一动。作品共收录了收录鲸目动物下全14科90种的鲸类动物.物种介绍涉及了1.物种学名词源的介绍、2.分类信息、3.外形特征拉线图、4.鉴别特征、5.相似物种、6.体长和体重、7.分布信息、8.行为、9.潜水特征、10.摄食习性、11.生活史、12.牙齿特征、13.群体构成、14.天敌、15.照片识别、16.种群的丰度、17.发声的特点、18.目前的保护状态、19.全球各地的生态型等大量独特内容,无疑能够使读者获得对鲸目动物最全面的认知。此外作品还收录了140+张野外生态照片,解开鲸类动物的神秘面纱,直击它们玩耍、捕猎、遨游的第一现场;和180+张图表,使分布和体型一目了然;还赠送超大尺寸(540*520mm),内涵90种鲸豚的大海报!
本书介绍了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100个民用月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包括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本书分三个阶段介绍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第一阶段是1957-1977年,这一时期人类刚开启探索太空的旅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也让是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创造了进入太空、驻留太空、登陆月球、探索火星的历史;第二阶段是1977-19997年,这一时期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太空望远镜粉墨登场,多国为科学研究进行航天合作;第三阶段是1997-2017年,这一时期国际空间站建成,人类开始探索更远的星空空,中国航天也成就斐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本书详细介绍了航天器的研制背景、设计方案、试验脸飞行历史和事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读者不仅掌握世界民用航天器发展历程,而且了解世界载民人航天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系统介绍了空间定向障碍的概念与分类,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空间定向障碍对抗能力测评技术,空间定向障碍的诱发、模拟体验以及对抗能力训练技术与策略等内容,并对航天飞行空间定向障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阐述。 《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可供航空航天飞行医学保障与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航空航天飞行人员、指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捷联惯导技术是将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的一种惯性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飞机、导弹、潜艇、战车等。 本书重点介绍捷联惯导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在各种领域的具体应用,如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陀螺技术、加速度计和多传感器技术、微型惯性传感器、测试、校准和补偿、设计举例,等等。本书的作者多年从事捷联惯导技术在航空工程里的应用工作,因此,书的内容非常新颖、实用,极具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高年级大学、研究生和从事惯性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丛书讲述了大量的事实和技术的细节,内容包括了探测任务的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航天器制造情况,也包括了任务实际执行、取得数据的分析过程以及终科学成果情况。本书还介绍了航天器上仪器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仪器完成任务。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础(第3版)》主要讲述旋翼在悬停、垂直飞行、前飞和爬升时涉及的气动原理,围绕Sikorsky公司的单旋翼带尾翼结构进行阐述,而针对这些飞行姿态的研究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包含推力和相关品质方面的研究成果阶段;介绍了整机特性的研究,例如整机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并讨论了气动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援引了一些实际的气动设计实例。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础(第3版)》着重针对UAVs和MAVs进行了独特的分析思考,并且对桨叶动力学的讨论,既包括了挥舞摆振运动也包括了地面效应。在桨尖设计、前飞旋翼气流特性、沙盲现象、桨叶航行和装载等方面
《中国方颜叶蜂属志》由钟义海,魏美才,李泽建著
尤金·拉夫烈茨基、凯文·A·怀斯编著的这本《鲁棒自适应控制及其航空航天应用》理论结合实际,归纳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领域实践工程的大量信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各种平台。本译著内容完备,涵盖了鲁棒控制、线性控制、鲁棒稳定性分析、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详细的仿真实例和案例研究。本书的出版,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和兵器控制工程领域各类先进的稳定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译著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兵器控制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装备技术论证、研制部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图鉴采用目前近期新的、世界公认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PPG I)”,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中国580种蕨类植物形态特征,每个物种均配有精美彩色照片约2000张,以便读者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认识和应用,属于专业工具书并兼顾科普性著作。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应用价值及主要识别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蕨类植物的名称(中文名、拉丁学名)、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应用及保护价值,并配1~4张反应生境和主要鉴别特征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识别要点、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及无花之美,让专业内人员更好把握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的关键,也帮助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员了解、识别、保护和应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人类利用深空探测器对太阳系开展的无人探测,深入浅出地详细描绘了整个人类深空探测发展的历史,对每个探测器的设计、飞行过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故障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太阳系无人探测的 观察者指南 。全书尽可能多地使用 □□手 材料,从会议论文和报告到科学新闻发布的任务结果,既包括任务成功与失败的记述,又包含一些迄今未讲述的故事。 本书的引入以及翻译都是由我国常年工作在深空探测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完成,既对从事深空探测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准备投身深空探测事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会给对太阳系以及航天感兴趣的爱好者带来崭新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