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集 建筑 美术》 本卷系《林徽因集》之一种,分上下两册。收有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建筑、美术领域的全部作品,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为反映林徽因作品原貌,本卷载入大量林徽因美术作品原件照片;为便于读者研究、阅读,本卷依据原稿,特辅以大量出自梁林之手的古建、雕塑照片及绘图。本卷有相当内容系与读者见面。 林集正文包括前插数百幅高画质林徽因原版影像、林徽因手迹均高清印制,整书布脊精装,集阅读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经验研究方法运用得比较成熟的领域。《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1996)翻译、收录了1996年以前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极大欢迎。本书是其后续之作,选译了1996年以来发表在美国主流社会学三大学刊《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社会力》上的关于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的12篇经典论文,提供了国际分析与比较的视角。
在知识作坊中,科学精英们是如何制造科学理论,做出科学发现的呢?本书给出了极具说服力且精彩的答案。本书作者诺尔-塞蒂纳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认为,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实验室中科学事实的建构与科学论文的建构,由决定与商谈之链条所构成。其中话语互动、资源关系、利益的融合与分裂等具有重要作用。本书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建构主义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当代社会学理论》是瑞泽尔社会学理论系列教材中的又一本佳作。该系列教材根据瑞泽尔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著写而成,摆脱了枯燥理论的简单叙述,内容简明扼要且全面系统。本书先以简要篇幅介绍早期社会学名家——涂尔干、马克思、韦伯、齐美尔等人的思想精萃,接着再叙述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一般系统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等当代社会学核心理论,余下的内容则用来展示社会学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比如整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分歧的持续努力、对后现代思潮去中心化和反整体化的回应以及全球化现象引起的众多关注。自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流行一时的种种思潮,作者皆择要收录,并酌情安排其序列、篇幅。为更好地阐释理论,本书特别增加社会学史中重要的思想家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其理论观点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温商精神导论》适用于商科大学生阅读,重点阐述了由商脉与文脉交织所形成的独特的温商精神。向学生传递温州商人“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抱团合作的自主精神;灵活应变,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等的商业文化。《温商精神导论》的宗旨是将温商精神深深植入到商科学子的成长基因,一脉传承,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现代商业综合素质、崇尚现代商业精神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
本书是部系统、全面梳理和分析后现代主义取向个案辅导模式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学术著作。作者在自己的实际辅导经验基础上,尝试融合传统个案辅导模式和后现代主义取向个案辅导模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对话个案辅导模式,并结合两个人康复辅导的实际案例,对个案辅导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部学术著作对社会工作个案辅导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对社会工作、心理辅导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实务的社会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统与变迁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 农村社会经济和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 行为、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书根据大量史料和实地调查 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对“苏南模式”和 “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许多启人思索、令人信服的观点。 政策制定、经济管理或社会科学研究 诸多部门的读者,通过本书都将对中国 沿海农村社会与经济的走势 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 历来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本书系统考察了近代以来 尤其是1949年后, 随着江浙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的明显嬗变。 这无论在
该书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各个方面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自然灾害生成、演化的规律、特征及其在乡村社会层层扩散的过程,论述了自然灾害与人口变迁、乡村经济、社会冲突的关系,指出灾害源与社会脆弱性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