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各分支领域、各学派的最新成就,特别是重点概括了我国城市生态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较紧密地结合了中国的研究案例,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基础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防治、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与社区的发展。
本书从自然生态、户外运动消费者以及户外运动产业等多元视角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布局特征、发展现状、山地户外运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亲环境行为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与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路径等八个部分。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理论,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制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战略目标、总体要求、着力点和行动方案;并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按照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迈向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这既是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又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因此,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是2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集中表达了当今人类努力超过工业文明黑色经济发展的旧时代而迈进生态文明绿色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游憩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看待游憩、怎样应对游憩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游憩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应当重视的内容,也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出发,本书首先从理论上对游憩的品质、游憩系统、游憩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游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借鉴西方游憩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策略与规划方法。 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 (1)解读游憩: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游憩思想的比较与汇通、对我国传统游憩特征与文化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归纳出游憩应当具有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构成和游憩空间进行探索,总结影响游憩发展的系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约束条件下,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为双重导向,以统筹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目的,开展下列问题的研究:(1)通过河西走廊开发历史与人居环境变迁关系的分析,概括出人居环境问题的实质;(2)探讨两种相关机制: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3)河西走廊承载力的空间分布;(4)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5)河西走廊人
贾可卿著的《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的实现与分配正义的实现内在统一。共同富裕侧重于对结果的描述,分配正义更关注过程和规则的合理性。当代中国的分配正义可归结为四项基本原则:资源共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劳动贡献原则、社会必需原则。这四项原则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整个过程。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及分配正义原则的实现,须在基本制度层面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保障制度,在政策层面处理好税收调节、土地产权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在精神层面实现伦理道德与制度正义的良性互动。
本书选用目前流行的App Inventor 2作为程序设计软件,通过案例的方式使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手机的程序制作,同时本书提供了手机控制乐高NXT、EV3以及有关FTC机器人比赛的解决方案。针对手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本书讲述了如何利用乐高机器人将传感器数据上传网络,以及如何获得数据并进行远程控制。本书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本书面向广大初学者,可以作为大、中学生选修课程的教材。
本书记述中国历史上百位名人的货币金融思想与理论。名人收入的时限,上自春秋战国,下迄辛亥革命。全书计12章25万字,追源溯流,探幽发微,知人论史,清晰展现了中国货币理论发展的源流。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学术性于一体的货币理论史普及读本。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论》共分13章,内容主要包括: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概况、国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溯源与启示、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现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践、社区管理与服务标准化战略思考等。
健康单位建设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基础,本书所指的“健康单位”即指能有效运用健康促进方法、综合措施,倡导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环境、服务,使之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谐,并激发潜能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组织或场所(亦即“健康细胞工程”所含对象)。建设健康单位,是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为有利于健康城市建设,尤其是健康单位建设的整体发展,实行统一规范下的分类指导,结合杭州市近几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了《健康城市之细胞工程——健康单位建设指南》,以供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学习和参考,并期待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本书由曹承建主编。
社会情感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人类社会群体行为的群智能优化算法,与常见的几种群智能算法相比,社会情感优化算法收敛效率更高。 ????崔志华所著的《社会情感优化算法》分为7章,、2章介绍了社会情感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进化方程等;第3~5章从情感更新方式、决策机制及混合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社会情感优化算法的改进模式;第6、7章将社会情感优化算法分别应用于团簇优化问题及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从而为解决相关应用问题提供了参考。 ????《社会情感优化算法》适合从事智能计算研究与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社会系统:社会生活准则的演绎生成》为作者《物理社会学》的续篇,贯彻了原书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结构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社会生活的分解形式是自然过程的组合。因而可以用还原论的原则把高级的社会结构分解为次级的自然结构,实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链接。作者详细介绍了观察当代社会生活必须的各种普遍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以演绎的方式触及主要的社会论题,结论更加明确和具体。作者以深厚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做出的解析,方法和结论都深具启发性,适合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其它专业理论工作者深入研讨。
社区是社会基础的微观单元。北京市社会建设战略高度重视社区,并把社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自2010年起,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北京市开展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建设工作。至2014年,已经基本完成北京市杜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此外,还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工作。这些工作为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其主要是解决“面上”和“有无”的问题,下一步,有必要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到北京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日程申来。 依据北京社工委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建设工作的调研和总结材料,以及北京市多个区(县)上百个社区申45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案例研究,《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探究 基于北京市社区的分析》对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作进
本书稿被列为“义乌丛书”系列之一,主要是2010年开始义乌市的主流媒体、档案局、总工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组团沿明长城一路寻访当年义乌兵的戍边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的宝贵历史发现和情感撞击的真切记录。本书稿语言优美,叙述中情真意切,让人时刻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家、爱乡、爱国情怀,散文笔法的运用更使得本书稿了一般的考证文章而具有了很高的文学价值。
每一代学人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学科传统。社会学虽源自西土,但若要在中国真正生根,就必须精心培育及呵护自己的传统。 ???苏国勋和叶启政作为近三十年来华人社会学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即是通过三代华人社会学者围绕韦伯及其他社会理论主题展开的对话,来感受这一初生传统的激荡,并庆贺苏国勋先生的七十华诞及叶启政先生的荣休。
《图解朱熹解易(白话彩色图文版)(白话全译彩图版)》,《朱熹解易》的原典——《周易本义》,明清两代为科考的必修课本,从中可以看出它确有精深之处。朱熹以义理为主,以义理、象数两相参与,既切占筮之用,又阐发《易》理深蕴,端正了历代“象数派”与“义理派”各执一端的正宗学说。
《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是在中国以社会学知识为重心,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相关学科(通过各类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撰写),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层研究。是对若干重大自然一社会问题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通过对文献和数据资料的实证分析,探索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的结论,进而获取自然灾害之于人类社会影响的普遍性、规律性的研究成果。由此,以自然灾害为研究的依归,尝试建构一个基于自然、自然灾害背景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式性的社会发展理论架构。最终尝试确立作为社会学二级学科的应用社会学的一个三级分支学科——自然灾害社会学。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系列课题之三,旨在历史地论证从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的“科学体系”的逻辑合理性与历史趋归性。它历史地又合乎逻辑地论述了哲学与科学分合的历史观,相应于古希腊时期,是西欧哲学科学知识的启蒙与形成阶段;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是澄清宗教迷雾、实证科学兴起阶段;迄于近现代,辩证法在唯物的基础上重新崛起,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又客观地证实了辩证法的真理性,从而达到哲学与科学的融合,工程技术的理论概念形态便是这种融合的产物,它成了现代哲学唯物论的科学技术基础。本书是萧焜焘先生多年构思、集体长期研讨、写作几经反复所取得的成果。
在App Inventor 2 中,只需采用简单的拖、拉、放三个基本动作,就能以拼图式的方式构建应用程序。全新进化的云端编辑模式,无论身在何处,只需打开网页就可以马上开始创作App,轻松实现创意构想。本书列举了数十个经典范例,每个范例均以step by step 详细解说,条理的教学用语,可引导读者慢慢进入直觉式App 的开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