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是ISO 9000:2000标准提出的要求,是企业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工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要求企业向顾客长期、稳定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实施质量改进,才可能实现这一基本的要求。本书从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叙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策划与实施,为企业策划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出具体的指导。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必须以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决策和策划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正确、有效地应用各种有关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是促进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本书详细介绍了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常用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同时对目前已进入热潮的六西格玛管理作了系统的简要介绍。全书着重以实例讲述应用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
本书选译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版的《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pplicationsofIsotopesandRadiationinConservationoftheEnvironment)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用同位素和辐射技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实例,包括辐照处理有毒废物以及液体和固体工业废物的研究,电子束技术处理废气和废水的研究,核分析技术在监测大气污染物、水体和环境样品的应用,核分析技术对有害元素在环境中的影响和迁移规律的研究等。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核技术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将笔者做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项目的一些具体心得和实践提炼成一些简单易懂的理论和模型,供读者们参考,如苹果理论、精益管理“大四元”模型、三次元创新理论、精益人才“修己五式”、精能制造理论、纵横向端到端数字网络模型、升级转型“五支柱模型”等,这些形成了本书的理论基础。另外,特别深入介绍了精能制造理论。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生物学家克雷格·格罗夫斯等人撰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一书,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员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生动且富有成效的案例。作为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自然保护丛书之一,该书中文版特别增加了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应用系统科学保护工具在中国的应用案例,其中包括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年-2030年)的编写提供技术支持。这本《指南》为保护规划编制人员、保护规划研究与教学人员,以及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员提供了入门的便捷工具。
《湿地保护管理手册》编著者马广仁。我们对《湿地公约的湿地合理利用手册》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筛选,并结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编译出版了这本《湿地保护管理手册》。本书各章节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湿地保护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全球多个湿地保护管理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一系列湿地相关学科前沿的成果凝练.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我们衷心希望它能够为所有关心湿地保护的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从事湿地保护的管理和研究人员,在正确认识和理解湿地的特征和功能、有效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书深刻把握智库科学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总结智库研究的共性特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外循环、内循环、“十个关键问题”和方法集工具箱四个层次构建智库双螺旋法理论体系,重点围绕智库问题的解析、智库问题牵引下的情景分析、智库问题研究的不确定性分析、智库问题研究的政策模拟分析、智库研究的循环迭代、DIIS与MIPS的耦合关系、智库研究的专家组织与管理、人机结合的智库问题研究支持系统、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的结合、智库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展开文理融合、理实融通的论述,标志着智库理论研究已从智库研究范式走向智库理论方法并正在走向智库科学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是工程水质保证的核心区域,找到适合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构建保护机制重要。本书重点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路径;基于水生态功能单元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协调治理机制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调控机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保障机制。本书将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既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推进监测转型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于2013年10月举办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本次学术交流会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与经验交流,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环境监测科技进步。本次会议交流论文反映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在重金属监测技术、生态/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评价、环境监测调查和监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社会公益研究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力图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非营利管理理论方面(含宏观、中观、微观)有所建树。《水环境保护中的NGO——理论与案例》是“中国水环保公益人物评选”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评选是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旭化成水环保专项基金资助项目。过去两年中,中心通过评选对水环保领域的NGO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涉及相关的百余家社会组织和环保社团。这个集体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理论探索,最终完成此书。本书由陶传进、刘杰、沈慎、卢玮静等著。
《煤矿区次生裸地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分为七篇,共十八章。内容主要包括矿区次生裸地水土流失灾变规律研究与评价(降雨量时空分布规律、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土壤物理性状动态规律、土壤抗冲性规律等)、现有植被模式生态稳定性评价(植被演替规律研究、植被模式内环境分析、植被模式对滞尘量的影响)、人工模拟植被模式生态适应性评价、矿区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集成等。 本书可供从事煤矿区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煤矿企业及相关领域的读者参考。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如果你问德鲁克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他描写了各路人等、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只有这些“社会图像”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社会的面貌,而社会终究正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组合而成的,本书足以证明德鲁克是很有实力的随笔写手。德鲁克自称,从写靠前本书开始,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