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为户外雷电灾害避险常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画册的形式让公众了解掌握雷电基础常识、防雷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本书将设计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介绍雷电的危害、户外易遭受雷击的地方、雷电的防护、雷击急救常识等。 本书共分为 雷电危害初识 防雷安全培训 亲历防雷避险 防雷成果分享 四大板块;书中每一小节以故事脚本展开,末尾将根据每章节具体内容补充专业科普解说。本书设计了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是国内首s套面向公众的故事型雷电科普读物。融合了雷电研究中的闪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2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我国4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6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结合中长期预报,介绍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周期性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介绍了进行短临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在《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后介绍了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现状以及地震预报背后的故事。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汶川大地震是对NGO行动能力的一场宏大检视。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统计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比较等多种方法,本书从行动和规程的角度对NGO参与紧急救援进行了研究。NGO在赈灾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行动方式上将NGO的灵活性、公益性以及志愿性体现得淋漓尽致。NGO通过汶川地震紧急救援编织了公民社会的新图景。通过规程和行动的记录与总结,本书不仅为NGO反思公益行动中的不足提供了多视角参照,也为其日后的灾害回应提供了诸多可以借鉴的资料。
《综合风险防范:中国综合自然灾害救助保障体系》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重点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及其风险形势、风险管理体系、救助保障体系和救助保障技术体系,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和综合风险制图等技术体系,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编制与模拟、应急救助资源配置与调度、灾民转移安置和灾害风险转移分担决策支持技术,以及救助保障数据库、系统集成与运行机制。 本节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牛态、能源、农业等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等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