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地震虽是小概率事件,一旦赶上,就是100%!防震减灾常识,你了解吗? 6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小主人公的视角,讲述防震减灾,助您安全避震。
本书以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地化培训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课程设置要求、训练设施的建设、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培训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地规范了地震应急救援基地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对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教材。
《综合风险防范:中国综合自然灾害救助保障体系》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重点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及其风险形势、风险管理体系、救助保障体系和救助保障技术体系,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和综合风险制图等技术体系,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编制与模拟、应急救助资源配置与调度、灾民转移安置和灾害风险转移分担决策支持技术,以及救助保障数据库、系统集成与运行机制。 本节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牛态、能源、农业等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等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核辐射·地震·海啸120问》选取公众最感兴趣的120个问题,以问答形式,分核辐射、地震、海啸三个篇章,从基本知识、灾害预报、灾害防护等角度,向广大公众介绍相关地质灾害和核泄漏事故中防护与自救的基本方法。书中特别解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包括防辐射服有用吗、人体能够承受的辐射剂量是多少、辐射防护的方法有哪些、超级月亮会引起海啸吗等等,用科普知识帮助广大读者架起一面自我保护的“盾牌”。
姜晓明主编的《城市内涝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针对社会公众,结合目前城市内涝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以图文结合、言简意赅的科普读物形式,重点介绍公众面对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灾害所应了解的基本 知识和应采取的防范及自我救助措施。内容包括:城市内涝灾害基本知识;城市内涝灾害社会防范知识及 应对措施;城市内涝灾害个人防范及自救知识。 《城市内涝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可用于向大众普及防灾自救知识,也可作为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学 习灾害预防及自救的手册。
《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主要依据应急管理的时间-组织-决策模型以及刺激-表达-反应(stimulus-representation-response, S-R-R)模型,同时借鉴台湾地区9·21地震评估、美国9·11事件评估、香港SARS事件应对处置、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应对处置以及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应对处置等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方法和经验,建立如图1所示的应对处置框架。 本书将侧重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并选择典型性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地震,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地震孕震机理及前兆模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课题。 仇勇海、刘继顺、柳建新、戴前伟、周新宏编写的《地震预测与预警(高等学校地矿类专业用书)》从弹性形变、裂隙扩容、缝隙贯通、临震预滑、弹性回跳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地震的孕震机理。
科学的本质是批判,交流的本质是质疑。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的作用,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为科学家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该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举办。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本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识别与分类方法,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框架,综述了气候变化风险及综合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和途径;并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选择生态系统、粮食保障及气象水文灾害三个方面定量评估了SRESB2情景下中国近期、中期与远期等不同阶段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水平与时空格局,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时空分布;最后,根据未来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风险分布地图,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风险防范技术。此外,还在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防范示范。 本书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生
世界上各类突发灾害事故不断发生,全球每年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众所周知,在灾害、局部战争或意外发生时,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所以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几分钟、几十分钟“救命的黄金时间”,因此提倡和普及灾害事故现场自救互救及逃生技术势在必行。《珍爱生命:灾害逃生500问》主要用于灾害事故现场自救互救的训练和教育,其目的是为广大民众及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尽快提供现场自救互救方面的相关资料及逃生知识。
你可能不愿意相信预言,更何况是令你恐惧的百年恶兆! 但眼下的事实是:天气越来越热了,今年夏季又明显提前;北京遭遇沙尘暴时有所闻;上海气象推出了“霾”预报;禽流感、、SARS,人们谈虎色变;而数十年后,地球物种就会灭绝掉三分之二,森林将被砍伐殆尽,水短缺将影响到数十亿人口;威尼斯、伦敦、纽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孟加拉国大片地区、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将被海水吞没。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人类自己也开始进入了灭绝的步伐:首批可能包括非洲肯尼亚境内的游牧部落……这世界究竟怎么啦? 本书以预言百年后即2100年将出现生态变迁的巨大落差为引子,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和严谨可征的科研数据,直面人类不容乐观的生态现状以及日益严峻的生存困境和危机。全书借助血脉贲张的呐喊和冷静理性的反思,在历史与现状
该书分为9个部分。以现行国家有关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主,并吸取了现行的有关地质灾害勘查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合理的内容。修订的内容有:参照近期新相关规范规程进行了总体内容的校核和修订,按照三峡水库实际调度运行情况对水库水位降落工况进行了修订补充了降雨标准定量化的方法及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