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
本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 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 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长城学者 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和TCD 20140321) 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 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冯银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实用的角度着手,汇总了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中的各项技术内容,包括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基本知识,土壤污染物的采集、预处理和项目分析,固体废物的采集、预处理、有害特性鉴别、有害成分分析,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以及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后还介绍了各类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及监测要点。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查阅性强。可供从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于相关专业职业技术人员培训时参考。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册)》共有27章,分别介绍并探讨了空气中VOCs和SVOCs的来源、污染现状、变化趋势及评价;溶剂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氯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类、以及醛、酮类化合物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空气和废气中(口恶)英类污染物、阿特拉津的监测分析技术;ICP-MS分析方法及在颗粒物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大气降尘及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与评价技术;汞的自动在线监测和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及酸沉降监测;光化学烟雾及颗粒物粒径谱的监测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在空气及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颗粒物监测新进展和技术;空气和废气监测新技术新方法进展;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表征技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全国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网络设计与建设运营;空气重磅站建设与监测分析;
《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六篇:第一篇土壤质量及评价;第二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三篇理化指标与肥力测定;第四篇无机元素测定;第五篇污染物测定;第六篇土壤生物毒性监测。本书覆盖了土壤理化指标及污染物80个大类,共计500余个指标,147个监测方法。首先编入的是国家和行业土壤监测标准方法,同时还把现代土壤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多元素的ICP-MS,多组分污染物分析技术GC-MS,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等)也纳入其中,以便推动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本书提供的监测方法,供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相关人士参考。
本皮书以“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依托,以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更新民众观念、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绿色发展为己任,将国家“两屏三带”规划西部功能区细化,进行科学规划、组织与实施,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结合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践,科学制定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考核评价模型,对西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安全等级指数进行评价、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每一生态屏障下一步建设的侧重度、难度和综合度等具体建议。跟踪研究西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展及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增加对森林、草原、湿地与耕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
本教材紧密联系大气和废气监测岗位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实际操作项目为核心,融大气和废气监测相关理论知识为一体。教材以*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为依据,设计了大气和废气监测基本技能训练任务十三个,分为三篇。其中环境空气气体状态污染物监测篇实训项目有: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环境空气 氨的测定、环境空气 硫化氢的测定、环境空气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环境空气颗粒污染物监测篇的实训项目有: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环境空气铅的测定;污染源监测篇的实训项目有:饮食业油烟的监测、污染源采样。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实用为出发点,通过大气和废气监测项目的实训,强化学员的环境监测职业技能,以使
《转型发展中的大学图书馆研究》,本书内容:为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设立馆内研究项目,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从2009年到2011年图书馆共有21个研究项目批准立项,其中2009年10項,2010年10項,2011年3項。
广东省地方标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从20lO年7月14日起实施,为配合宣传贯彻,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编写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释义。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电子、电力、通信、计算机、仪器制造、计量、声频j视频、气象、安防、规划和管理等专业技术。编者吴对林、黄云生和张远东力图通过多学科知识要素的有机结合,以简练的语句和契合主题的图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为读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技术内容(监测条件、要求、质量保证等)提供有效的帮助。《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释义一书是环境保护、电子、通信、机械、商检等行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环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冯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
由张继民、宋文鹏、高松、于定勇、罗先香等编 著的《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及 应用》中的“集约用海”是指集中节约用海,重点围 绕集中节约用海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方法研 究,科学客观评估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的影 响。书中主要阐述了集约用海对渤海海洋水动力影响 、滨海湿地景观影响、海洋资源影响和海洋生态影响 等评估技术构建及应用情况。开展集约用海对海洋环 境影响评估的技术方法,实现对环渤海重点开发活动 区集约用海的有效监测监控、评估和优化调整,同时 提出减缓不良海洋环境影响的对策与建议,指导区域 集约用海合理布局,为环渤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环境保障和科学依据。集约用海对海洋环境影响 的评价技术体系和相关技术规范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 尚未见系统研究。本书可供在海洋
本书在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紧扣环境评价工作实际,通过典型案例、针对性习题、实训,力求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技术。本书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标准、工程分析、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噪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评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公众参与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环境监测类专业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供各地检测站和环境工作者参考使用。
《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我国近岸典型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908-02-02-03)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该任务的子课题“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的研究成果。 《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解决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中一直未能解决的保证率问题。 (2)解决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环境容量本底值不匹配的问题。 (3)解决了海水水质标准与污染源统计不匹配的问题。 (4)基本解决了海湾污染源评价和估算的问题。 (5)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计算了厦门湾各个排污口的响应系数和浓度贡献率,并剥离了点源、非点源与河流三种来源污染源(包括湾内和湾外来源)的浓度贡献率,为明晰各种污染源的贡
《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响应模式研究:兼论海河干流整治的对策措施》通过资料收集、现状调研等手段,对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沿岸产业结构布局、海洋总体功能区划、海岸带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了天津市开发建设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基础要素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关联研究情况,以库兹涅茨理论为依据,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联模型,对天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提出了缓解环境压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天津主要入海河流—海河干流为对象,分析了海河干流的限排总量,为分析经济发展与排污量、河流纳污能力之间的关系,评价天津区域的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整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为海河干流开发布局与环境保护提供
海水处于无休止运动状态,入海污染物可以长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混合,因而海洋污染具有无法溯源的特点,难以治理。 《通量监测 区域治理: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作者提出了通量观测、区域治理的新理念,在选定的近海区域两端布设浮标阵列,监测流出流入的物质通量,从而确定区域内排污的种类和排放量。有关部门可以据此查找排污主体,予以治理,达到净化海洋的目的。 《通量监测 区域治理: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论述了通量监测的必要性、监测内容、可用的监测手段、通量监测理论、监测结果分析方法等,为实施通量监测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技术准备和工程前景规划。 《通量监测 区域治理: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涉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众多问题,通量监测为海洋环保提供了新思路,供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决策参考,供海洋
本书以火力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秘方法为基础,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酌实践经验和在高校的教学体会,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技术导则和*学科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主要介绍了火力发电江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程序广泛并有重点地讨论了然煤搏燃油发电工程和核屯工程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说明各种火力发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便于读者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和水利土木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山东省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是在山东省海岛调查与评价项目等山东省908专项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山东省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共分六章,*章主要介绍山东省海岛调查概括、山东省海岛要素及其变化,以及海岛环境要素的遥感影像提取方法的若干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山东省海岛自然资源与环境;第三章介绍山东省重点海岛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为海岛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和海洋环境效应对海岛开发的制约评价;*后一章为海岛开发活动环境效应影响下的海洋产业布局调整对策研究。
《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书是该套系列教材中的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培训教材基础上,较全面地论述了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与行业特点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问题,共分三篇十三章。本书经两期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环评技术人员高级培训班试用后,进行修改和补充,提高了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了教材涵盖的工作范围。 本书是取得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负责人资格的旨定培训教材,亦可供建设单位、评价单们、科研单位及其他关心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士作为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