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总论首先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管理制度和发展历史;而后就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工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基础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第二篇各论对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等各环境因子的评价等级、预测模式和评价指标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一些模式应用方面设置了例题和习题,对评价等级、模式的选用有比较接近实际的介绍,有助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同时对环境风险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清洁生产等方面也作了简要介绍。 第三篇分四章列举了房地产、化工厂、火电厂、公路建设四个环评案例,案例来自具有代表性行业的实例,每章均有对水、气、噪声、生态等某方面的重点评价。 通过《环境影响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实际应用学科。本书是根据我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符合《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环境噪声等监测的基本方法和监测站、网、点的选择设计,还简单介绍了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书末附有各类标准可供查阅,并有《环境监测实验》与之配套使用。本书根据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监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增加了“地质环境监测”内容,这也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地质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保护部门有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参考。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11》主要内容包括: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分析报告、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型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按类型分级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分部门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按部门分级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分部门统计表、自然保护区名录、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夏新、付强主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分册是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之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之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立足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注重对计量单位、标准样品、量值溯源和监测方法等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进行概述,并系统总结和梳理人员资格考核和监测能力认定两方面的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等,可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学习资料和基础性教材。
《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旨在规范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培训工作,满足“十二五"期间技术培训工作的需求。主要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环境监测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关心环保监测事业的公众。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3年9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构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本书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的特点及其环境风险特性与评价要求,介绍了生命周期、安全检查表、概率风险、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大宗工业固废环境风险评价》可供环境工程、固体废物管理、矿业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火炸药生产企业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方法,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火炸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硝烟尾气中所含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其他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编制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确定工程分析对象、环境调查内容。 确定工程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对策措施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是对SDJ302-88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结构进行调整。 按水利水电工程类型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增加对策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的技术内容。 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评价、流域环境影响分析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该书以大量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轻工业的主要行业造纸、制糖、制革、味精、酒精、啤酒、合成脂肪酸与洗涤剂、电镀等的污染状况及防治途径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内容丰富、翔实。 全书分为三章:章概论,概述了上述行业的生产及其分布地区的环境特征;第二章轻工业环境状况,对上述行业的主要污染排放负荷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第三章轻工业污染治理途径,重点介绍了各行业污染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并就改善轻工业环境质量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书中附有大量图表,简明扼要。本书可供有关主管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决策者和广大科技人员使用。
空气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健康问题,它影响着世界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具有潜在危害的气体和粒子向大气中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导致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它正在损害着我们这个星球赖以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 本书主要针对那些公认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气体和颗粒物。不同污染气体和颗粒对健康的威胁随时间浓度和距离有所变化,这表明国家之间,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产生可接受的效应估算之前,仔细监测污染气体浓度,以及颗粒粒径分布、浓度和组成是必要的。一些污染物会有相加作用,有的甚至会有协同作用,这会使情况更为复杂。
本书依据2011年新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考试大纲进行编写,较同类教材增补了大纲新修订内容,所选案例有很强的代表性,均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同时收录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讲解,便于考生的使用。本书内容涵盖轻工纺织化纤类,化工石油及医药类;冶金机电类;建材火电类;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社会区域类;采掘类;交通运输类;农林水电类;规划类;验收监测与调查类;附录(2011年案例科目考试大纲,不同类别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全书共8章,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方法,同时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作为单独章节,强调了清洁生产、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 本书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法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便于教学,编排了适量的例题和案例。 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本科、专科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课外自学辅导书以及环境评价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赵文玉、林华、王启山著的《天津滨海地区水库水质咸化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从传质理论出发,根据天津滨海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气象特点,结合天津滨海地区水库水质咸化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分析了天津滨海地区水库水质咸化的影响因素有盐碱土、咸化浅层地下水、气候气象条件(包括风、蒸发、气温等)、大气沉降、海水入侵、库内底咸水的水质水量及水库水深(水位)等,其中主要的水质咸化机理是盐碱土和咸化浅层地下水的传质作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蒸发浓缩作用、风的搅拌加快水质咸化速度的作用以及与水库水深相关的下渗压咸作用等。
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本书可作为各类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高级环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教材。 本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材内容。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7个典型学习项目,即地表水监测、污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植物污染监测和噪声监测。每个学习项目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全书共有29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分“学习目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思考与练习”4个模块。“知识学习”力求简洁、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