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海水观赏鱼饲养管理实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600多种海水观赏鱼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市场情况以及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同时,本书对海水水族箱维生系统的建立、日常管理和调控以及各种设备的选择、应用和保养给出较为详细的意见,还对海水观赏鱼饲养管理中的驯诱开口、饵料营养、鱼类搭配、养殖繁育等技术进行系统说明,特别是分享了作者多年来在检疫和病害防治方面总结的实用性经验。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海水观赏鱼爱好者入门学习参考读物,也可作为公共水族馆专业养殖员日常工作的速查手册,还是一本在海水观赏鱼贸易中的图鉴工具书。
《全能花艺技法与设计百科》进阶版来啦! 50种色彩搭配,向名画、影视、自然的经典艺术致敬、学习; 50种穿戴花饰,站在时尚的前沿讲故事。 100个案例作品,近1000张步骤图 看了指定能学会! 《全能花艺技法与设计百科》出版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实用而全面,非常适合需要打基础的花艺从业者和爱好者。 读者的认可给了我们信心。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阶内容 经典色彩搭配和穿戴花饰。 无论什么领域,色彩是设计师永恒的话题。但色彩是一个大范畴,从何着手?最后我们多次商量,决定向经典致敬,从基础知识开始,慢慢深入。经典的画作,经典的影视作品,它们都有独特的色彩美学。这些经典的配色艺术,应用在花艺设计中同样出彩。同时,花艺设计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每朵花
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为了全面、系统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球根花卉引种、育种、栽培、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国外已经观赏应用或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兴球根花卉,以满足我国花卉产业和园林景观营造的需要,促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组织全国37家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62位专家编著了《中国球根花卉》一书。 《中国球根花卉(精)》收入的球根花卉涉及70属约508种。从引言(含释名和花文化)、栽培简史、形态特征、生长发育与生态习性、种质资源与育种概况、园艺分类与主栽品种、繁殖与种球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到价值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或高度商业化的9种(属)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花、唐菖蒲、大丽花、朱顶红、仙客来、马蹄莲、石蒜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总结了我国花卉科研工作者与花卉企业
《森林教育指南》修订版中,将原有不适用于中国,如 立法 、 狩猎 等章节,因为中德两国的法律法规完全不一样,存在国情的实际差异,目前的中文版本只部分适用于中国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森林教育指南》进行修订,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必要修订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学、林学、动物学以及气候、土壤、水资源、经济社会条件、教育总体情况以及许多其他主题,并增加20个以上实际开展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方案,指导贵州(中国南方)森林体验教育实践活动。
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三卷。记载了松科云杉属、油杉属、姜科象牙参属、蔷薇科蔷薇属、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陈俊愉、傅礼士等人物、丽江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吐鲁番植物园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五卷。记载了牡丹、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中国植物标本馆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中国 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共9章:第1章,中国柏科金柏属、翠柏属、崖柏属和侧柏属;第2章,中国蜡梅科;第3章,中国蔷薇科枸子属;第4章,中国蔷薇科苹果属;第5章,秋海棠属:回顾与展望;第6章,中国旌节花科;第7章,无患子科金钱槭属;第8章,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植物学的历史渊源;第9章,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发展概述(1986-2023)。
本书是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研究的成果。吉首大学、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及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年的大型真菌野外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和整理,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大型真菌研究概况及大型真菌标本采集情况;第二章为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编目;第三章为大型真菌图鉴,每个物种均配有彩色生境照片,并对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介绍了物种的价值情况。文后附有中文名和学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查阅。 本书可供真菌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生物资源监测保护工作者参考,也可供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参考。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是在对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总结。 《梵净山藻类植物/梵净山研究》全书分为概论及各论两篇阐述:概论主要介绍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藻类植物研究历史概况、藻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属分布情况和生态分析,物种新记录,以及对藻类植物的保护探讨。各论主要记述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计752个物种,属下分类单位(种、变种、变型)共计924个,隶属于9门15纲33目67科172属。分别对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进行了介绍,每种均附有1到多张显微彩色照片。书末列有参考文献,并附有中文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广东植物图鉴》的编撰,拟分上下两册出版,共精选出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维管束植物彩色图片7000多张,含近300科,1938属,6160种(含亚种、变种),约占广东维管植物总种数的85%,其中蕨类植物54科,133属,种416;裸子植物10科,31属, 62种;被子植物236科,1774属,5637种。为节省篇幅,方便使用,图谱力求简明扼要,每种植物仅记载了中名、学名,以及所属科、属名称。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5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1934年系统;科内属、种则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科、属名称索引。
全书按照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按科名、科内属名、属内种名的首字母进行排序。参考《中国植物志》《贵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贵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志》等确定植物种名;参考《中国高等植物物种名录》《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等确定学名;正文部分介绍植物生活型、各器官形态特征、生境和功用价值等。
中国西南山地地貌和气候复杂,拥有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2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蚂蚁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种类丰富的社会性昆虫,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紧密。《西南林业大学馆藏蚂蚁模式标本(精)》以中英文图鉴形式记录主要在西南山地发现的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的136个蚂蚁新种的模式标本,占全球已知蚂蚁物种总数的1%,隶属于10亚科39属。总论部分介绍了蚂蚁的社会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功能、国内外对中国蚂蚁的分类研究历程、西南林业大学的分类研究历程及分类研究修订、蚂蚁的形态特征及分亚科检索表。分论部分由每个新种的英文原始描述、中文对照、原始描述中的黑白点线图和模式标本的高清照片组成。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和学名索引、136个新种的名录及其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该书系统总结了西南林业大学在西南山地的蚂蚁
《中国瓦屋山珍稀野生花卉图谱》的编写,是在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西医院的科研团队长期对瓦屋山植物资源开展了科学考察研究,通过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照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历时多年编写成本书。 本书内容包括500种瓦屋山有分布的珍稀野生观花植物,为充分体现瓦屋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重点突出有重大观赏价值的科、属、种,如杜鹃花科、凤仙花科、蔷薇科、木兰科、兰科植物等,附图约1000幅。书中仅杜鹃花属植物即收载50种,均系作者在野外实地亲自拍摄的精美照片,种类超过了现有瓦屋山资料所记载,能够将瓦屋山 杜鹃花王国 的美丽完整呈现给世人。部分品种选配了植物生境、局部重要特征等多幅彩色照片,以便让读者在野外能进行核对识别。,《中国瓦
虞金龙教授的《我眼中的英国花园》不仅以风景园林设计和实践的专业人士的视角对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英国园林发展的脉络、风格演变和经典设计做了系统阐述,更从历史、人文、自然这三个维度将英国园林和花园的美好全面展现。 带读者从历史 时间轴 上了解英国园林和花园是本书的亮点。《我眼中的英国花园》的另一精彩之处是虞金龙教授将这些花园、园林,及它们所属的古堡、庄园、乡舍与 人 的故事娓娓道来。
《我眼中的英国花园》为作者带领团队长达十多年对英国园林的实地考察、研究与复盘,与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及众多花园主进行交流,对英国国民自然信托基金会等组织管理的城堡、大宅及花园的保护及运营模式进行探讨,英国园林考察的一些体会及记录的图片的总结。 本书为下册以公元与植物园、个性化花园、小镇花园为主。本书对英国园林发展和历史做了梳理和介绍,针对每一个花园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具体介绍。图片精美、文字精练、直观生动,可读性强。为读者展现了英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与传承,通过作者团队的照片和文字,呈现丰富的游园体验。
本书以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为基础,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林草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综合评价林草生态系统的类型、质量、格局、功能与效益。报告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内容客观翔实、准确可靠,可为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林草事业高质星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书中的林草资源数据丰富,可成为林草工作者很好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