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87520738347 书名:毒物图鉴(植物的暗黑生命史)(精) 定价:9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树木渴望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它们既想告诉我们关于土地、水分、人类、动物、天气和时间的故事,也想同我们分享它们自身所经历的痛苦与喜悦。树会讲故事,但只讲给那些知道如何阅读的人听。在《如何阅读一棵树》一书中,作家古利为我们揭示了树木隐藏的线索:树的枝叶、树皮、树干、花朵以及树桩的密语。读懂它们,就能读懂树木的生命故事,学会寻找自然的方向。如果你在树叶上看到一条明显的白线,这表明附近有水源。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河流。如果你在树干底部看到一堆低矮的嫩枝,这表明树木遇到了烦。除了南侧浓密的树枝,树叶的颜色、树根也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这世界上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树。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解读树木经历的非凡的生命故事。
一本书讲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本书从认识、实践、方法三个维度,讲透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其建设。作者贾枭从2006年开始农业品牌化研究,2009-2014年间担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5年创立国内专门从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的咨询公司——浙江农本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5年来参与了全国上百个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打造,积累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农本方法”。本书是“农本方法”首次系统输出。深度复盘22个品牌建设案例。本书精心挑选22个地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实践,复盘操盘过程,讲述“做法”,剖析“想法”,总结“得失”,手把手讲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法与技巧,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都有启发。
著名海外汉学家、李约瑟的学生白馥兰,及其伙伴芭芭拉·哈恩、约翰·博斯科·卢杜萨米、蒂亚戈·萨拉瓦共同进行的农业人类学研究。对比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农业智慧,发掘鲜为人知的农业文明:中东的郁金香品种研发系统领先世界几百年;阿拉伯的椰枣绿洲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令亚洲古文明勃兴的灌溉工程、改变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可豆、创造绿洲文明的椰枣树、日本小农的手作酱油、鼓励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土豆……农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重塑着农业这本书主要反对了史学界被欧洲中心主义统治的现象,采取了多文明比较的视野,对中国的粟种植,轮种,农作物多样化交口称赞。本书也是一本技术史类的图书,作者对植物的物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通过详细解剖植物变成作物后,文化和意义层面的转变,探究农业对人类的影响。
本书在系统收集明代中后期各种版本的日用类书,厘清其撰者、文献来源及版本翻刻之过程的基础上,以明代书坊刊刻的诸种日用类书如《便民图纂》《致富奇书》《万宝全书》等为经,以其中的耕作、蚕桑、树艺、占候、牧养等各门具体农学知识为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考察促使其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编纂者如何根据民间社会的需求将它们进行采集、加工与“编码”,这些农学知识在之前已有知识基础上做了何种创新,以及它们的读者受众群体是谁等重点问题。目的是分析日用类书与传统农书中的农学知识在知识获取、生成、传播与应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及探究明代中后期社会转型与农学知识书写之间的相互关系。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家发展大局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亟待大力发展、振奋兴起。本书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就是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本书共分5章,分别介绍乡村产业基本要义、乡村产业的历史与发展、乡村支柱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乡村产业与相关要素。最后还有4个附录,列出了相关政策文件和评论员文章。
树木渴望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它们既想告诉我们关于土地、水分、人类、动物、天气和时间的故事,也想同我们分享它们自身所经历的痛苦与喜悦。树会讲故事,但只讲给那些知道如何阅读的人听。在《如何阅读一棵树》一书中,作家古利为我们揭示了树木隐藏的线索:树的枝叶、树皮、树干、花朵以及树桩的密语。读懂它们,就能读懂树木的生命故事,学会寻找自然的方向。如果你在树叶上看到一条明显的白线,这表明附近有水源。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河流。如果你在树干底部看到一堆低矮的嫩枝,这表明树木遇到了烦。除了南侧浓密的树枝,树叶的颜色、树根也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这世界上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树。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解读树木经历的非凡的生命故事。
一本书讲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本书从认识、实践、方法三个维度,讲透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其建设。作者贾枭从2006年开始农业品牌化研究,2009-2014年间担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5年创立国内专门从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的咨询公司——浙江农本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5年来参与了全国上百个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打造,积累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农本方法”。本书是“农本方法”首次系统输出。深度复盘22个品牌建设案例。本书精心挑选22个地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实践,复盘操盘过程,讲述“做法”,剖析“想法”,总结“得失”,手把手讲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法与技巧,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都有启发。
巴渝八旬茶叟游学武夷山五年整,踏遍碧水丹山各茶区,访问茶农,夜宿茶山,查阅史藉,品茶问道。返渝以后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思,集成洋洋廿万余言,为广大爱茶读者献上一束韵味悠长,暗香犹在的武夷山花!本书包涵着形而下的制茶科学知识和形而上的茶文化探索,从地理人文环境和工匠精神主客观两个层面回答了“武夷岩茶香从何来”的设问,集武夷山历史文化和武夷茶自然科学于一体,是一本有关武夷岩茶“岩骨花香”史实、典故、艺文、制作品饮的经典力作。
乡村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复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是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承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和提供人类粮食、蔬菜、奶畜产品的前沿阵地,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乡村由传统农业社会比较单一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的类型,逐渐演化出了农旅融合、城郊结合、文化传承、乡村工业等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其类型和所承载的功能必将进一步分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村庄规划纳入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中国有55万个乡村,哪些需要建设、建设什么内容、怎么建设,是当前迫
持续开展基础农学学科发展研究,总结、发布基础农学领域近期新研究进展,能够为国家农业农村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对农业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跟踪基础农学学科发展动态、指导农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由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编写,选择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保护学、农业信息学、农业资源环境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贮运与加工学6个分支学科领域,总结学科近期新发展状况,分析研究热点和重要进展,开展国内外学科发展比较,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农业强国建设提出学科发展建议。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快速发展,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连创新高,品种权侵权案件也有所增加。为帮助品种权人提高维权能力,阙旭强和冯万伟牵头编
该书内容包括:茶文化旅游起源与现状,茶文化旅游设计与开发,会展商务型茶文化旅游,游学交流型茶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型茶文化旅游,养生保健型茶文化旅游,休闲品鉴型茶文化旅游,宗教文化型茶文化旅游,港澳台茶文化旅游,外国茶文化旅游(“一带一路”与茶文化旅游)等。
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牧场经营者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必须要学会拥抱互联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积极培育用“互联网”思维武装的人才队伍,培养具备现代信息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养牛人,践行用数据说话、让数字产生经济效益的牧场管理新模式。本书从牧场生产实践维度入手,以一牧云当前服务的分布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4家奶牛场954679头奶牛的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成母牛关键繁育性能、关键健康生产性能、产奶关键生产性能,后备牛关键繁育性能、犊牛关键生产性能等40多个生产性能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用6个专题抛砖引玉,力求以最真实的数据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员工素质着手,通过大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调研,了解需求,并在广泛征集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内部培训资料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该书,内容主要涉及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主要果树、主要蔬菜、食用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重点是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的介绍,突出了其内容的可复制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从事相关技术推广、管理培训工作的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书或内部培训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