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1章,以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为主线,全面介绍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农业信息的获取与表达,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全书力求在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通讯网络、农业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紧密联系目前的主要信息系统工程实践,为我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导。各章节衔接严密有序,术语规范;内容丰富,且理论、方法和实践各部分内容比例恰当。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业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或主要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人员的实用工具书。
当前农业存在的危机不仅仅是耕地减少与人口骤增的食物供求危机,还体现在传统耕作的生态与可持续性危机。采用垂直农场式的新型耕作方式,可以数十倍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农业融入都市的发展成为可能。本书围绕垂直农场与垂直农业,进行各项技术原理、构建模式、生产管理等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为农业的空间化立体化垂直化作可实践的指导。
本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本册为《节水农业技术》,内容包括:农艺与生物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抗旱节水生化制剂等。 该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藏北羌塘高寒草地研究样带常见植物图谱》是作者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阿里地区长期野外工作中积累的手资料。藏北高原,藏语全称为“羌东门梅龙东”,简称“羌塘”,意为“北方的平坦高地”,平均海拔4500m左右。从藏族传统认知上讲,羌塘地区具体指南起冈底斯山、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西至国境线喀喇昆仑山山结、东抵念青唐古拉山,东北部以91 E附近内外流域分水岭为界的广大地区,总面积大约5.97 105km2,占西藏陆地总面积48.9%。高寒草地是藏北羌塘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类型,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地带性草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发育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高寒草甸、紫花针茅高寒草原(Stipa purpure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高寒荒漠等类型。图谱编撰成册对于在羌塘地区从事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研究的人员具有重要参考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区域发展基础分析;现代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中国农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中国农谷“三中心”建设;中国农谷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等。
本书以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专业部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实施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实现很终成果向应用的深度转化。本书共分9章,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并与社会、经济等相关部门数据深度融合,从资源禀赋、资源空间分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个方面进行测度,构建河南省黄淮平原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从地理空间的角度,通过纵向分析、横向分析、类比分析等方法,揭示各区域内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从而综合评价出区域农业资源分布特征与利用程度。本书可以为从事国土资源、区域开发、农业生产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地理学、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地理国情监测等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