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鲜食玉米的育种、栽培、加工技术和近年来的新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阐述了鲜食玉米产业的基本概况、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鲜食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介绍了鲜食玉米的主栽品种与特性。同时,针对鲜食玉米跨季生产需求,对多种鲜食玉米的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鲜食玉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本书是鲜食玉米新发展成果的系统总结,内容详实,技术科学新颖,可操作性强,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鲜食玉米种植者、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中国人一直缅怀着创建农耕的先民们,并把他(她)们当作神明来顶礼膜拜。如炎帝发明了原始农具耒和耜,教人们学会了种地、收获,被尊为中国古代农业的鼻祖 神农氏 。嫘祖开创了种桑养蚕的历史,使蚕桑业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司蚕桑之神。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粮、棉、桑蚕的种植和养殖为主线,辅以中国古代园艺技术的发展,为少年朋友展示了古代中国璀璨的农业文明。
本书介绍耕整地机械和种植机械两大类机械,主要介绍了铧式犁、旋耕机、圆盘犁、圆盘耙、水田耕整机、深松机、播种机械、机动水稻插秧机及水稻抛秧机等农业机具的构造常识及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传统村落调研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发起,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传统村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经完成的有安徽、浙江、江苏和湖南四省。分别形成了《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安徽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浙江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江苏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湖南卷》四册书稿。《中国传统村落记忆》丛书以传统村落为对象,以记忆为主线,深入发掘了传统村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农业、军事、信仰等方面内容,以及民族习惯、婚嫁风俗、儿童游戏等内容,通过数据统计、文字记录、图片展示等方式保藏了传统村落的基本档案资料和历史、文化记忆。选取保护开发较好的村落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村落的发展之路,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重要作用及其传
本书从农业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技术与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生物疫苗、生物防治、农业环境生物技术等角度深入、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从支撑未来农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研提出了相应的重大科学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认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驱动第三次农业绿色革命,加速农业产量和质量快速提升,推动农业与工业、健康、能源和环保等产业的结合,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人口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生物技术与未来农业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对于从事农业战略政策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方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共收编了47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其内容丰富,涉及种植历史、经济价值、市场效益、病虫害防治、药材的基本特性、栽培管理技术、采后初加工及市场等级划分等内容。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于从事中药材栽培、初加工、贮藏、 营销等人的需要。该书还可作为各类研究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及从事中药材生产管理方 面人员的参考书籍。书中内容图文并茂,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本书所述药用植物的种植方式和栽培技术科学合理,力求帮助读者朋友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
该书介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拖拉机驾驶技术、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配套农机具的使用技术等。该书适合作为农民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师生的参考、学习资料。
该书主要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权利与义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事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事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事业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为了满足当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水平,帮助农业机械从业者增强工作技能,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通知》精神,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教材:耕种机械使用与维修》分为九章,分别介绍了在农业生产的耕地、整地、种植环节的作业中常用到的及新型的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过程,尤其突出了对这些机具的操作方法、调整方法、维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与排除的内容的编写。 本书在写作内容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应用性,便于读者掌握操作与维修方法,提高应用技能,并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逼真的图形,使读者易学易懂。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多样,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和深厚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农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也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自2008年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简称农业部)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已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 117个,备案特色资源6 839个,涉及果品、蔬菜、粮食、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20余个类别。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发展区域经济、打造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
黄淮海战役 ,是我国历史上Z大的一次农业科技大会战,在世界上SHI无前例,被誉为中国农业的 两弹一星 。自20世纪70年代始,针对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国家组织了长达28年的科技大战役。战役的巨大成功,推动了涉及20个省市、3.8亿人口的低产田治理,为结束我国千百年缺粮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场战役中,数百位科学家离家别亲、蹲点试验,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全面运用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将不毛地变成了米粮川。这场规模宏大的农业科技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富国强民的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件值得记录、传承和激励后人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大事。
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在环境美的同时发展也要美,不断谱写美丽中国的新篇章!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本书共5章,内容包括美丽乡村的概述、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彰显环境之美、建设美好乡村、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注重乡村文明传承等。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指正。
黄秋葵原产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随后传至整个非洲、印度、美国等地。近年来已遍布世界各地,以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主。*早记载黄秋葵栽培历史的国家是埃及,我国早在明代已有黄秋葵的栽培历史,并作为药用。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黄秋葵作为药食兼用型蔬菜,以其清新的香味、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成为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之一。黄秋葵特有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使其获得了 植物伟哥 绿色人参 等美誉,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和前景,加工食品、保健品等已占据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随着黄秋葵市场份额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种植者选择发展黄秋葵产业,迫切地需要一套完整、详细、实用的黄秋葵高效栽培技术,推介不同的黄秋葵品种及其适应性,这正是《黄秋葵优良品种与高效栽培技
《农村提灌站的使用与维护(机械篇)》讲述农田排灌机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提灌站的主要设备,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保障。水泵是排灌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村提灌站的使用与维护(机械篇)》着眼于农村提灌站的机械设备,重点对水泵的原理、气蚀常识、选型、型号参数,水泵的安装、故障原因与解决办法,泵的启动、停止、运转及保养以及以水泵为基础的地面排灌机械、喷灌设备、滴灌设备、渗灌设备等方面做一介绍,以便广大农村用户掌握并在生产中得以应用。
本研究从主产区棉农对政策满意度、政策实施前后收益变化、种植结构调整、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四方面入手,多角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探讨转变和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政策的精细化、精准度,对完善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具有积极指导价值,同时也为粮食等其他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探索和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野生果树栽培的成功典型。猕猴桃按果肉颜色可分为绿肉、黄肉和红肉,也常称为绿心、黄心和红心。其中,红肉猕猴桃因野生资源稀缺、果肉颜色独特、果实品质优异,自1997年四川省选育并推广世界首个红肉品种'红阳 以来,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者热捧,该品种的诞生不仅为世界猕猴桃果肉颜色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也助推了我国猕猴桃产业的飞速发展。四川省作为我国猕猴桃第二大产区,在王明忠、李明章、侯仕宣、余中树、吴世权等老师们的毕生奉献下,红肉猕猴桃选育种和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如今,经过20余年栽培历程,红肉猕猴桃在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推广应用,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1/3。四川省作为全国红肉猕猴桃的老产区和主产区,是早期全国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种
我国的化学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环境变差,农产品的品质不能很好的保证,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优质高产 四位一体 种植技术,符合生态农业基本的科学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指导性。编写这个手册可以为我国农业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提供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该手册提出的 四位一体 技术前提是在不使用转基因材料、高浓度等比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等有害物资的前提下,使用环境友好的投入品,在底肥和种肥中施用优质安全的有机物料、矿物质和有益微生物相结合的材料,在作物生长期用胁迫加营养(叶面肥或随水滴灌全溶液体肥)的方法,不断地开启植物的次生代谢并正常运转,让种植用户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土壤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好,明显改善
2021年是 十四五 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后的年。站在新起点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简称 十四五 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如今,面对中央的再部署、再动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这部《简史》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任期为单元,以科技工作为主线,深刻记载了60年来各历史时期我院的科研体制、机构、人员、科技活动、成果与转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后勤保障等有关资料,共计9章,*后为《结束语》,(其中,第9章请办公室汪飞杰主任、沈银书副所长撰写),较系统地总结了60年来我院在曲折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展望了 十三五 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在撰写《简史》过程中,先后查阅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档案、农业部档案、《1957-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志》、《1986-1997中国农业科学院年报》、《1998-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工作资料选编(1978-1998)》,以及建院30周年、40周年、50周年庆祝活动编辑展出的相关资料和公开出版的书刊、工作日记等资料。在一些重要阶段和重点问题上,还走访了有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