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一书是明代杂家宋应星独立完成的百科类著述。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约十万字,涉及三十多个行业,记录分析了一百三十余项生产技术的情况,包括材料的使用、制作工序、工具的名称和形状等等。 《天工开物》(崇祯初刊本,涉园重刊)中原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和相关文字一一对照,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生产发展状况。《天工开物图说》对宋应星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以方便现代读者理解原作;同时,甄选相关图片数百幅作为参照,更利于读者对原书进行延伸阅读。
本书以图解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姬松茸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本书共分为六部分,、二部分介绍了姬松茸生产基础知识和生产设施及设备;第三部分介绍了姬松茸制种技术;第四部分介绍了姬松茸栽培管理技术;第五、六部分介绍了姬松茸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技术。 该书是“农业关键技术图说丛书·食用菌类”中的一本,图文并茂,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操作性强,除可供广大菇农、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外,也可作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以及食用菌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
《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讲述了概念、方法和工具,以能全面理解治理、进一步完善治理内容。 部分,针对四种不同的自然保护地治理类型,以及ILJ认同的良好治理原则,提供了一套带有案例和说明的指南。 第二部分,为特定体系或地点提供有关评估、评价与治理改善的实践指南。想掌握基本概念的读者应该重点阅读部分。如果愿意练习具体的评估或评价,或想知道如何操作,他们可以继续阅读第二部分。 《IU自然保护地治理:从理解到行动(纪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60周年)》里参考的三个附件和多的工具与资料信息。
全光照嫩枝扦插是近代发展最为迅速的先进育苗技术,它与传统的硬枝扦插繁殖相比,具有扦插生根容易、成苗率高。育苗周期短和穗条来源丰富等优点;它与先进的组培技术相结合,能彼此相互补充,可大规模化生产,使育苗成本大幅度下降。 采用全光照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及其设备,不仅为植物插穗生根提供最适宜的生根场地和环境,而且成功地利用植物插穗自身的生理功能和遗传特性,经过内源生长素等物质的合成和生理作用,以内源物质效应来促进不定根的形式,使一大批过去扦插难生根的植物进入容易生根的行列,并有效地应用到生产上,这是无性繁殖技术的一大发展和进步。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对养分管理核心技术、土壤测试养分管理技术、植株诊断养分管理技术、有机肥管理与土壤质量提升技术、新型肥料技术、环境养分监测与管理技术、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调控技术、区域养分管理综合技术进行了技术列单,供教学科研人员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使用。
“爱密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退休专家胡文绣研究员从乌克兰引进的产品。据介绍,该产品是从药用植物根部的附生真菌中培养提炼出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无色透明的水与酒精溶液,有效成分主要是吲哚乙酸和玉米素。2003年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着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连续3年组织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北京、海南10(市)土肥站、技术推广站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进行“爱密挺”试验示范,涉及冬小麦、夏玉米、水稻、大豆、蔬菜五大类作物。共完成试验64个,示范61个,示范面积39.7万亩,旨在评价使用效果,揭示作用机制,确定使用方法,形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使用技术规程,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法。现将试验示范报告整理并形成本书,供广
《作物抗旱分子生理与遗传改良》浓缩了作者及其项目组成员在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以甘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15年系统研究精华。作者参阅了外的有关作物抗旱分子生理、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和栽培调控等方面研究成果,将《作物抗旱分子生理与遗传改良》分为四篇十五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作物抗旱研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结合甘蔗抗旱生理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揭示了作物抗旱的分子生理学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作物抗旱的改良技术。
本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种子生理学著作,也是一部种子生理研究工作的总结与成果汇编。本书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生理研究组在将近半个世纪里取得的成绩与重要进展。全书共分:综论,种子生命力的控制,种子超干燥贮藏,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吸胀冷害与渗透调控及种子活力与生活力六篇;并着重突出有关种子超干燥贮藏保存种质,种子吸胀冷害与渗透调控和种子活力等内容,这是当今种子生理学的新兴热点,体现其在关键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进展。本书将有助于种子生理学、种子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 本书可供种子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种子生理研究和种子检验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植物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